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小伙子译首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 1923年负气离党(结局如何)

句子大全 2012-03-18 01:22:22
相关推荐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一百周年,百年华诞,普天同庆;建党百年,风华正茂。

我们知道,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是我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中共一大成立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当时参加会议的代表一共是13人,陈独秀因事务繁忙没有参加,指定包惠僧作为他本人的代表参会。

在缺席会议的情况下,陈独秀能够被选为书记,不难看出,陈独秀的威信在当时是很高的。

不仅如此,中共一大至五大,陈独秀都被选为书记。

陈独秀

应该说,陈独秀的能力和号召力,在当时是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可的。

但是,有一个人却不买陈独秀的账,后来因为不满陈独秀的家长式领导作风而负气离党。

这个人就是陈望道。

陈望道这个人可不简单,建国后,毛主席签署命令,任命他为复旦大学校长。

也许有人还不知道中国第一本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是谁翻译的,没错,就是陈望道。

陈望道为什么不买陈独秀的账?为什么说陈独秀是家长式的领导作风?陈望道于中国革命做了什么样的突出贡献?毛主席为何会任命他为复旦大学校长?他最后结局如何?

青年陈望道

这一切还得从陈望道东渡日本求学开始讲起讲起。

01

陈望道,1891年1月18日生人,祖籍浙江义乌。祖上世代农耕,父亲陈君元是个武秀才,颇有家财;母亲是个农家女子,典型的贤妻良母,乐善好施;家中兄弟姐妹共5人,陈望道是长子。

陈望道从六岁起一直到十六岁,在老家上私塾,跟随张老先生攻读四书五经,并从人学习武术,课余时间参加田间劳动。

1915年,陈望道东渡日本求学,曾在早稻田大学读法科,后考入中央大学。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并取得胜利,这一消息震撼了世界,当然也传到了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日本文化思想界得到广泛传播。

这时候,陈望道结识了日本著名学者河上肇和山川均,很爱看他们翻译和介绍的马克思主义文章。

就是从那时开始,陈望道开始研究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02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呼应“五四”运动的感召,陈望道于1919年7月启程回国。

时任浙江一师校长经亨颐因赏识青年陈望道的学识和才华,邀请他到浙江一师任教。

浙江一师是当时浙江最大的一所高等学府。陈望道觉得能有机会在一师任教是他的荣幸,所以就欣然地答应了。

浙江一师名师云集,沈钧儒、叶圣陶和朱自清等名家都曾在这里教书。

在学校期间,陈望道积极支持和参加本校师生编辑的多种张扬新思潮的刊物,其中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十日刊》和《浙江新潮》影响最大。

当时,有一个名字叫做施存统的老师写了一篇文章《非孝》,竟引发了轰动全国的浙江一师风潮。陈望道也因此受到撤职惩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施存统写这篇文章的本意是表达对母亲的爱和孝顺,更深层次的意在反对不平等的“孝道”,主张平等的爱。

不料,文章一经发表就触动了旧封建势力者的敏感神经,引起了他们的恐惧和憎恨。反动当局责令省教育厅查办“一师”,要求开除《非孝》作者施存统,并借此大做文章,以“非孝、废孔、共妻、共产”这种无中生有的罪名来撤职惩处包括陈望道在内的四位语文教员。

1920年3月,当局调动军警手持利器将学校团团围住,妄图使用暴力强行驱散师生,关闭校门停止办学。

面对镇压,陈望道带领师生奋起反抗,师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愿为新文化运动献身!”

在与军警面对面的斗争中,有一名学生无所畏惧地向军警发出怒吼:“你们不肯牺牲五十块一月的薪水来残害我们,我却宁可牺牲性命以全人格!”

