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诚意:语文教师人格修养的宗旨

句子大全 2019-04-26 00:17:31
相关推荐

持之以恒地锤炼自己的人格,使自己的人格结构、境界、品质符合语文教育的要求,当是语文教师一辈子必须坚持做的功课。语文教师锤炼自己的人格,从方式方法上讲,不拘一格,丰富多样,但从终极目标上看,内涵只有一个:诚意。从渊源上讲,诚意是儒家——特别是宋明理学家——所提倡的人格修养的核心,是圣人的根本品质。《中庸》里说“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周敦颐的《通书》说得更明确、更简洁:“诚者,圣人之本”,“圣,诚而已矣”。“诚意”二字的含义按照朱熹的解释,“诚,实也;意者,心之所发也。实其心之所发,欲其必自慊而无自欺也。” 把朱熹的这个解释翻译出来就是:诚就是真实;意就是内心有所触发。使其意念真实,就是想使其内心一定感到满足并且不自欺。

朱熹的这个解释有三个要点。其一,诚就是真实。其二,诚意首先是一种“自慊”的状态。其三,诚意就是不自欺。把朱熹的这三个要点再概括一下,其实只有一个意思:真。这个意思,我们从朱熹给周敦颐《通书》中的名句 “诚者,圣人之本”所做的注上还可以明确的体会到。他说“诚者,至实而无妄之谓,天所赋、物所受之正理也。人皆有之,而圣人之所以圣者无他焉,以其独能全此而已。” 我们提倡语文教师以“诚意”为旨归修养自己的人格,并不是让每个语文教师去当圣人。而是期望每个语文教师都能在“真”上多下功夫,坚持做真功夫,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一个以“诚意”为内核的真教师。具体到修炼的门径上,笔者认为可从“五真”入手:真学问、真性情、真本事、真课堂、真思想。

1.真学问

《学记》云:“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这话道出了为人师的根本。它告诉我们,做人师,不能单靠死记硬背得来的学问;做人师,要有真本领、真学问。那么,怎样的学问才算是真学问呢?纵观古今中外那些成就非凡的“人师”,愚以为,真学问本质上应该是儒家所倡导的“为己之学”,其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能力化的学问。学问只有化成自己的能力,方能为我所用,方能有益于人。

(2)个性化的学问。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所学到的东西以自己的方式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幷融进自己独特的理解,学问才能变成自己的学问,学问才有活力,有生气;学问才不会是死学问。

(3)实践化的学问。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古代许多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毕生追求的理想。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孔子在这个方面就是一个典型。后来的孟子、荀子、朱熹、王守仁等更是如此。朱熹曾说:“ 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3]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博闻强记,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要坚持努力践行,这样,学问才能化育我们的性情,美化我们的身躯,提升我们的境界,学问才能彻底变成我们自己的学问,成为真学问,我们也才能成为学问的化身,才能被称为“人师”;否则,我们的所作所为恐无异于江湖骗子。

2.真性情

语文教学中矫情、虚伪、做作、表演、作秀以致偏离语文轨道的风气虽遭语文界有志之士挞伐过,但看一看实际情况,可以说有增无减。近几年来,语文教学界展开了真语文的讨论,大力呼唤真语文,讨论者们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拜读之下,启发很大。不过,就笔者目力所及,实践所感,思考所涉来看,语文教学真要走真语文的路子,对教师而言,真性情必不可少。

真语文为什么少不了真性情呢?因为真性情是生命个体最本真的生命状态的真实体现,是独特的“这一个”,它凝聚着个体的情趣爱好、学识修养、人格魅力,因而,它也天然地最具吸引力、影响力。拿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歌来讲,几百年之后的宋代大诗人苏轼读来佩服得五体投地,专门就陶渊明的109首诗写了和诗,起名为《和陶集》,这其中的根源即在陶诗所表现出来的真性情。苏轼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一个“真”字说尽了陶渊明的一生。人如此,诗更是如此。苏轼以降,千年之下的我们读陶诗,不也同样被它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朴实而流淌着真性情的诗句征服了吗?梁实秋先生的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有这么一句话:“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梁启超先生的演讲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强烈的效果,根本原因不也是梁启超先生演讲中处处奔泻着的真性情吗?

