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高句丽 族称(由来)

句子大全 2015-10-20 07:05:28
相关推荐

高句丽,史书中记作“高句骊”,简称“句丽”或“句骊”,是公元前1世纪至7世纪时期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故称高句丽。

高句丽称号沿用了约六百年,在5世纪前后,出现了“高丽”简称。此后约在一百多年时间内,即我国南北朝时期,高句丽与高丽交替出现于史书。如这一时期为该族立传的史书,有《魏书》、(北史)、(宋书)、(梁书)、(周书)、《南齐书)等。前四部断代史为其立传均用高句丽(骊)为传名,后两部史书则以“高丽”为传名。这一时期另两部未为其立传的断代史《北齐书》和《陈书》,在有关记事中虽大多用高丽(骊)称号,但《陈书》中有天嘉三年(562),陈文帝以“高句骊王高汤为宁东将军”的记载。随着时间推移,以简称“高丽”书写史事的越来越多,以致隋、唐两朝断代史无论为该共同体立传,还是在其他纪、传记事中.皆只用高丽称号了。成书于唐代中期的大型政典《通典》为该族立传虽还以“高句丽”作传名,但在叙述史事时也只用“高丽”。作为高句丽简称的高丽称号,在公元668年高句丽国亡后存在了一段 时期,进入8世纪后,逐渐不见于史。10世纪初王建在朝鲜半岛建立的国家也称高丽,其所统辖的居民历史上也称高丽族,但此高丽与作为高句丽简称的高丽,虽存在某些关系,但是性质不同的两个国家和两个民族的称号,它们的差别详见后述。

有一种意见认为高句丽一词用作族称,是在西汉末年朱蒙建高句丽国以后,汉武帝建高句丽县时还没有高句丽族,并说高句丽县城内居住的是汉人,城外高句丽县境的一些山川河谷中散居着的是以貂为主的东夷族人。这一看法未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原因是若将高句丽用作族称认为是在朱蒙建国用高句丽作国号后,就无法解释上引《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高句丽传》所载。上弓!《汉书》文,作者行文表述的意思非常清楚,即生活在汉武帝所置玄冤、乐浪二郡境内的居民,皆朝鲜、秽貉(貉即貂)、高句丽“蛮夷,’;而《后汉书)’’以高句骊为县”一语,明白地说明在建立高句丽县时,生活在县境内的居民,或说大多数居民,是称做高句丽的。若不作这样理解,认为这两部史书的作者都是高句丽国建立后的史学家,他们是依各自所生活时代的民族分布情况写的,这恐怕难以说通。因为尽管古今史学家在写历史时,往往也用他们所生活时代民族的名称叙事,但涉及到介绍历史上某一时期某一地区的居民时,绝不用他们生活时代的民族名称。如今天我们写东北地区史,可以笼统地说“白山黑水”地区是“满族的故乡”,但在写明朝初年设立的奴儿干都司境内的人民决不会写为都司内的居民皆满、赫哲、鄂伦春等族人,而只能说多为女真、苦夷(兀)等族人,因为女真、苦夷等只是到明末清初才发展为满、赫哲、鄂伦春等族的。同样道理,也不会写作“以满、赫哲、鄂伦春等族为奴儿干都司”。当然,我们说高句丽一词先用作族称,是在广义上使用“族称”一词的,即这一人们集团区别另一人们集团的称号,也即人们常用的部族或部落称号,而不是今天人们所说的需具有多少条标准才算作民族的族称。历史上的人们共同体究竟哪些可以称作民族,或只能说是部族乃至只能说是部落,学术界并无一致的定论。至于高句丽这一人们共同体何时可以说已凝聚、发展为民族了,我们认为,高句丽国的建立是一个标志,尽管那时他们的社会发展水平还较低下,人数还不多。

高句丽帝国的扩张大致上始于大武神王高无恤时代,也就是王莽窜汉时代。王莽贬高句丽为下句丽,从此引发了战火。高句丽连战得手,击败新莽政权,占有乐浪。并吞并了周围的小国,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后光武帝刘秀击败高句丽,收复乐浪,以朝鲜半岛上清川江为界,以北归东汉,以南归高句丽。后来,高句丽趁五胡乱华时期大举入侵,名义上尊奉北方政权,但暗中掠夺土地,到南北朝末,不仅占有了辽东四郡,而且征服了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百济政权,迫使其臣服。

高氏高丽辖境内的人民以高句丽族为主。高句丽族的族源是我国上古时期古老民族秽貊人东迁后的夫余、高夷、沃沮、小水貊、东秽等,后又融合了卫氏朝鲜遗民的后裔、汉人、鲜卑人等。这些来自于不同民族的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一体,史书和学界一般以高句丽族称之。

高句丽作为我国古代多民族融合历史长河中的一支涓涓细流,当它延绵7个世纪后终于融入巨流,浑然间其历史也被淹没于浩瀚的史籍中,就此蒙上了厚重神秘的迷雾。

直到近代,才被考古发现所逐步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随着中国吉林集安高句丽王城、陵墓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高句丽历史必将拨开疑云,理清真相。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