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86年刘伯承去世后 邓小平含泪写下悼文(女儿毛毛:极少见他这样)

句子大全 2011-09-22 14:54:40
相关推荐

图|邓小平与刘伯承的合照

引言

刘伯承和邓小平分别作为解放军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两人长期共事长达13年之久,这在我军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堪称我军之最。两人在合作中亲密无间,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一同共谋新中国的解放事业。

邓小平常常对参谋人员说:刘司令年大体弱,司令部一定要特别注意!有事要多找参谋和我,他是我们的军事家,大事才找他做决策。”

刘伯承则常说:“邓政委是我们的好政委,他文武双全,我们大家都要尊敬他,都要听政委的。”

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如邓小平和刘伯承的部下所说:“刘邓结合在一起,就像是一座威严的山,一座威严的吕梁山,就像一座威严的太行山,像一座威严的喜马拉雅山。在刘邓之间,是很难放下一个顿号。”

图|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截图

01 邓小平回忆两人第一次相见:是在1938年

刘伯承虽然要比邓小平年长12岁,但很巧的是两人都属龙。在两人还未相遇时,他们已经有了许多相似之处。

刘伯承和邓小平都是来自天府之国四川。20岁那年,刘伯承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16年他参加了讨袁的护国战争时,他已经是军队中的一员猛将了。

1926年,邓小平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927年,刘伯承于1927年来到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读书,随后又来到伏龙芝军事学院,系统学习了军事理论。

1930年,邓小平在广西发动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此时,刘伯承也回到中国担任中央军委委员,并协助周恩来主理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

1931年,邓小平和刘伯承先后来到中央苏区。在这里,两位四川同乡终于再相见了。这次见面,刘伯承给邓小平留下了诚挚、宽厚、和蔼的印象。

图|刘伯承与邓小平在一起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邓小平和刘伯承都参加了这次长征。1934年,在毛泽东等人的提议下,邓小平再次出任中央秘书长的职务。

与此同时,刘伯承也被调到军委担任军委总参谋长,两人还一同参加了改变我党历史的遵义会议。

而刘伯承和邓小平两人正式在一起工作,时间是在1938年。据邓小平回忆:

“我们一起工作,是1938年在八路军129师。一个是师长,一个是政治委员,此后先后在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前后共事13年,工作上非常和谐,感情上非常融洽。”

1938年,邓小平在洪洞参加了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总部召开的中央军委华北军分会会议。中共中央决定:让邓小平1月18日到刘伯承担任师长的129师担任政委。

图|刘伯承和邓小平亲切交谈

1938年10月,武汉被日军攻陷,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日军改变了从前集中主要力量打击国民党的方针,改为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逐渐回师我华北,企图集中兵力消灭我军,巩固占领区,摧毁抗日根据地。

在得知敌军的图谋后,129师立刻投入到反扫荡的进程当中。由于邓小平前往延安参加即将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并不在129师,但他非常惦记反扫荡的各项准备工作,也非常挂念刘伯承。

因为两人不能当面商量,邓小平便于10月15日从延安给刘伯承发电报,提出自己关于粉碎敌军扫荡的几条建议:

一、准备路东纵队下编两个等于旅的大支队,路西编成两个大支队,旅级干部我们可以带几个来。目前新部队应轮换集中训练,重心在巩固与提高战斗力。

二、路东应用大力筹集款子,用提省款控制流通券基金与政府存款、募集救亡公债等方法实现之,以300万元为目标。

三、加速解决冬季用品,并尽可能从路东运大批粮食到路西。在太行山筹备半年以上军粮。

四、路东兵工器材即运路西。”

图|邓小平和刘伯承研究部署工作

从这封电报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伯承和邓小平在合作中是非常互相尊重的。在重要的事和问题上,从来不独断专行,两人总是共同商量后才以两人的名义往下安排。当两人不能面谈的分开之际,他们则以函电的方式来交换意见。

02 刘邓两人互相关心

刘伯承要比邓小平大十几岁,邓小平便把他当成兄长一般看待。

一次,部队要过黄泛区。天上有敌人的飞机轰炸,脚下是淹没膝盖的烂泥,甚至连走路都非常艰难。于是,邓小平便搀扶着刘伯承成功过涉过了长达十几里路的“水乡泽国。”

1940年,百团大战最为紧张时候。在129师师部工作的张香山看到让他震惊的一幕:邓小平正拿着一支蜡烛,和刘伯承看贴在窑洞墙上的地图,寻找地名。

图|邓小平和刘伯承等人

刘伯承由于一只眼睛失明,不方便看东西,邓小平便举着蜡烛,刘伯承便借着微弱的光看地图,一个人说是什么地方,两人便一同商量究竟如何才能跳出包围。

百团大战过后,日军开始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反扑。1941年到1942年,华北的敌后战场进入最为艰巨的阶段。

自从1941年12月8日发动太平洋战役后,处于两面作战境地。日军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决定在中国减少兵力。日军参谋部还决定:应该趁削减兵力的计划实施之前,全力以赴进行作战,避免拖进持久战的危险。