说完拔出军警的大刀就要割喉自杀,幸好被体育老师胡公冕及时制止。

陈望道带领一师师生高举“五四”运动大旗的英勇斗争,得到了全国各地各界的广泛拥护和支持。

梁启超、蔡元培致电浙江当局告诫不能“压迫过甚”。

迫于压力,浙江省当局才收回成命,浙江一师逃过一劫。

风波似乎平静了,陈望道在对抗军警过程中表现出非凡的组织力和号召力,但也因此,陈望道遭到浙江省当局的记恨。

陈望道也深知在一师是待不住了,果断提出辞职,离开了一师。

陈望道当时也许不会知道,自从离开了一师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悄然地改变了。

03

陈望道在浙江一师的壮举,引起了当时文化思想界对他的瞩目,就在这时,上海《星期评论》社邀请他翻译《共产党宣言》。

一直以来,陈望道就憧憬着社会主义的光明和希望、对马克思主义更是充满敬仰,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他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潜心研究翻译《共产党宣言》。

1920年春,陈望道秘密回到浙江义乌老家分水塘村。

在老宅旁有一间僻静的柴房,陈望道就是在这间简陋的屋子里翻译了这部巨著《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柴房年久失修,破漏不堪,他搬来一块门板,两条长凳,架起来既当书桌又当床。

时下已是春天,但依然很冷,夜晚更甚,寒风透过墙缝“呼呼”地往屋子里钻,冻得陈望道瑟瑟发抖。

母亲见他日夜不停地工作着,人也消瘦了一大圈,特别心疼。

母亲想给他补补身子,特地给他送来了粽子和一碗红糖。过了一会,母亲在屋外问他:“儿子,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甜不甜?”

“吃了,甜极了,甜极了!”他回答说。

待到母亲轻轻地推门进来收拾碗筷时,只见陈望道满嘴都是墨汁,忍不住笑了出来。

原来陈望道专注于翻译共产党宣言,竟把墨汁当做红糖蘸着吃粽子却浑然不觉。

陈望道蘸墨汁吃粽子的故事,人们早已耳熟能详。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真理有了味道,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4月底,中国第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终于诞生了。1920年8月,中文版《共产党宣言》首次刊发问世。

此书一出版,立即在社会上尤其是在文化思想界引起了热烈反响,好评如潮。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使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得到了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04

1920年4月底,陈望道应陈独秀之请任《新青年》编辑。

同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共有8位党员,陈望道就是其中之一,陈独秀为书记。

同年12月,陈独秀去广州任教育厅长,他将《新青年》的主编工作交给了陈望道。

陈望道主持《新青年》至1921年,在此期间,他把《新青年》杂志改组为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积极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他还对梁启超、张东荪等人攻击马克思主义、鼓吹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言论进行批判。

这些都为党的创建从思想理论上做了一部分准备。

陈望道还担任共产主义小组的劳工部长,在组织工人运动中做了大量工作。比如,1920年5月1日,他和施存统、陈独秀在上海老靶子路,共同发起并组织了“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这是中国工人阶级首次纪念自己的节日。

这些都为党的创建从群众基础和干部培养上做了一部分准备。

任何事情的发生有时会有一定的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但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思想准备和干部准备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的两个重要条件。

时间进入到1921年夏天,这两个条件已经具备,陈独秀和李大钊认为创建共产党的时机已经成熟。

陈望道夫妇

所以,就有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

05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陈望道是上海地区推选的“一大代表”,可最终没有出席,这个事情与陈独秀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陈望道与陈独秀大吵了一架,闹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担负起了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和筹备任务。而陈望道就是筹备小组的负责人之一。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经费当时很少,主要来源于小组成员的稿费。

而筹备经费的开支必须经陈独秀签字才允许使用,具体的承办人是李汉俊。

陈独秀虽说是书记,但他并不了解“家底”情况,很多时候都是入不敷出,往往是陈独秀签字同意使用一些经费,而李汉俊这个管家却没有钱支付。

李汉俊也很苦恼,就跟陈独秀提意见,希望他不要乱批条子,还希望《新青年》出一些钱来充实“家底”。

这个意见一提不得了,陈独秀大发雷霆、火冒三丈,无端指责李汉俊要夺他的权。

不仅如此,陈独秀还迁怒于陈望道,在党内还跟其他同志说:“李汉俊和陈望道要夺我的权,要当书记。”

