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如何从庸才一步跨越到天才(笛卡尔:鸡汤励志文的始祖)

句子大全 2014-07-20 12:07:20
相关推荐

自17世纪以来,要想找出一个对世界文明影响最大的人,非此人莫属!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对此人极其推崇,他说:“自笛卡尔兴 , 始一洗学界之奴性 , 而使人内返本心 , 复其固有之自由。笛氏之功不在大禹之下也。”

大禹是夏朝的开国之主,他治水安民、建立国家,带领原始的部落时代走进国家时代,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是古中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笛卡尔何许人?又何德何能与其并立?

孤独童年,忧伤的自问

1596年3月,在法国中部的一个农庄,笛卡尔呱呱落地。

由于母亲患有肺结核,产后体弱的她在笛卡尔1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笛卡尔在保姆的照顾下,渐渐长大,而他的父亲则娶了新夫人。

一如所有“后娘不善”的桥段,笛卡尔很少能见到父亲。幸好,他出生在贵族家庭,生存无忧,且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笛卡尔从小是个平庸的孩子,家庭的不幸让他沉默寡言,经常自问:“我是谁?我为什么存在?”

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关心爱护他的保姆,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而父亲也没有抛弃他,而是尽一切物资条件满足他,这给了他大量自由思考的时间。

8岁的他进入皇家大亨利学院学习,因为身体羸弱,得到了“不需要早起”的特殊照顾。

在整个求学期间,笛卡尔都籍籍无名,成绩一般,而且没有朋友。可以说,在学校里除了一些老师知道有这么一个体弱多病的学生外,其他学生对他几乎没有什么印象。

辉煌的巅峰,恒久的光芒

1618年,毕业后的笛卡尔去参军,在闲暇时自学数学。受帐篷角落的蜘蛛网,他发明了笛卡尔坐标系。

数学坐标系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是最难的学科,可笛卡尔却从中发现了从平庸蜕变成超级天才的方法。就像是打开宝藏的盒子,从那以后,笛卡尔就像是开了挂,走上无数天才穷其一生也难达到的高度。

在好友兼导师的影响下,他把兴趣转移向物理,发明了“惯性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在对神学深入研究之后,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唯物论,推翻了“有神论 ”。

1628年,笛卡尔总结发现真理的经验,建立并完善了“方法论”体系。“方法论”也是后世无数激励“鸡汤文”的始祖,为西方乃至今天全世界找到一条登上人生巅峰的普遍理论。

随后,他利用“方法论”和自然哲学思想,发明了“几何学”。紧接着,他利用“方法论”的原理研究气象学、光学、哲学、天文学、逻辑学等学科,并取得整个17世纪独一无二的成就。

1650年,年仅54岁的笛卡尔因患瘟疫,客死他乡。

牛顿脚下的巨人到底是谁?

牛顿曾说过:“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很多人以为牛顿是讽刺另一个英国科学家胡克,而事实上,被牛顿踩在脚下的这个巨人是笛卡尔。

牛顿一直对外界宣传,他是在继承亚里士多德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物理力学体系,并承认伽利略对他的影响深远,刻意忽略了笛卡尔,甚至经常批判笛卡尔的学说。原因很简单,自中世纪以来,英法两国是世仇,互相敌对。从敌人手里继承衣钵,对英国的贵族来说是巨大的侮辱。

事实上,笛卡尔才是“惯性定律”的第一发明人。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清远经过考证认为:“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是由‘物体及其潜在的发展’构成的,力消失则物体静止;而笛卡尔则认为世界是由‘物质和运动’组成的,物体受力则持续运动。”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基础是唯心论,而笛卡尔‘心物二元论’的核心是唯物论。

对自承接过亚里士多德衣钵的牛顿来说,他不承认笛卡尔是“惯性定律”的开创者,和否认“万有引力定律”不是胡克发明的一样,是一种哲学思想的抄袭。恰恰引人深思的是,在笛卡尔之前哲学和物理学是不分家的,正是在笛卡尔提出“心无二元论”之后,哲学和物理学才开始分家。

所以,牛顿从不敢在世人面前声称自己是哲学家,而是一个物理学家,变相地向笛卡尔致敬。

笛卡尔何时被引进中国的?

