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古代人读书到底有没有标点符号(这篇文章告诉你)

句子大全 2008-06-03 07:31:15
相关推荐

在我们以往的印象中,古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应该是这样的:

其实不然,从汉朝开始就发明了“句读”,其所起作用和我们的标点符号类似,形式相对简单但需要专门的学习。

“句读”以“语气绝为句, 半绝为读”,意思就是以语气断绝的地方为“句”,语气未断绝之处为“逗”。所以古人十分注重培养断句的能力。《礼记.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意思就是学生入学一年就要考察断句的能力,借此考验其对文章的理解是否正确。老师教授“句读”时教导学生用红笔标注(“可圈可点”也源于此),待技巧熟练之后,就可通读文章不用句读。

句读符号:

(1)有点类似顿号,《说文》:“有所绝止而识之也”。

(2)《说文》:“钩识也”,起着标识的作用。就是一个小勾勾,图片我从网上截的,所以看起来是标清。

(3)用于句末停顿,类似句号。

看到这里,你肯定会很疑惑,这样看书不是效率极低吗?

确实,这样看书是很慢,但当时的书的数量也不多,古人读书追求少而精,读一本书追求深读。不像我们如今所处的时代,书籍繁多得一辈子都看不完,这常常会引起选择困难。

我国现在所用的标点符号则源于清政府在我国古代的句读的基础上,再加上对国外标点符号的借鉴,经过逐渐的演变,最终变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

我是解图,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