为了尽快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129师于1942年研究决定:刘伯承留在太行山指挥反扫荡作战,邓小平则率领772团部到太岳地区进行检查、布置工作,总结作战经验。

图|百团大战中的一个八路军伤病员慰问站

1942年3月中旬,邓小平一行人即将要出发了。临行之前,刘伯承依依不舍地握着邓小平的手,千叮咛万嘱咐,随后又嘱咐邓小平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保证他的安全。

邓小平也嘱咐刘伯承,不要过于辛苦,要注意掌握工作节奏,一定要保护好身体。两人依依不舍地道别后,邓小平便出发了。

刘伯承将邓小平送走后,还是不放心,又赶紧叮嘱参谋长李达:“如今敌人的反扫荡非常频繁,我们一定要保证邓政委的安全。你赶紧通知邓政委路过的几处地方,让他们当天将接送情况报告到师部。”

在作出如此周密的安排后,刘伯承依然不放心,每天都要关心邓小平的行踪,来到司令部值班室询问具体情况。

此次邓小平虽然分别领导太岳区和太行区的对敌作战,但两人依然可以密切协商。1942年5月1日,日军对冀中根据地发起了扫荡,还扬言不久就要对太岳区进行扫荡。

图|八路军第129师主要领导在一起,左起:参谋长李达、政委邓小平、师长刘伯承、政治部主任蔡树藩

5月3日,邓小平便于5月3日给刘伯承发了一封电报:

北进条件下,集中力量干下列三件事:一、根据地军民紧急动员,积极准备粉碎敌人的扫荡,反动派胆敢向我进攻坚决消灭之;二、严密党的组织;三、发展统战工作,在一定原则下发动群众斗争。

看过这封电报后,刘伯承对参谋长李达表示:邓小平提出的这三件事对冀南、太行都是非常非常适用的,在敌人顽强的进攻面前,我们要争取多团结一些人,大力开展统战工作,争取多团结一些群众,团结一些人,这样才能扭转退缩的局面。这次日军先扫荡太岳区,就会马上腾出手来扫荡太行。

在战前进行作战部署时,刘伯承与邓小平共同制订作战方案,互相听取对方的意见。在进行战后总结时,两人也是共同搞研究,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军事干部,负责主要的作战和指挥,就自己说了算。

图|刘伯承和邓小平

在处境险恶,局势恶化时候,两人也互相关心对方的安危,远胜于担心他们自己,尤其是分开指挥更是这样。

日军对于太行区南、北部的大规模扫荡,一共历时38天,采取了“铁壁合围、辗转清剿、捕捉奇袭”的作战方式,调集的兵力达到3万人,最终却以损失3000兵力而结束。

在这次反围剿斗争中,邓小平和刘伯承在指挥作战过程中,两人都遇到了一些危险。

5月17日,邓小平来到驻地暖迪村布置工作后,便与18日开始转移,19日敌人便占领了暖迪村。刘伯承听说邓小平险些遇到敌人,便赶紧打电话询问详情。

6月9日,刘伯承率领师部转移过程中,被日军在涉县黄花、石城地区合围。与敌人最近的时候仅有几十公尺,处境非常艰难。

图|邓小平、陈毅、粟裕、陈毅、谭震林等人合照

但后来他说到此事非常轻松,但邓小平却非常紧张,担心他的安全。每次说到这些事,他都要提醒刘伯承千万要注意安全。

03 为给刘伯承贺寿,邓小平亲自相劝

经过了1942年夏天的反扫荡后,转眼便到了冬天,而刘伯承也即将迎来他的50岁生日。这一年是敌后根据地环境最为恶劣,斗争最为艰苦的一年,单单是129师便先后经历了三次大扫荡。

为了鼓舞将士们的斗志,表彰晋冀鲁豫根据地英勇抗日功绩,全军上下掀起了一阵向刘伯承学习的高潮。邓小平向中央申请,在太行山根据地为他组织和举行了为刘伯承贺寿的活动。

对于邓小平对自己的深情厚谊和组织上的关怀,刘伯承非常感动,但他坚决不愿意宣扬自己,坚决反对为自己举行贺寿活动。

图|邓小平夫妇和刘伯承夫妇在一起

办事人员实在是没办法,只能去找邓小平。邓小平最了解这位老大哥的脾气,一进门便表示:这是中央批准的,也是党组织的决定,没有履历和年谱怎么贺寿。这些人既然已经来了,你就简单地说一说。

但刘伯承表示自己的生日已经过去十几天了,邓小平便表示将时间定在12月16日就可以了。刘伯承向来尊重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的决定,他只能作罢。

邓小平作为和刘伯承长期共事的老朋友,还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和发起人。为此,他撰写了一篇长篇贺文《祝福我们共同努力的事业胜利》。

刘伯承与邓小平之间亲如兄弟,心心相印,他们一同并肩战斗,创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一个又一个胜仗。

