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21年诺贝尔文学奖落幕 村上春树再度陪跑(他是谁 有哪些作品)

句子大全 2015-05-23 01:16:05
相关推荐

北京时间 10 月 7 日 19 时(瑞典当地时间 13 时),瑞典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 2021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阿卜杜勒拉扎克 · 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

颁奖词是:" 毫不妥协并充满同理心地深入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关切着那些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难民的命运。 "

这个作家算是超级冷门了吧,相信很少有人知道他(知道的都博学多才),甚至在获奖之前百度词条中都搜不到他的信息。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生平:

1948年12月20日,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出生在桑给巴尔苏丹国(今坦桑尼亚)。

18岁时逃离桑给巴尔革命期间阿拉伯公民面临的迫害,

1968年前往英国留学,一开始在坎特伯雷基督教会大学读书,当时获伦敦大学颁发学位。

1982年,获肯特大学哲学博士文凭,

1980年至1983年在尼日利亚卡诺贝耶罗大学(英语:Bayero University Kano)任讲师,兼任肯特大学英语系教授,直至退休。

古尔纳曾负责两期《非洲写作论文集》(Essays on African Writing)编辑,出版众多评论当代后殖民时代作家的论文,包括V·S·奈波尔、萨尔曼·鲁西迪和佐伊·威科姆(英语:Zo Wicomb),还负责编辑《萨尔曼·鲁西迪的伴侣》(A Companion to Salman Rushdie,剑桥大学出版社,2007)。

1987年起任《旅行者(英语:Wasafiri)》杂志特约编辑。为凯恩非洲文学奖和布克奖评审。

古尔纳2006年当选皇家文学学会会士。

2021年10月7日,因“在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文化与大陆之间的鸿沟中难民的命运下,流露出毫不妥协和富有同情心的洞察力”,获诺贝尔文学奖。

古尔纳出版了十部小说和一些短篇小说。难民破坏的主题贯穿于他的作品中。他在 21 岁流亡英语时开始写作,尽管斯瓦希里语是他的第一语言,但英语成为了他的文学工具。他曾说过,在桑给巴尔,他几乎没有接触过斯瓦希里语文学,他最早的作品不能严格地算作文学。阿拉伯和波斯诗歌,尤其是《一千零一夜》,是他早期的重要源泉,古兰经的古兰经也是如此。但是,从莎士比亚到 V. S. 奈保尔的英语传统将特别标志着他的作品。话虽如此,必须强调的是,他有意识地打破了传统,颠覆了殖民视角,以突出土著居民的视角。因此,他关于爱情的小说《遗弃》(2005)与他所谓的“帝国浪漫”形成了鲜明的矛盾,在那里,一个传统的欧洲英雄从国外的浪漫之旅中归来,故事由此走向了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这个故事在非洲的土地上继续,从未真正结束。

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古尔纳都努力避免对更原始的殖民前非洲无处不在的怀旧情绪。他自己的背景是印度洋上一个文化多元化的岛屿,在葡萄牙、印度、阿拉伯、德国和英国等多个殖民国家的统治下,有奴隶贸易和各种形式的压迫历史,并与整个世界有贸易联系。在全球化之前,桑给巴尔是一个国际化的社会。

古尔纳的作品来自他的流亡时期,但与他与他离开的地方的关系有关,这意味着记忆对于他作品的起源至关重要。他的处女作《启程的记忆》(Memory of Departure)于 1987 年出版,讲述了一场失败的起义,并将我们留在了非洲大陆。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主人公试图摆脱海岸的社会困境,希望被带到内罗毕一位富裕的叔叔的庇护下。相反,他受到了羞辱,回到了破碎的家庭、酗酒和暴力的父亲和被迫卖淫的妹妹。

