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28个字的纳兰绝句(写了1500年间事)

句子大全 2010-01-01 10:30:33
相关推荐

“山色江声共寂寥,

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

芳草何须怨六朝。”清朝纳兰性德《秣陵怀古》

诗文漫读:南京自古就有所谓的金陵王气,

但此时山色江声,一片寂静萧条。

而放眼北方,明王朝的十三陵,处理在秋风晚树之间。

整个中原的兴亡大事,都如从六朝一样,盛极而衰兴亡交替,

这秦淮河边的芳草,又何须只悲叹六朝?

初衣解诗:这名字叫《秣陵怀古》,所以出现十三陵时,初衣想了很久,南京附近的十三陵到底是说的哪些朝代呢?

在清朝之前,南京就不止是六朝古都,六朝古都仅仅是指三国的吴国晋国,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实际在纳兰性德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南京已经经历了9个都会。所以出现十三陵时,初衣诧异了一下。因为南京城外的帝王古迹,远不止十三陵。

这是政治眼光限制了初衣,又或者是写作的局限。我们通常只是一事一咏。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这原来是一个蒙太奇式的镜头。从南京城的山水萧条,直接转到明朝十三陵树的无限同样萧瑟。这时空跨越最大1500年,却用了令人可以触摸的陵墓遗迹坐标。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说的是,明王朝从金陵建都,北迁北京,定鼎了整个中原。却最终因为腐朽无能,兴亡如同六朝。

那么芳草又何须为六朝的繁华消散而感伤?

那么这句话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古代多用芳草如烟,来凭吊六朝的兴盛。

实际诗人在这里是说腐朽的江山都一定会被更替,所以没有什么可以伤感和怨恨的。哪怕是明王朝。

有人说纳兰性德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有着阶级意识。但初衣有不同的解释。

因为纳兰性德在陪康熙巡边的时候,做了一首词,“今古河山无定据,号角声里,牧马频来去。”按道理,纳兰性德应该是对清王朝歌功颂德的。但是他只写一些历史兴亡,秋风斜照的样子。

在了解了纳兰性德的词风本身,再来读这首诗,却发现他的境界是超越历史的。

由于纳兰性德有一种悲观的佛教倾向,又因为感情上时常感到痛苦和幻灭,所以这个贵族公子的诗词,经常描摹的是一些西风萧瑟,荒凉的景象。只能说这种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有着契合。

当他在南京怀古,面对萧瑟的山水,历史敏感的他直接将镜头转到了北方十三陵。无论是六朝还是北京,最终历史的更迭没有什么永恒。

所以初衣不认为这是替清王朝歌功颂德,相反,我却读出了很多忧患和幻灭的味道。

作为熟读中国历史的外族贵族青年,对清王朝统治江山,我觉得他内心是抱有一种戚戚感的。而他亲眼所见了清王朝对权力的控制,人民的防范,一直是在一种谨慎高压的态度上,这样的王朝在他心里,大约也不可能千秋万代。

所以他贵为一等侍卫,皇帝近臣,却从来也没有什么开心的。当然我们可以用抑郁症来说他。但同样不就是因为他的敏感和渊博,正是因为了解历史,所以他才对历史和现实有着超乎常人的悲观。

这短短的28个字的绝句,从秦秣陵写到了明灭,1500百年间事,只有涛声似旧时。而且用词极其的开阔萧瑟,与其说是歌颂清王朝,不如说是一首提前的挽歌。因为但凡做古诗词的人都应该知道,什么样的韵脚会达到怎样的艺术效果?用十三萧,本身就具有哀悼的意味。

纳兰诗词清丽流丽。他想说的话在这首诗里,也在这首诗外。

这个清朝早年悲观的诗人,不用看到清朝的覆灭。只是他的身后事,也非常的不尽人意,比如死后坟墓被盗被发掘,到目前也是荡然一空。

想必生前就热爱佛教的他,对此也是一笑泯然而已。

让我们重读这首意味不尽的咏古诗:“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言置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