笛卡尔最早被介绍进中国是在康熙时期。

1712 年,传教士傅圣泽向清朝提到笛卡尔的天文学,称他为“格物穷理大名士喀尔德”。

1886 年 , 艾约瑟在《西学略述》一书中再次提到笛卡尔,对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和数学知识做了介绍,并称笛卡尔为“法国人理学家戴加德”。

非常遗憾的是,这些人都没有详细介绍笛卡尔的《方法论》,只是把清朝统治者感兴趣的天文学、理学和算学引了进来。

直到晚清时期,思想家兼教育家严复才正式向国人介绍笛卡尔的方法论,并记录在他的著作《天演论》中。随后,王国维、康有为、谭嗣同等人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笛卡尔身上。

有了他们的引导,梁启超也开始重视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并系统介绍了他的“我思故我在”的怀疑理论,赞扬笛卡尔的“怀疑论”把全世界的学者都从“神的奴性”中解放出来,做到了学术上的真正自由,开启了新的时代。

随后,鲁迅、李大钊等思想进步学者也关注到了笛卡尔,在严复、梁启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方法论》做了详细剖析,并称之为科学方法论。

清朝与“伟大的时代”失之交臂

估计没人会想到,现代《气象学》的始祖也是笛卡尔。而笛卡尔之所以能开创气象学、天文学等旁支学科,就是通过《方法论》推导出来的。

为什么世人提到笛卡尔,就要说他的“我思故我在”“心物二元论”和“方法论”?

“我思故我在”是一种怀疑思维,是唯物论的基础,是现代科学的源头。

“心物二元论”是思维和物体的分开,建在“我思故我在”的基础上。简单说,思维不能左右物体,是唯物论的实用理论。现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就是建立在这一理论之上。

“方法论”在国内又被称为“科学方法论”,这不是任何一种哲学思维,而是笛卡尔用来发现各种真理的工具,是一条走上社会发展和科学巅峰的捷径。

自《方法论》被披露之后,整个欧洲的科学发展突飞猛进。这就像一个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作弊器”,让欧洲自17世纪起全面超越东方。

如果康熙时期就引进这种方法,清朝的社会和科学发展绝对不逊色于同时期的欧洲。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笛卡尔VS大禹,文明的力量

作为近代思想启蒙者,梁启超的远见是毋庸置疑的。

也许,他预测不了100多年后的人工智能,但他直觉地把笛卡尔和大禹并列、认为两个人都是开启新文明的伟大人物,这是超越时代的远见。

大禹把中国从原始社会带进阶级社会,形成了国家,奠基了中华文明,这才有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绵延不息,独立且强大于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

笛卡尔把世界带入了科学时代,在数学和物理学之上建立了一个繁荣的科技文明,并持续指导人类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这是任何一个西方科学家无法媲美的伟大成就。

近年来,西方学者渐渐认同把中国看作一个独立的文明,而不只是一个国家。这是因为,文明具有国家所不具备的吸收、消化其他文明的功能,而且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发展性。

笛卡尔的学说进入中国虽然晚了300多年,但中国人更善于吸收和消化,仅仅用了几十年就超越了绝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这就是文明的力量!

方法论,化腐朽为神奇

古老的中国智慧在每一个时代变革之前,都早于任何一个已知的文明,但对具体方法的应用研究却落在了下风。这和古人只重“道”而忽视“术”的倾向有关,也是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

早在16世纪末,心学创始人王阳明即提出了“格物致知”理论,早了笛卡尔的《方法论》80年。可惜,他没有就如何“格物”给出具体的方法。

笛卡尔则明确了使用归纳法、综合法去“格物”,并以此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

自从笛卡尔的《方法论》被广泛流传后,基于他的“怀疑、分解、由易到难入手解决、复盘”四步骤,西方学者把这种方法推广到学习、管理、研究、项目和行为管理上,推动西方文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

大到社会和科技发展,小到个人学习和做事,《方法论》都是鼻祖级的管理秘籍,它具有推动社会或个人从低层次跨越到高层次的神奇力量。

聪明的人不应该学哲学,学会之后会很痛苦,因为哲学是强者的思维苦旅。

《方法论》恰巧也是一门“浅哲学”,是裹着“哲学”外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它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能帮助一个平庸的人迅速蜕变成天才。这也是笛卡尔从一个平庸无奇的“学畜”,迅速成长为科学和哲学巨擘的秘密所在。

这是一部只适合“强者思维”的书籍,窘于平凡又心有不甘的朋友,可以点击上面链接看一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