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云帆品读」范德忠:青山不语情万种——邢建建的诗词艺术

句子大全 2018-01-27 17:59:43
相关推荐

「来源: |云帆诗友会 ID:yfsyh2016」

云帆诗友会

【云帆品读】

范德忠:青山不语情万种——邢建建的诗词艺术

邢建建,字晏如,80后,山东潍坊人。《诗刊》社中国诗歌网编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潍坊诗词学会理事、寿光诗词楹联艺术家协会理事。

体悟“审美创造”

邢建建曾说过:“写诗是个人的事,与他人无关。写诗是灵魂的事,与时代无关。写诗是纯粹的事,与名利无关。写诗是眼前的事,与远方无关。写诗写的是心情,简简单单。”如果只是从表面上看问题,他的话错误百出,但把他放到创作心理学中,却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因为这是对创作过程中特定情况下设身处地的审美感受的个性化描述。

庄子有“得鱼忘筌”之说,即得到鱼之后就把捕鱼工具忘了。陶渊明有“欲辨已忘言”之句,即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言表达。就像现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汽车司机,不会去想驾驶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而是凭着感觉采取紧急措施化险为夷,因为这些驾驶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已变成司机的无意识积淀,内化为司机的自觉行动。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化为诗人的无意识积淀时,就会在设身处地的审美创造中,不自觉地展示“三观”,特别是灵感突发时更是如此。

《冬晓轻轨上》:“风微倚树梢,晓色涵行影。哈气写窗花,海霞分夜永。心和隧道开,梦与衣香并。拾起半分秋,追逐一段景。诗中有远方,不惧沙洲冷。”“轻轨”就是科技现代化的产物,时代特色自不待言。特别是这里竟有“诗中有远方”句,看似与前面自相矛盾,实则体现了创作过程的不同层次。邢建建前面所言,是出于对审美对象的倾心和专注,情感的非理性的东西占据主要地位,让“时代”“远方”退居幕后,暗中支配,也可以说是表层意义上的“无关”。而在此诗的尾联,理性占上风,看似推翻前言,实际上是把前面幕后的东西拉到台前公开亮相。

由此可知,邢建建的“无关”说,是就创作论而言,它体现了艺术创作的一条规律。如果在创作过程中离开审美感受,只是被“时代”“远方”牵着鼻子走,那就会忽视艺术规律,将作品变成“时代精神的传声筒”(马克思语),破坏作品的艺术魅力。但就本体论而言, “无关”论割裂了艺术作品与社会生活的源流关系,就属于原则性错误了。

意象无言却有情

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揭示了诗词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一目了然,不能令人回味的作品不是好作品。邢建建的作品以流动的意像表达动态情感的曲线,他要告诉读者的不是直接言明,而是让读者在透过意像的面纱去观察、去感受、去分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领略其艺术魅力。

过中央电视塔淡碧秋空撩情色,夕阳天外无穷极。苍茫掩映翠微平,一剑峰从云上直。

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淡碧秋空”,化用清人陈维崧“晴空一碧古今同”,但陈维崧意在“同”,邢建建意在“淡”,这是对当时情景的写真。诗人的笔触由天内“秋空”到“天外无穷”,由地面“掩映翠微”到剑锋云上,描绘了一个无比阔大的空间,并且以“直”字结尾,更是传神,一个高大正直的形象跃然纸上。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人生千古话题。鲁迅的《过客》里就涉及这一问题,但没有结局,体现了那一代人的人生痛苦。在邢建建笔下,结局却是丰满的。

黄河口来天涯后向天涯,两岸芦花似雪花。水散平芜三百里,田肥沧海万千家。

这里化用李白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流入东海不复回”。李白的诗有几分悲壮甚至悲凉的意味,而在邢建建笔下有着浓郁的乐观主义精神:芦花似雪,一片美景。扩大视野,却是平芜三百里,田肥万千家。自古黄河水患成灾,束手无策,而现在却是一片丰收景象。诗人在这里不置一词,却使我们感受到新时代的阳光。

邢建建不是美学家,却在用审美意象诠释着审美过程,且富有禅意。

樱花(新韵)

一树樱花照古今,风儿懒慢拽行人。

闲来走遍柔情水,吸入清香五彩云。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参禅的三重境界同样适用于审美过程。“一树樱花照古今”,是看樱花是樱花。“风儿懒慢拽行人”, 风儿喧宾夺主,看樱花不是樱花。“闲来走遍柔情水”有了进一步的审美感悟,看樱花还是樱花,只是这樱花升华了,有着“清香五彩云”。

节庆诗词,易于流俗,逢迎胜于真情。而邢建建善于扬长避短,找到适合抒发感情的突破口。

潍坊诗词学会成立三周年有感(新韵)

未觉入会已三年,往事成诗一万笺。

春水池旁花不谢,我家楼上月常悬。

曾学俊鸟梳灵羽,也拟轻舟赴远山。

更有怡情风里醉,平凡人梦在青天。

有人写贺诗,通篇有感无贺意。王安石说:“先体制而后工拙”。体制不合,岂能言好。而邢建建将“贺”入“感”,不是局限于对学会的歌功颂德,而是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谈自己的入会三年以来的进步。首联谈自己入会以来诗词创作的丰收。颔联承接首联,以“花不谢”“ 月常悬”,言身边景物是诗词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颈联递进,描写设身处地活灵活现的创作心理状态。尾联回到没有点明的感慨的对象:潍坊诗词学会。正是潍坊诗词学会掀起诗词创作的“怡情风”,使得平凡的诗词爱好者实现了诗人之梦。

