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南浔古镇游记:从小莲庄的风景(看巨富主人刘镛的两点家族文化)

句子大全 2020-03-29 03:27:35
相关推荐

浙江旅行,路过湖州市,游览了一个当地著名的国家级AAAAA景区:南浔古镇。

南浔镇西万古桥旁附近有一座清末民初的南浔巨富刘镛的豪宅小莲庄,就在鹧鸪溪的沿岸,是此镇必游的一个小景点。

小莲庄这个名字来源于“松雪道人”赵孟,他也是浙江湖州人,刘镛非常仰慕这位元代书画家的艺术和才华,于是“因赵松雪有‘莲花庄’,颜之曰‘小莲庄’。”

小莲庄始建于1885年,占地27亩,是一座享誉江南的古典私家园林。这座园林中面积最大的一部分是10亩荷花池,环池有净香诗窟、“小姐楼”、石径亭台、刘氏家庙、刘氏义庄、刘氏私塾等建筑景观依次而布,此外,还有清代皇帝赐给刘家的两座牌坊。

作为一名普通的游客,游览小莲庄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众所周知,旧时一个大家族旧时一个大“企业”,家族生意若是蓬勃兴盛,那必然有一套经典而完善的“企业文化”。听过刘氏家族的部分故事,总结了小莲庄主人刘镛和儿子刘锦藻的如下两点家族文化:

第一:学文之风。

刘镛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虽然不到40岁就已经位列南浔“四象”之首,成为赫赫有名的浙江巨富,但他心中一直有一个巨大的遗憾:小时候家穷,所以未能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十多岁就辍学去打工了。所以他的儿子们出生后,刘家便多了一条不成文的“家规”:我儿必重文,非博学而有违组训也。

与这位富豪爸爸不同的是,刘家儿子们一出生便衣食无忧,且个个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个个都是不俗之辈,其中以二儿子刘锦藻的“学历”最高。

作为标准的“富二代”,刘锦藻不仅没有变成世俗眼光中喜闻乐见的那类纨绔子弟,还很好地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他不仅将刘氏家族的丝行、茶庄、盐务、地产、古董、典当、金融等各类企业打理得井井有条,且自幼发奋读书,十几岁就考中了秀才(相当于科举制度中的本科学历),30出头中了进士(博士学历),完完全玩靠着自身的拼搏和努力在文官领域拿下了一席之地,并借着父亲的东风在巨商的成功路之路上扶摇直上。

小莲庄,是刘锦藻从23岁那一年起开始协助父亲建造的,而那个时候,他同时还在为考取举人而奋斗着……

4年后的1889年,刘镛去世了,刘锦藻接着造园子,这一建就是40年。1930年,刘锦藻在《小莲庄记略》中写道:“溯自乙酉草创,迄于甲子,经营四十载,始观阙成,亦云艰矣。”

此时的刘锦藻已经完成了《清朝续文献通考》400卷,成为清代康乾盛世的三朝元老张廷玉所纂之《清文献通考》的续编,两套文献皆“在中国文献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从这一点来说,做为文学教育家的刘锦藻,有着比巨富身份更加巨大的社会贡献。

第二:慈善之风。

作为南浔首富的刘镛,赚到的钱大体分为三部分用:建屋、养家,再就是慈善。

刘氏家庙的门前立着一座刻着“乐善好施”的三层楼那么高的牌坊,是清朝皇帝的御赐。要说在古代,这个神奇的东西可不是说赐就赐的,必然是对国家和人民有着巨大贡献的人或家族才有这个资格立牌坊。

说是19世纪末年,全国各地发了很多灾,浙江大水相当严重,刘家当时为济困救贫拿出了巨富的赈灾款,捐出的大米粮食有千万石(约6亿斤)之多。这些物资在当时值多少钱咱不知道,但肯定值一座牌坊的钱……

受刘镛的影响,南浔“富豪圈”纷纷出钱出物,积德行善风气盛行起来。儿子刘锦藻也不示弱,他大兴教育事业,创办了很多学校,让穷孩子也有书读,并设立奖学津贴和基金。再后来,刘家还成立了一个“扶贫基金”,为的就是随时能拿出一笔可观的利息捐给各处的灾区。

对于慷慨解囊这件事,刘镛是这么说的:“天地之道,蓄极必泄,吾不待其泄而先自泄也,庶已惩。”

【南浔古镇游记】还在继续,我们下一篇文章接着说。记得关注我,记得来看。

我是大红姐姐,有声电台旅游频道主播,职业旅行玩家,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