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 这句话带来的影响(并不像你想得那么简单)

句子大全 2012-02-10 12:49:28
相关推荐

教育孩子的方式中,家长讲的那些“比较”的话语可以称得上是“专业踩雷金句”,有很多孩子都在家长指指点点说“你看看别人家孩子怎么那么好”的打击之下,逐渐失去了自己的自信心,也渐渐变得内向自卑,原有的优点都失去了。

但是很多家长直到现在仍然把这种话当做是教育孩子的惯用语言,给孩子造成的影响非常复杂,少数孩子在这种比较之下能够奋起努力,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教育中的攀比行为并没有家长们以前想得那么简单,语言是一把双刃剑,每一句话都可能给别人带来正面和反面双方面的影响,比较不一定是坏事,关键是要看怎么使用。

用对和用错之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有一个很简单的故事,讲的就是家长对孩子说了和别人家孩子作比较的话,两个孩子却由类似的状态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第一个小孩他的父母和我们大多数家长一样,喜欢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加上一句比较用语,类似于“你看看别人家孩子怎么没你这么调皮呢?”有时候家长和孩子置气,也会专门捡难听的话说,比如“别人家孩子怎么一个个那么有出息,我生你倒了霉了!”

这个孩子之后奋发图强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学生,考上了重点大学,成为了一个人人羡慕的优秀高薪白领。

第二个孩子他的父母想激励他好好学习,但是又怕太直白的比较方式打击孩子的内心,于是每次都当做建议,温温和和地跟孩子说“你看谁家那儿子,学习那么好,也不知道怎么办到的,你跟人家学学怎么学习吧!”

本以为这样的“素质教育”能够让孩子听得进去话,可是谁知这孩子完全不体谅父母的用心良苦,把激励他的话当耳旁风,不仅不好好学习,反而对家长很凶。

家长们大多会认为对孩子凶的家长教不好孩子,对孩子讲道理的家长能把孩子教得聪明,在上述的案例中却正好相反。

“比较”其实也是教育手段的一种,用对和用错之间差别非常大,同样的做法对于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效果,我们不能单纯认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如何表述语言,而是应当先搞清楚自家孩子属于什么样的性情。

“比较”的话语怎么说,要看孩子的性情

正如前文所说,有的孩子在被家长“挤兑”的情况下却能够振奋精神,硬是闯出一片天来给家长看看自己的本事,等到成家立业了豁然感觉到家长对自己的激励,亲子之间也不再有什么矛盾,成为一段佳话。

但是有的孩子的心思真实难猜,家长下功夫学了无数教育理论,用到孩子身上的时候全然无效,眼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得糟糕,家长又急又愁,最后也没得到什么好结果。

其实孩子对于家长的教育手段的反应,主要还是看他们自身的性情如何,有的孩子听了家长夸“别人家孩子”,心底里不服输的劲儿就上来了,非要证明自己的能力不可,这样的孩子越挫越勇,丝毫不会被家长的攻击性语言击伤;

有的孩子就仿佛是安了一个“玻璃心”,家长就算用非常积极的态度跟孩子提建议,事情过后孩子依旧会胡思乱想然后情绪消沉,搞得家长不耐烦,觉得简直没法教育,但是越是着急上火孩子越“自闭”,家长能“活活气死”。

其实,不论是“比较”还是“建议”,这都是家长们可以使用的教育手段,在谈起家庭教育的时候我经常说一句话——“教育手段不是重点,教育目的才是关键”。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要纠结于教育手段本身,而是要找到教育进展困难的关键因素。

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本末倒置,发现孩子对自己说的话有异议了,瞬间就能吵起来,非要说清楚“你这句话不对”“我哪句话有问题”,其实这都没有什么意义,亲子之间的好感和亲情在这种三言两语的无谓争执中被消耗,孩子也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对于孩子和家长双方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

有的育儿专家表示,既然“比较”这个教育手段容易引起孩子出现问题,那我们就杜绝这种做法,不要进行比较,要做到素质教育,就要重视每个孩子的独特性,“比较”会抹杀孩子的人格,对于这种做法我表示坚决不赞同。

“比较”的本质是“纳谏”而不是“找事”

不仅孩子需要比较,我们成年人也需要比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也经常拿自己和同事、亲戚作比较,羡慕别人好的地方,总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功成名就。

“比较”是人类固有的情绪,只有“无欲无求”的出家人可能才不会去比较,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和他人进行比较是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上进心,即使是一个小孩子也是从小就知道和别人比较的。

我们小学课文中就学过“以人为镜、以史为镜”的道理,在人生路上我们总会遭遇种种现实的考验,如果完全没有参照物,我们会陷入迷茫和对道德的空虚,不知道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有很多人很可能会选择堕落,这是非常可怕的。

家长日常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作比较,这也是我们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法则,以他人作参考、不走弯路,这就是我们“比较”的真实面目。

因此我们要正视“比较”的威力,它并不是单纯给人以负面影响,而是符合事物两面性的特点,产生负面反应的原因是孩子自身的性情不够健康阳光、人格不健全导致的,家长要处理的问题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正面而积极的世界观,而不是去纠结“谁家孩子好”。

现实生活中,由于家长习惯性地去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家孩子作比较而导致了悲剧的,比如孩子勃然大怒“六亲不认”对抗父母,或者忍辱负重远走他乡拒绝和家里人联系的,再比如在一次次打击之下“玻璃心”破裂而变得自卑自闭拒绝沟通的。

这些情况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忽略了孩子本身的特性,正如我们前文中所述,不论是打骂也好、冷嘲热讽也好,一模一样的教育手段对于不同的孩子就有不同的影响。

“比较”这一教育手段是家长必须进行的,并不能逃避过去,避而不谈的结果是任由孩子的“攀比”心理任意发展,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任何一项人类原始的诉求都很容易向着邪恶的一面发展。

对孩子进行“比较”的引导和教育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一堂课,作为家长,我们要教给孩子应该比什么,比较的时候要保持欣赏的心态。

在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的时候,孩子就像一个年幼的“小皇帝”,被捧着长大后面临的一堂严肃的课程,就是要学会虚心“纳谏”。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确实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态度,恶意攻击的话语是不能说的,有的家长一激动就喜欢说一些人身攻击的话,甚至攻击孩子的长相身高体重等等,这就是又跑题又伤人,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现代的家长们应当重新审视“比较”的意义,不要畏手畏脚不敢比,更不要情绪激动一通瞎比,把负面情绪和歪曲的三观传递给孩子不健全的人格,孩子自然无法成为“别人家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