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重文轻武的的宋朝 鼓励读书人入朝为官(隐士也成为特殊阶层)

句子大全 2007-05-08 20:13:51
相关推荐

全文共1767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自古以来,历代王朝都是用战争和武力来将自己的地位提升,但是有一个王朝却不是这样。它就是宋朝。宋朝的文学成就非常有研究价值,都是因为当时宋朝奉行的是重文轻武的国策。

当时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朝堂内也比较的崇尚文化,让整个社会都充满了诗书气息。这样一来,民间的那些文人隐士原本在整个社会的边缘并不起眼,后来逐渐的登上了政治舞台。

隐士们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当时的基本国策也让这些原本在社会最底层的隐士们逐渐提升了自己的地位。并且从这以后,中国的文化发展得到了更高的层次。

一、宋朝奉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公元960年,名将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当时拥护他的将领将龙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在赵匡胤到达京城之后,将城外的大军都迎接进来了,并且,让后周的皇帝威胁他让出帝位。

就这样,赵匡胤自己成为了皇帝,并且将国号改为“宋”,宋朝就这样建立了。赵匡胤继位之后,也和其他皇帝一样,修改了很多的制度,并且在军事方面有了很多改革。正是这些改革,无意间就推动了后来的文化能够高度发展。

五代十国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将领都纷纷开始谋权篡位。赵匡胤自己就是篡位而来的皇位所以在这方面的问题格外的看重。为了让自己的江山避免再出现这样武将以下犯上的事件出现,赵匡胤首先就将帮助他打下江山的那些开国功臣都一点点处理掉了。

不过,赵匡胤也算是有情有义,不像其他的帝王那样翻脸不认人将这些功臣大开杀戒,而是用钱财和利益为条件,让那些开国武将手中的权力都集中在了自己的手上

解决了这个祸患,赵匡胤又开始对整个朝政进行了改革。当时经历了五代十国之后,朝堂上的官员大多数都是武将,放眼整个朝堂,文官的数量少之又少。所以,五代十国才会一直陷入在不断的战争中。

赵匡胤自己也是武将出生,但是他知道,如果一个朝代没有文官来辅佐的话,必定会成为一片混乱。五代十国那样惨烈的结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当时的朝堂之中没有文官。

所以,赵匡胤知道了文人的重要性,便开始重用文人。当时,武将的地位越来越低,而一般给文官都有很高的待遇和权力。所以在军队中,士兵们的统领也不再是武将,而是由文官来担任。而武将只能是在战阵期间充当整个军队的指挥官而已。

自从赵匡胤的政策颁布了之后,宋朝从此就一直奉行着重文轻武的国策。而世界上最完善的文官体系也在宋朝建立了起来。当时,不论是哪个官员,都是文官,武将的地位一直在文官之下。所以当时的宋朝,从来没有武官以下犯上谋权篡位的现象。

当时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才为朝廷所用,为了培养更多的文官人才,整个宋朝就开始兴办学社,当时的学校是整个宋朝国土中修建最多的单位。并且,宋朝的私塾私学也在中国历史中有着惊人的数量。

随着文化的逐渐发展,当时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宋代的文人墨客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并且整个社会都开始以风雅的文化风气为主流。

为了防止人才的疏漏,科举制度的名额也增加了不少。在赵光义执政期间,当时的进士竟然有一万多人,可想而知当时的文化才子的数量有多少,也反映出了宋代重视文化和文官的培养和发展

以前读书人没有什么出路,但是到了宋朝这些读书人想要功成名就,机会更大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能够考进朝堂,入朝为官。这样一来,那些考试失利的读书人们就开始隐居山林中,过着悠闲惬意的生活,开始教书育人,赏景作诗

二、隐士们也得到了宋朝朝廷的支持

北宋当时的太平盛世之下,隐士也并不是考试失利的那些没有生活希望的人,更多的人都开始进入到山林或者田园里,感受大自然带来的那一份宁静,这些读书人的追求也不再是功成名就,反而向往隐士那样无拘无束的生活。这样隐逸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这些隐士,开始展开了对精神世界和自由的追求,而他们清新脱俗的气质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崇拜和敬仰他们。这些隐士也渐渐让统治者有了关注。

朝中的大臣开始以结交了隐士为骄傲,隐士的名气有了很大的提升。当然,隐士也给整个宋朝的道德文化和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北宋的皇帝都对隐士格外的尊敬和重视

统治者开始度这些隐士进行支持和抚恤,不仅如此,让他们再一次有了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机会。其实科举制度本来是为国家找寻有才能的人为自己所用,但是后来成为了那些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地位的途径,隐士也成为了用来替这些统治者和那些士子遮羞的挡箭牌

参考文献:《宋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