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美力感应 山鸣谷应(在空间探索中唤醒身体与感知力的语言)

句子大全 2015-08-03 07:31:52
相关推荐

绘本国2021下半年【回到感知 3+1】听觉、视觉、触觉+想象力系列课程[山鸣谷应]又开始啦!

延续上一年的探索精神,背上画材走进原生态自然山林中,身体力行,这是视觉、触觉与嗅觉,身体活动与平衡能力的感知锻炼。更重要的是,远离碎片化的交流与信息化的环境,真正回到用身体去感受空间,认识世界的状态中去。

重回自然空间有多重要?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在日复一日的信息洪流的冲击下,整个人的敏锐力和感知力都在下降,而对于成长期的孩子而言,这是一段快速吸收信息,建立对这个世界初步认知的时期,因此,重塑感知力,接触城市之外的自然就格外重要。

和老师们一起,在四次全天的实地探索体验中,穿行于京郊红螺寺与戒台寺之间的外出写生,来认识中国传统自然审美观念,在山林空间中,体验人与自然相互契合的关系,用身体力行去唤起逐渐懈怠的身体吧!

身体是世界体验的中心

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Merleau-Ponty)曾经说过:“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没有一种身体可以与它栖居的空间分离”。人的身体,就是世界体验的中心。身体的感知不仅影响着孩子的发育状况,也间接塑造着人的思维方式。

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以其“碎片式的交互体验,线上参与的便捷程度,扁平化的社交”,给了人“可以凭空生活在世界上”的错觉。过多与虚拟空间的接触,弱化了身体体能,也把感官的作用限制在手指和眼睛之间,忽略了其它感官的开发。

而自然的环境中,五感应该是同步被启发的。不仅是眼睛,手、鼻子与嘴也会一同收取到不同信息,这些信息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身处的空间”,用身体去感知。这里的“身体”是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也是体能上的身体,也希望小朋友们可以在课程中有层次更丰富的体验。

自然空间蕴含人与万物的联动

城市中的建筑是以视觉为中心建造的,为了视觉美观设计的建筑,会导致居住在这里的人对世界的体验局限在视觉的范畴中。这种分离与削弱加强了一种冷漠和疏远感。

而山林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所。山路、平台、山林间的庙宇,都是曾经的山民在生活中留下的痕迹。山间休憩的场所,祭祀的场所,甚至是一块空地,都是经过身体体验和综合环境因素的筛选后确定下来的连接点。在城市中,空间被机械地分割成块状,斩断了感受的连续性,但在山林中,感受是有机一体的。这是传统延留下来的,人和万物的联动。就像解群老师所说,“而传统造物系统中最珍贵的便是增加自然与人的连续性”,

考察选定的地点,就是“人和自然联动”的经典范例:多种多样的空间,丰富的古建筑,赶在明媚秋光时,踏山考察,沉浸其中吧!

古塔

树木与寺庙建筑和谐地生长在一起

古木长出了自己的“空间感”

蜿蜒进入山林的小路

再看看春季山鸣谷应活动中,充满探索欲的小孩↓身心是不是也跟他们一起开动起来了

● 滑动查看

解锁秋季「山鸣谷应」的考察地点↓

第1课 红螺寺写生

10月17周日全天10:00-16:00

用观察的姿态,从盘虬交错的古松紫藤中,认识基本的空间叠压和前后关系。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地刻画。

第2课 红螺寺巡山之旅

10月24日周日全天10:00-16:00

沿着东侧青龙山一路上行,有意识地观察路,树,山坡之间的空间关系,将游览经验带入到自己的画面中,进行创作。

第3课 戒台寺写生

10月31周日上午全天10:00-16:00

单一单元的写生练习,对戒台寺独特的树木和建筑的刻画

第4课 戒台寺绘制地图

11月07周日全天10:00-16:00

绕一遍前山后山,了解庙宇从下至上的空间关系,理解寺庙的基本空间格局,在观察和收集信息后,绘制一张属于自己的地图

创作不止基于灵光一现,更重要的是日常的习得和累积。移地小课堂实地考察课程不仅是“打开眼睛”,还将通过眼睛将孩子自己的的感受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画面。整理画面是一步理性思考的过程,在经历了几次感受性很强烈的写生后,沉淀下来一段时间可以发现更多有意思的地方。这些有意思的体验积累下来,就成了小孩珍贵的记忆和体验,从其中获得的不仅有作为艺术生发力的记忆,也是对培养空间意识的一次必要锻炼。

地点与详情看这里↓

四天外出实地空间考察兼创作,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来报名!

上课时间:

2021年10月17/10月24/10月31/11月7 四个全天

上课地点:

地点1 红螺寺 10月17/10月24全天

地点2 戒台寺 10月31/11月7 全天

招募年龄:7-12岁小朋友

退费规则:由于招募人数有限,如有特殊情况未能参加活动的同学常规延至其他课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