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俗语“淫字论事不论心 论心千古无完人”(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句子大全 2010-01-26 02:51:39
相关推荐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除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也不要忽略谚语和俗语,它们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简单而形象化,容易理解和传播,所以流传上千年。今天介绍的俗语是“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咱们共同看一下。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针对人性进行思考和探讨,同为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荀子的观点截然相反。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之所以有坏人存在,并非一开始就坏,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他人的影响。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经过后天的教育,以及身边人潜移默化的熏陶,才变得遵守礼仪规范。

由此可看出,性本善也好,性本恶也罢,都说明人心矛盾且复杂。古人云:万恶淫为首。贪婪和欲望最可怕,乃万恶之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明白适可而止的道理。再看“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一个人是不是邪恶之徒,要根据他的行为判断,唯心主义的方法不可取。

即使心存邪念,只要有良好的自控力,把这股邪念牢牢克制住,此人也可以称之为好人。比如一对情侣走在街上,迎面走来一位身材苗条,外貌非常出众的美女,男生不由自主看几眼,就被女友觉得他是渣男,其实没有那么严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欣赏别人的美是一种修养,不做出过分之举就可以。

人都有七情六欲,除了少数古代高僧,靠修禅达到四大皆空,绝大多数人都会被七情六欲左右。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观点,根本不符合人之本性。《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对于这一点,晚清重臣曾国藩深有感触。

曾国藩年轻时,处于血气方刚的年纪,必然也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参加大臣的宴会,看到大臣的小妾年轻貌美,难免会多看两眼,甚至产生占为己有的邪念。曾国藩清楚地知道,一定要把这种念头扼杀在摇篮之中,否则将会耽误前程。曾国藩以古之圣人为榜样,向圣贤看齐,毅力和决心不是一般的坚韧。

于是,为了尽可能改掉缺点,不让自己见色起意,曾国藩想到一个看起来很笨的方法。他准备一个笔记本,把遇到的事情和心中所想记录下来,尤其是邪念的想法,更是详细记录。写日记只是第一步,而后会深刻反思,假如心生邪念,就把自己痛骂一顿,甚至用禽兽不如的词语批评自己。

通过这种方式,曾国藩每日三省吾身,久而久之,克制住所谓淫邪的欲望,其学识和品行与圣人接近,因此被誉为半个圣人。从曾国藩的身上能够看出,他只是用超乎常人的毅力,较好地控制住欲望,但并不能完全戒掉。所以,如果仅根据是否有邪念之心评价别人,世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人。

在“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的后面,还有相当经典的半句话,那就是“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简单来说,判断一个人是否孝顺,不能只看他的所作所为,更要看他有没有孝心。或许有人不太赞同,觉得人心隔肚皮,无法猜透心中所想,还是通过做事更直观。

其实,“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这句话,需要辩证分析。身为子女,孝顺父母不仅是义务,同时也是中华传统美德。能力有大有小,生活有穷有富,有钱的子女,可以给父母买名贵礼物,相对贫穷的子女,只能给父母买便宜的礼物,难道以礼物的价值衡量孝心吗?

礼物有价,孝心无价,为父母做力所能及之事,就是孝顺的表现。同理而言,即便给父母再多的钱财,如果不给予理解和陪伴,只是做样子给别人看,肯定称不上孝子。综上所述,俗语“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非常精辟,蕴含古人的辩证思维,至今让人受益匪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