在 1988 年的第二部作品《朝圣之路》中,古尔纳探索了流亡生活的多方面现实。主角 Daud 面临着他的新家园英格兰的种族主义气候。在试图隐藏他的过去之后,对一个女人的爱诱使 Daud 讲述了他的故事。然后,他可以讲述在他悲惨的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以及迫使他逃亡的坦桑尼亚政治动荡的创伤性记忆。小说以 Daud 访问坎特伯雷大教堂结束,在那里他沉思了过去访问该地方的基督教朝圣者与他自己的英格兰之旅之间的相似之处。先前他曾顽强地抗拒着昔日殖民势力为之欢欣鼓舞的一切,但突然间,美就变得触手可及了。这部小说塑造成经典朝圣的世俗版本,使用历史和文学前身作为身份、记忆和亲属关系问题的对话者。

古尔纳经常允许他精心构建的叙述导致来之不易的洞察力。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第三部小说 Dottie(1990 年),描绘了一名移民背景的黑人妇女在充满种族歧视的 1950 年代英格兰的恶劣条件下长大,因为她母亲的沉默与她自己的家族历史缺乏联系。与此同时,她在英国这个她出生和成长的国家感到无根。小说的主人公试图通过书籍和故事创造自己的空间和身份;阅读让她有机会重建自己。尤其是名字和名字的变化在一部小说中扮演了核心角色,该小说展示了古纳深沉的同情心和心理上的机敏,完全没有多愁善感。

古尔纳的第四部小说《天堂》(1994 年)是他作为作家的突破,从 1990 年左右的东非研究之旅演变而来。这部小说明显参考了约瑟夫·康拉德它描绘了无辜的年轻英雄优素福前往黑暗中心的旅程。但这也是一个成年故事和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其中不同的世界和信仰体系发生冲突。在对 19 世纪后期东非殖民化的暴力和详细描述的背景下,我们重述了《古兰经》中约瑟夫的故事。古兰经故事的乐观结局与约瑟夫因信仰的力量而获得回报相反,古尔纳的优素福感到被迫放弃他所爱的女人阿米娜,加入他以前鄙视的德国军队。 古尔纳的特点是挫败读者对幸福结局或符合流派的结局的期望。

在 古尔纳对难民经历的处理中,重点是身份和自我形象,这在 Admiring Silence (1996) 和 By the Sea (2001) 中尤为明显。

在这两部第一人称小说中,沉默被描述为难民保护其身份免受种族主义和偏见影响的策略,也是避免过去与现在发生冲突、产生失望和灾难性的自欺欺人的一种手段。

在这两部小说的第一部中,有偏见的叙述者选择向他的英国家庭隐藏他的过去,并创造一个更适合他们共同构建的世界的生活故事。

他还向桑给巴尔的家人隐瞒了他的流亡生活,他们不知道他在英国有一个新家庭和一个 17 岁的女儿。在海边,另一场失望和自欺欺人的戏剧随之而来。

第一部分的叙述者萨利赫(Saleh)是一位来自桑给巴尔岛的老穆斯林,持以死敌名义伪造的签证在英国申请庇护。当他遇到敌人的儿子,本书第二部分的叙述者拉蒂夫时,只是因为拉蒂夫碰巧被委派帮助萨利赫适应他的新祖国。在他们激烈的争吵中,萨利赫在桑给巴尔被压抑的过去在他心中升起。但尽管所有人都试图记住,萨利赫却竭尽全力忘记。

它在小说中创造了一种特殊的张力,两个叙述者的选择消解了小说的情节路径和方向,以及叙述者的权威和自我认知。

古尔纳的流动角色发现自己处于文化和大陆之间,在过去的生活和新兴的生活之间;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不安全状态。在古尔纳的上述第七部小说《逃亡》中找到了这种中断的新版本,其中用悲惨的热情来阐明被殖民的东非的巨大文化差异。长长的第一部分是精心锻造的。故事发生在 20 世纪之交,它描述了在街上昏迷不醒的英国人 Martin Pearce 如何在当地商人的帮助下穿越城市的迷宫进入一个文化和宗教完全不同的世界。但 Pearce 会说阿拉伯语,这是他与家人更密切联系以及爱上他们的女儿 Rehana 的先决条件之一。

古尔纳非常清楚,他所描绘的时代并不是小说中所说的“风中奇缘的时代,当时与野蛮公主的浪漫之旅可以被描述为一次冒险”,并且对有关 Martin 和 Rehana 的丑闻的情节剧不感兴趣蒙巴萨的生活不可避免地分离。相反,他让小说的后续部分围绕半个世纪后完全不同的禁忌之爱故事展开,但同样以持续存在的文化障碍为标志。