所以,教语文,有真性情,就能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有真性情,就能打动他人,记忆长存;有真性情,就能跨越时空,青史彪炳。

3.真本事

语文老师的真本事主要是指善读善写的能力。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将之称为语文教师的“本钱”。他说:“ 所谓本钱,一为善读,一为善写,二者实相关而不可剖分。去年尝写一短文曰《‘教师下水’》付《文汇报》,希望教师经常练笔,深知作文之甘苦,盖即添本钱之意。而除课本以外,经常认真看书读报,熟悉阅读之道,是亦添本钱也,我尚未为文言之。此添本钱之说实至寻常。惟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

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方面是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教好阅读、教好作文,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语文教师本人必须是一个常读常写、能读能写、善读善写的人。只有教师常读常写、能读能写、善读善写了,他给予学生的阅读指导、作文指导才是切实有效的真金白银,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在这个方面,每一个教师必须坚持的信念就是不做空头语文教师,不做只说不练的江湖骗子。

4.真课堂

何谓“真课堂”?即是引导学生以符合汉语文特点的方式感受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学过程始终围绕着理解语言、掌握语言的活动展开,这种教学活动自始至终摒弃教师自恋式的空讲、摒弃毫无意义的所谓师生对话、摒弃表面热闹实则空洞的所谓学生活动。凡是教过几年语文的人都知道,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是最容易产生“假课堂”的一门学科。

个中的原因较为复杂,但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来看,乃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偏低。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专业素养不高,对语文的本质认识不清,对语文教学目的认识不明,他在课堂上就可以随意发挥,天马行空,古今中外,无所不谈;而对于这样的假语文课,学生是很难鉴别的,甚或还会赞赏。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学中的假语文课才有了滋生的土壤,才能经常出现,处处存在。不仅如此,在当下,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介入,语文教学中的假语文课又以新的形式堂而皇之的出现并存在着,并被一些头脑糊涂的人赞赏着。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真,首先就得彻底铲除这类假语文课,让真语文、真课堂在语文教学园地大放光彩,而真语文、真课堂大放光彩的前提还是要有真教师。为此,每一个有追求的语文教师都必须行动起来,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一个以“诚意”为内核的真教师,努力把自己的课堂打造成真情洋溢的真课堂,唯有如此,语文教学的效率才有可能提高。

5.真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所以,真思想是真教师的根本特征。何谓真思想?就是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产生的思想,或虽不产生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但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的、能够有效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融入了自己的体验的他人的思想。根据真思想的这种内涵,有三种思想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警惕的“假思想”:①流行的思想;②自上而下强力推行的思想;③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未经中国本土验证的洋思想。

流行的思想正因为其“流行”,所以一般都很“时髦”,这种“时髦”的思想很容易让许多懒于动脑筋、且又习惯于赶时髦的人所信奉。但流行的未必就是正确的,尤其是未经实践检验的流行思想更是如此。盲目信奉,会给教学带来巨大危害。

自上而下强力推行的思想毫无例外都是官方非常迷信的思想。正因为迷信,这种思想就会有意无意的被官方贴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签,在各地各校强力推广。对于这种思想,教师如果真的照着去做,往往十个里头有九个是行不通的。这一点,大家只要回顾一下建国后我国的八次大规模的教育教学改革,即可明白。

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未经中国本土验证的洋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界的一大奇葩。培育这一奇葩的是高校的那些所谓的教授们。按理来说,汉语言是在中华这块土壤中孕育、产生、成熟并一直承传到现在的华夏民族的语言,这种语言同以拼音为特征的印欧语系的语言有着本源上的巨大差异,因此,教学汉语言,首先必须从我们的老祖先哪里找经验、寻规律,从汉语言本身的特点、规律出发找经验、寻规律,这应该是汉语言教学的康庄大道。

可惜的是,我们的许多本应当走这一大道的大学的教授们却不走这条大道,偏偏走向了西洋这一实际上对汉语言教学无多大借鉴意义的偏僻小路!而且许多人在这条偏僻小路上还走的有滋有味,从来就不停下来想一想:这是学术研究的正途吗?更为可悲的是,我们的许多自以为是的官员、许多喜欢“赶时髦”的糊涂的语文教师竟然对这种被那些所谓的教授们贩卖到中国的洋思想深信不疑。

在这样的前提下,前者会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强行推广某种洋模式,后者会利用自己课堂主人的身份在自己的教学中生吞活剥某种洋模式。但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最终造成的恶果就是正常的语文教育受到伤害,语文教育质量受到伤害,学生受到伤害。这种情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当下依然有,并且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包装下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真学问、真性情、真本事、真课堂、真思想是以“诚意”为内核的真教师必须具备的5种核心素养。在这5中核心素养中,真学问、真性情、真本事是基础,真课堂是中心,真思想是根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五真”,才是一个真实的语文教师,一个自足并快乐的语文教师,一个不会自欺进而也不会欺人的语文教师。这样的语文教师,才是闪耀着“诚意”光芒的真正的“人师”。《庄子渔夫》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二程遗书》中也有类似的一句话:“不能动人,只是诚不至;于事厌倦,皆是无诚处”,这两句话非常深刻地道出了“真”“诚”二字的作用,对每一个教师来讲,颇具警示性,抄录与此,即作为本文的收束,也希望与同仁共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