1945年解放战争开始后,刘邓大军更是取得了节节胜利,这让蒋介石非常懊恼。随着他们扎根在大别山,这像是一根刺扎到蒋介石心里。

图|刘伯承照片

1947年11月下旬,国民党统帅部成立了“国防部九江指挥所”国防部部长白崇禧兼任主任,同意兼任皖、豫、赣、湘、鄂五省的军政大权,企图对大别山进行全面围攻。

为了打破敌军的围剿,刘邓常常率领部队进行转移。在漆黑的夜里,刘伯承经常拄着棍子在崎岖的山道上摸索着。羊肠、峡谷、绝壁,对于年轻力壮的年轻战士都并非易事,更何况是双目有疾的刘伯承呢?

邓小平思考着长期下去不是办法,便让刘伯承带领一纵开辟淮西地区,搭建起鄂豫皖和大别山的桥梁。

自从刘伯承转战淮西后,对于在大别山坚持斗争的邓小平和留下的战士们非常关心。为了及时能了解邓小平的最新情况,他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询问有没有联系上邓小平,邓小平现在哪里,周围有多少敌人,部队离他有多远。

很快,他便会赶到通讯处,亲自督促电台相关人员,和三号首长联系。

图|从左至右 王维舟 贺龙 刘伯承 许世友 邓小平在重庆相会

直到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两人才不得不分别。在两人离别之际,他们完成的最后一件大事便是指挥二野部队进军西藏。之后,刘伯承受命来到南京筹办军事学院,邓小平则继续留在大西南搞建设。

早在1915年,刘伯承拍了一张照片,但在战乱中不小心丢失了。新中国解放后,他才在一位重庆朋友这里找到这张珍贵的照片、

1950年10月,他将这张珍贵的照片送给与自己战斗多年的邓小平,其还在照片后面写了以下字样作为纪念:

小平同志:

1916 年袁世凯称帝,发生了反袁战争。我在反袁战争中于是年阴历二月十七日在四川丰都县城脑顶受伤,右眼残废。此为前一年所照之相,历经36个年头了始获之。置之座右,可博一粲。

刘伯承敬赠

图|刘伯承旧照

邓小平也心领神会,将这张照片精心收藏,也将这份情谊记在心里。

1950年10月27日,邓小平率领西南的党政军领带干部、上千多人解放军战士和群众代表前来为刘伯承送行。

这天,刘伯承告别了他的老战友邓小平,告别了这块养育过他的故土,登上了一架民航飞机。邓小平深情地望着这个无比熟悉的身影,默默地祝愿这位老战友身体健康,祝愿他能为中国的国防现代化事业作出各种大的贡献。

04 刘伯承病重,点名让他主持追悼会

1958年,刘伯承遇难。邓小平一次次站出来为他说话,并明确指出:“刘伯承同志非常尊重党的领导,十分重视政治工作。我和他相处多年,深知他的党性观念很强,组织纪律很强。”

1989年11月20日,此时的邓小平已经是85岁高龄,但依然思路清晰。在自己晚年,他回忆了二野的历史,并深情地说道:

“二野内部的关系非常协调,非常团结。我们各纵队之间,上下级之间,甚至于下层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协调。”

图|邓小平照片

此外,邓小平还回忆道:

野战军的领导人信任自己的部下,下层也非常相信领导,这种互相信任、互相团结的关系从作战开始就是这样,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力量。而二野之所以能锻炼成这样一支非常了不起的部队,关键靠的也是这一条。

而邓小平与刘伯承之间的感情也是如此,并且一直延续到晚年。

1976年10月26日,此时的邓小平还没有复出。当时刘伯承病重,长时间卧床不起,双眼也已经失明。不久,华国锋来到探望刘伯承。

已经十分艰难的刘伯承对华国锋提出一项要求:“我和邓小平一起工作50多年,我最了解他今后我死了,希望让邓小平同志来主持我的追悼会。如果不行,我坚决不进行八宝山,让儿子将我的尸体扔到荒草野地好了。”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永远离开人世。10月14日,邓小平早早带着全家人参加了他的灵堂,与这位可敬可亲的老战友和兄长作最后的道别。

图|邓小平参加刘伯承追悼会

10月16日,人民大会堂为刘伯承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会议由中央军委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央政治局常委邓小平亲自主持,刘伯承生前的最后愿望终于实现了。

此外,邓小平还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一篇《悼伯承》。

文中,他沉痛地写道:

“伯承久病,终于不治。我和他长期共事,相知甚深。他的辞世,使我至为悲痛。人们习惯地把"刘、邓’连在一起,在我们两个人的心里,也觉得难以分开。同伯承一起共事,一起打仗,我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

对于这篇悼文,邓小平的女儿毛毛说:“父亲一生中言笑少而严肃多,坚强弥足而情感流露甚少,但他悼念刘帅一文,这样的深情和追念悲痛之心毕现,极少见他这样,可见父亲与刘帅之间战斗友情的深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