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写得真好)乡土散文:水窖

句子大全 2019-06-30 11:49:46
相关推荐

文/赵学琴

全文共2781字

白皑皑的雪山在太阳的照耀下,好似一顶顶金色头盔戴在了半山腰,抬起头看太阳,阳光刺得眼睛刹那间睁不开,烟囱里浓烟怪兽般张牙舞爪地向天空散去,树上的麻雀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在哪里寻找食物,房檐上滴滴嗒嗒的淌水声跟一串串冰溜子,好像宣布着冰雪消融时的寒冷。

不远处,一股浑浊的雪水缓缓流向水窖里……

瑞雪兆丰年,多么及时的一场大雪,冬里的雪沉得很,全是水,窖里收个三尺水都没问题,随着欢快的说笑声和铁锹悦耳的铲雪声,大家都忙着收雪了。

收雪,收的不仅是自家院子跟屋顶上的,还有附近山上的,各路上的。院子里的雪最干净了,山上的不但有草,还有好多羊、驴等牲畜的粪便——不过,一户家里一般有两口窖,一口是专门供人饮用,一口供狗、羊等家畜饮用,特别是养羊的人家,每逢下雪,要到方圆十几公里收雪呢。

在山上收雪,要轻轻地把表面的雪铲起来,然后堆在一起,等收得多了,穿着长腰雨鞋站在上面踏瓷实了,然后弄成一个块,中间再穿个洞,两个人一前一后抬下山,或者拿绳子捆起来背下山。

在水泥还没有普及到小山村的年代,一般都会在离水窖不远的地方铺一张塑料布,然后再把雪放上面。有了塑料布,雪水就不会渗到土里,等太阳出来,那一股浑浊的雪水就全部流到窖里,也像蜜一样流进了每个庄稼汉的心里。

干旱贫瘠的黄土高原,每一滴水都浪费不得,遇上大旱之年,从春天到冬天一年没有下雨或者雪,苦水河里那泉小小的地下水早已不出水了,等到三九寒天,就只能往家里背冰。

大冻以后,旱河里的苦水都结成了厚厚的冰,当黎明的第一束光叫醒黑暗的时候,朴实的庄稼汉就装上满满一锅烟渣,再摸上光溜溜的旱烟袋,吆喝着两头小毛驴出发了。到了河里,小毛驴们奋不顾身地舔着山底下的一排排碱土。人掘起铁锹,奋力砸开一个开口,然后顺着口子一块块把冰扳下来,驯顺的毛驴早已摆好姿势等着上驮。

冰块背回家后,跟雪一样放在水窖的周围,冰块不比雪,不能直接扔到窖里,沉重的冰块会砸坏水窖的一层黄泥土,如此一口窖就基本报废了。

水窖,在我爷爷那个年代,都是离不开土的。土墩土坯子,窖里面是醒了好久的红胶泥土“挂”上去的。红土可不是随便能挖来的,每当发过洪水之后,旱河两边会宽出这么一两米,碎石跟黄沙都被洪水吹走了,只剩下红胶泥土赤裸裸地留在那里。

用红泥土做窖,程序相当繁琐,打好土坯子后,拿锤子上下重复捶三到四遍以后,在土坯的壁上挨着钉钉子、铁丝等,然后把剪碎的乱麻(已经在红泥土水里醒了好几天)一层一层裹在窖壁上,等干了以后,再裹,最少裹三遍,每一遍干了之后还要拿煮好的胡麻水上上下下地刷几遍,这样做出的水窖,不管十年还是二十年,都不会渗水。

祖辈们称这样的水窖为“旱窖”,因为地平上面都是拿土块垒起来的,放水的时候,不能放到地平土块垒起的位置,否则水窖会塌。每次发山洪的黄泥水流进窖里,过几天,黄黄的泥水就可以神奇般地澄清,可能是由于地理环境跟温度的关系,窖水永远不会变质,而且冬暖夏凉。

三九寒天,揭开窖门,门上便有一层白色的水雾,打一桶上来,清澈透亮的水上面漂着零星的“浪杂”。过上三四年,就要“掏窖”,因为水窖里放的是山洪水,时间长了,窖的下面就会有一层厚厚的淤泥,积得多了会影响水质,所以要及时清理。在那落后的年代,真佩服祖辈们的聪明才智,用自己的智慧不甘落后地过着自己的平凡生活,在厚厚的黄土地上挖出来了一个奇迹。

