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李煜绝命词的结句 因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引起广泛共鸣)

句子大全 2019-06-12 16:57:58
相关推荐

史家不幸诗家兴,用在李煜身上再确切不过了。

李煜的艺术成就很高,音乐,绘画,书法等都比较精通,但是以词的艺术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承袭花间词派的语言风格,生动形象,感情真挚,尤其是亡国之后的词作更是打动人心。王国维曾对其词的创作有一个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伶工之词”指歌妓舞女、伶人乐工在青楼教坊、酒席宴会或宫廷深院演唱的歌词;“士大夫之词”则是文人抒写个人身世经历,以寄托感慨、忧国伤时之词。

伶工是为了取乐,而士大夫多为忧国忧民。所以相对应的词就是一个奢靡浮华,另一种忧国忧民,感怀时事。

从李煜开始,词在文人中的地位开始提高,并开始进行大力创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被毒死前的最后一首词。可以称作他的绝命词。这首词被千古传诵,并且被选入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

其词作原文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白话译文是:

春花秋月这么美好的事物什么时候消失啊,往事有知道多少呢?小楼昨夜又刮起了东风,有一个春天到了,万物开始复苏,但是我原来的国家呢,在明月下却是那样不堪回首。

故国中的雕栏玉砌还应该存在,只是人已经发生了改变。物是人非,造化弄人啊!请问您的忧愁到底有多少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请看看那滚滚向东流的一江春水。

全词问天,问地,到问人,使内心的忧愁贯穿始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尤其是结句,以一个设问来表达内心的愁苦。

词人把一腔忧愁化为一江春水,形象生动,极富感染力。这里是春水而不是秋水或者冬水,就是春水的浩渺来衬托忧愁的宽广。

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