而陈望道对于陈独秀无中生有的指责和污蔑,深感愤慨,难以接受,认为陈独秀太过分了,对于同志连基本的信任都做不到,也太不地道了,有点卑鄙。

后来,陈望道坚持要求陈独秀给他道歉,否则这事没完,但是,我们知道陈独秀本人有些傲慢,向来是说一不二的,怎么可能给你道歉?

于是,陈望道愤然撂下挑子,不干了,最终没有参加“中共一大”,因为他接受不了陈独秀那种家长式的、说一不二的领导方式。

陈望道无奈,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反抗和表示不满,后来陈望道负气离党与陈独秀有很大的关系。

陈望道练过武术,从小就性格刚烈,脾气也很急躁,一点就着,年轻的时候,大家送给他一个绰号,叫做“红头火柴”。

06

1922年5月,陈望道毅然辞去中共上海地方委书记的职务,最大的原因还是他对陈独秀家长式的领导作风始终不满和存在抵制情绪。

当时,有一些青年党员听信陈独秀的说法,对陈望道因误解而有些偏激。

1923年8月,毛泽东向中央建议,对于陈望道的态度应当缓和,劝他取消退党的意思,这是有利于党的团结的做法。

于是,党组织指派沈雁冰(茅盾)去做劝说工作。后来,沈回忆说:

党组织又决定派我去向陈解释,请他不要退党,但陈不愿意。他对我说,你我认识多年,交情甚好。我既反对陈独秀的家长式作风而要退出党组织,现在陈独秀的家长作风依然故我,我如何又取消退党呢?我信仰共产主义终身不变,愿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我的力量,我在党外为党效力,也许比党内更方便。

脱离了党组织以后,陈望道一直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始终坚贞不渝,对党的事业始终忠诚效力。

1927年,陈望道的战友和学生惨遭屠杀,他坚定站在鲁迅一边为新文艺而战。

1934年,陈望道发起和组织“大众语”,彻底击退了复辟文言的逆流;为普通话的建设和推广进行了一次有价值的探讨;为汉语拼音的研究开拓了道路。

陈望道在复旦大学

陈望道用自己的学术实践追望“大道”,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长达六十年,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学等多方面都有编述著译。

07

陈望道是1920年9月进入复旦大学的,自那时起,他开始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奉献。

1952年11月15日,毛主席签署命令,任命陈望道为复旦大学校长。

1966年,“文革”风暴席卷而来。

陈望道作为校长,运动一开始就遭到炮轰,还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大学阀”、“叛党”的帽子。

后来,周恩来总理下达指示,上海的几位著名人士宋庆龄、陈望道等属于保护对象,也许是这个缘故,此后,造反派对陈望道的打压没有继续升级。

1972年,陈望道被批准复出工作。

1973年8月,陈望道参加中共十大。

陈望道早年退党,为什么还可以参加中共十大呢?

原来,陈望道是1957年重新加入共产党的。当时,陈望道向中央汇报了要求重新回到党内的愿望。

毛主席说:“陈老什么时候想回到党内,就什么时候回来。不必写自传,不必讨论,可以不公开身份。”

1957年6月,中央签署批复,接受陈望道的入党意见。就这样,陈望道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

毛主席与陈望道

陈望道参与了我党的创建,而后因为某些特殊原因长期脱离党组织,但是,陈望道对党的信念是坚定的,感情是深厚的,在耄耋之年能够出席党的代表大会,他的激动心情难以言表。

他说:“活着一天,就要为党工作一天!”

1977年10月29日凌晨四点,陈老的心脏骤停,87岁的陈老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