在我爸爸的那个年代里,“121工程”和“母亲水窖”普及到了偏僻的小山村,国家免费给水泥打窖,趁着好政策,家家户户都打了好几口水窖,大大地解决了吃水的问题。

打水窖首先要选好位置,不能离庄院太近,也不能离庄院太远,太近了影响庄院的地基,太远了取水不方便,最好是靠着墙的地方,但不能靠树太近,近了蔓延的树根会吸收水分,最后树根会长到窖里面,一口窖也就报废了。

打一口水窖可不容易,选好地方后,先打一个直径大概一米、貌似倒扣的碗形状的土坯,然后在上面铺上和好的水泥沙子,过两天凝固后挖掉里面的土坯,再慢慢挖空里面的土——刚开始是挖一铁锹往外扔一铁锹,到最后挖得深了,人工就扔不上来,需要架上轱辘套上桶子往上面运土。一口窖的深度大概是三丈,如果土质好的话,还可以再加半丈。

打土坯可是个力气活,都是由一个庄子上的青壮劳力凑在一起,相互帮忙。打好土坯后,抡起铁锤,犹如打地基一般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挨着打至少三遍,叫作“打窖”。打完之后,再裹上一层厚厚的沙浆,等收浆以后,再下去看看有没有“沙眼”,“沙眼”其实就是有个别大点的小石子混在水泥里,这时候,和一盆稀稀的水泥,上上下下挨着刷几遍,刷到表面像一面镜子一样光的时候,才可以说一口窖的里面打好了。

里面完全打好以后,等水泥凝固的时候,大伙儿可以消停地抽上一锅老旱烟,然后扯着五音不全的老戏开始窖外的下一步工作。先是在窖的周围打一块水泥硬化的场地,这块场地可以说是“宝地”了,除了天上的雨水不会浪费一滴地流进窖里,还可以把收来的雪放在上面,再不怕渗到下面的土里,任它慢慢淌进窖里。还能把麦子,玉米等摊开来,好好地晾晒,完了收拾起来还是干干净净的。

往窖里流水的那个通道也很讲究,要恰到好处——近了,会冲坏当下的窖壁;远了,就会冲坏本身对面的窖壁。这个长度,虽然没有茶壶嘴的哲理,也不用函数来计算,但必须得一个相当有经验的人来制定长短。还有一个很重的就是水槽,水槽是羊或驴等家畜喝水的工具,用剩下的水泥做一个固定的水槽放在水窖的旁边,除了饮用家畜,还可以洗衣服。

完成这些,才可以说一口水窖真正完工,用水泥做的窖,称作“水窖”,意思是可以把水放得满满的,渴了,趴在窖盖上就可以喝到水,想着都美得很。望着这么漂亮的水窖,挖窖人百感交集,喜悦之情在心里荡漾,祈祷天公作美,来一场大雨,把水窖灌得满满当当!

时光飞逝,在荒芜的田园里,水窖成为最后的老者,它比屋檐上长满了青苔的青瓦都要老,它比锈迹斑斑的犁铧都要老,它曾经和弯弯的镰刀一起经历了农村的光辉岁月,所以它什么都记得,哪怕是从水窖旁走过的每一个山里娃的乳名;它记得,哪一年旱了,哪一年丰收了;它记得,哪块田种出来的西瓜最大最甜,它还记得……

就是这一丝甘甜的窖水,流进大西北庄稼汉的心窝里,用人类难以想象的意志,开发大自然,征服大自然,艰难地推动着历史沉重的巨轮缓缓前进。在用上了自来水的今天,我虽然远离了水窖,但骨子里永远流淌着父辈们勤劳朴实的血液。

——end——

原创不易,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和赞赏!

(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乡土散文#

作者简介

赵学琴,85后,甘肃会宁人。白银市作家协会会员,白银市文艺评论协会会员,白银燎原广告公司负责人。热爱文学写作,专注广告设计。做最有创意的广告,写最有灵魂的文字。

本文编辑

情感学院院长

推荐阅读

乡土散文:煤油灯(甘肃80后农村孩子的回忆)

乡土散文:铲麦茬

乡土散文:老灶间记忆(好文推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