邢建建笔下的景物,有一个主人公“我”躲在幕后,指挥着景物运行,景物的变化正是“我”的情感轨迹。清人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容悴之迎,互藏其宅”。“ 互藏其宅”,就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玉楼春(新韵)

春风一夜桃花粉,和露蝶儿贪恋吻。锦林云幕照人来,空谷悠悠流水引。

缓寻芳草听松韵,恰与鹅石香雪沁。归时晴色满青山,剩有鸟声无远近。

上阕春蝶吻桃花,充满爱意。空谷流水,使人心静。下阕慢慢寻找芳草,听松声乐韵,脚下鹅软石如雪沁人心脾。回家时满山晴色,是远远近近的鸟儿对我恋恋不舍,还是我对鸟儿不忍分别?词中无答案,却能使人体会到,李白的名句“永结无情游”在这里有了生动的体现方式。

浣溪沙·似水流年

似水流年又一春,闲身独上数行云。炊烟起处见溪村。

花影有情随月夜,鸟声无意入重门。柳丝莫系卷帘人!

在上阕,“我”终现身了:“闲身独上数行云”,并且有动作:“炊烟起处见溪村”,这是情人居住的地方。到下阕,“我”消失在、融合在景物中。这些景物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我”寻找情人的合理道具:花影随月夜,鸟声入重门。特别先是“有情”后是“无意”,做足渲染功夫,终于发现自己心仪的情人。然而出现意外情况:柳丝竟然拂扰着正在卷帘的情人!一种护花使者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柳丝莫系卷帘人!读至此,不由得使人忍俊不禁。

画龙点睛自然功

在邢建建笔下,用意象说话,并不是不要议论,而是水到渠成,画龙点睛,没有生硬的雕琢气。

心旅(新韵)骤雨掸纤尘,连帆数里村。

投石惊海月,问路拾客心。

绿野飞花梦,清风流水音。

何须求刻意,夜色挽黄昏。

此诗言创作心理。诗人没有直白创作过程的心理状态,而是如电竞蒙太奇剪取流动的景物画面。“骤雨掸纤尘,连帆数里村”。是说写诗要掸去与主题无关的“纤尘”,要开阔思路,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投石惊海月,问路拾客心。”化用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说用词要有惊人的效果,诗成后要听取众人的反映。“绿野飞花梦,清风流水音”,是说诗的意境要自然优美。“何须求刻意,夜色挽黄昏。”这里就把话挑明了:不要刻意追求,要顺其自然,就像夜色挽着黄昏将时间向前推移一样。

【苏幕遮·春】多角度、多层次展现春天:

雪娇娆,风料峭。新碧回塘,交映双飞鸟。不觉清明寒食到,桃李争芳,陌上青青草。

岁无声,春静好。游走春光,一起和春老。直待荼蘼花事了,满地柔情,千里烟波渺。

上阕写景,从初春写到暮春,步步生机。下阕抒情,写对春天的感受。感慨岁月静好的春天,表达“一起和春老”的人生态度。最后将情与景深度融合:“满地柔情,千里烟波渺”。

【临江仙·读诗】诗人别出心裁:

闭目春花秋月,过桥水榭林莺。霞光红透百千层,纵青山不语,已万种风情。 是否乾坤易变,安能辨得分明?且须沉着细聆听。僧家多佛偈,一梦一浮生。

读诗,实际上是“读”景而得佳词。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纵青山不语,已万种风情”,即不是靠说教,而是靠意象本身的丰富性来说话。这一主张,贯穿在他的诗词创作实践中,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

散曲【双调·沉醉东风】邀约写得很有智慧:

白鹭俏翩翩戏耍,鲈鱼肥懒懒漩划。蔷薇响暮春,玫瑰开初夏,坐青山执笔天涯。罗绮中流散玉霞,肯不肯忙中有暇?

为使朋友赴约,故诗人于情趣处着笔:白鹭“戏耍”、鲈鱼“懒懒”;于景美处渲染:暮春蔷薇、玫瑰青山,美不胜收;于同爱处诱导:“执笔天涯”,以此助兴。更加之“罗绮中流散玉霞”,吊好胃口。至此,应约条件具备,提出邀请也就顺理成章了。

总之,邢建建的诗词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既清新婉约,又豪放阔大,是潍坊诗坛的重要收获。最后,让我们欣赏一下他的自由诗,进一步窥探他艺术心灵的秘密:

重要的不是眼前的文字

而是心灵的寄托

一笔一触

便赏尽秋月春花

阅遍人间繁华

轻闭双眼

细细品味

让灵动的文字转化为无边的美景

如花露滴垂

似海浪轻拂

有鸟儿聆唱

泉水清响

一词一句间

或缠绵

或斐然

纵青山不语

已万种风情

评家简介

范德忠,男,山东省寿光市人,1955年生。1983年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3年至1990年在潍坊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文学概论,期间1987年复旦大学美学助教班结业,1990年至2015年,在寿光市公安局工作,2015年退休。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公安部文联会员、潍坊诗词学会会员、寿光诗联协会会员。在大学任教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进入公安系统后,在有关报刊网络发表诗歌、散文、通讯等1000余篇。现为潍坊诗词学会特邀评论员。

声明

作品由投稿作者提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赞赏不返还作者,部分图片转自网络,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版权人有异议,请联系编辑删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