也许在第一部分的结尾,古尔纳最清楚地阐明了他作为作家的使命,在一个元虚构的“中断”中,Rehana 的孙子作为小说的叙述者浮出水面。他的存在证明了 Rehana 的生命并没有以灾难结束,而是有延续,现在他说这个故事不是关于他的:“这是关于一个故事如何包含很多,以及它们如何不属于我们,而是属于是我们这个时代随机潮流的一部分,以及故事如何始终抓住我们并纠缠我们。”

小说的基础是古尔纳自己在桑给巴尔的青年时期,几个世纪以来,许多不同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并存,但也为了霸权而相互争斗。即使他的小说与盎格鲁-撒克逊传统结成有趣的联盟,国际化的背景也提供了它们的独特性。对话和口语发挥着重要作用,斯瓦希里语、阿拉伯语、印地语和德语的显着元素。

2011 年的《最后的礼物》主题与《朝圣者之路》有关,并以生病的难民阿巴斯去世并留下书名的礼物(包括对幸存家庭不为人知的残酷历史的磁带录音)结束。在文中,古尔纳进一步发展了一个年轻人与邪恶对抗的主题。和无法理解的环境。这部激动人心且严谨叙述的第一人称叙事描绘了年轻萨利姆的命运,直到结局令人恐惧地揭露了一个对他保密的家庭秘密,但对他作为一个无根无根的流亡者的整个轨迹具有决定性意义。

这本书的第一句话是一个残酷的声明:“我父亲不要我。”标题参考了莎士比亚的戏剧《Measure for Measure》和公爵在第四幕第三幕中的话:“不适合生或死!哦,砾石心。”正是这种双重无能成为了萨利姆的宿命。

古尔纳的最新小说《2020 年壮丽的来世》讲述了天堂的尽头。和那部作品一样,背景是 20 世纪初,也就是 1919 年德国对东非的殖民结束之前的时间。 青年哈姆扎被迫与德国人开战并变得依赖于对他进行性剥削的官员。他在德国士兵之间的内部冲突中受伤,被留在野战医院接受治疗。但是当他回到他在海岸的出生地时,他既找不到家人也找不到朋友。

历史反复无常,就像在《荒漠》中一样,我们通过几代人来追踪这个情节,直到纳粹未实现的东非重新殖民计划。当故事发生变化并且哈姆扎的儿子伊利亚斯在德国统治下成为伊利亚斯时,古尔纳再次使用改名。

结局令人震惊,既出人意料又令人震惊。但事实上,同样的想法在书中不断出现:如果统治意识形态——这里是种族主义——要求屈服和牺牲,个人就毫无防备。

古尔纳对真理的执着和对简单化的厌恶是惊人的。这会使他变得黯淡和不妥协,同时他以极大的同情心和不屈不挠的承诺追随个人的命运。他的小说摆脱了陈规定型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世界其他地方许多人都不熟悉的文化多元化的东非。

在古尔纳的文学世界里,一切都在变化——记忆、名字、身份。这可能是因为他的项目无法在任何确定的意义上完成。在他的所有书中都有一种由知识热情驱动的无休止的探索,现在在来世中同样突出,就像他作为一个 21 岁的难民开始写作一样。

代表作品:

离开的记忆。 – 伦敦:乔纳森·开普,1987

朝圣之路。 – 伦敦:乔纳森·开普,1988

多蒂。 – 伦敦:乔纳森·开普,1990

天堂。 – 伦敦:哈米什·汉密尔顿,1994

欣赏沉默。 – 伦敦:哈米什·汉密尔顿,1996

在海边。 – 伦敦:布卢姆斯伯里,2001

遗弃。 – 伦敦:布卢姆斯伯里,2005

最后的礼物。 – 伦敦:布卢姆斯伯里,2011

砾石心。 – 伦敦:布卢姆斯伯里,2017

来世。 – 伦敦:布卢姆斯伯里,2020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