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解读茅盾经典散文《白杨礼赞》(感悟人生昂扬向上奋斗精神)

句子大全 2007-04-11 08:51:04
相关推荐

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茅盾创作的托物言志抒情散文《白杨礼赞》已经成为青少年学生必须学习的经典作品。这篇散文作品自创作发表以来,一直成为各级各类语文教材的必选作品,成为青少年学习写作托物言志类抒情散文的样板文本,影响至为深远。

现在我们从作品创作背景、中心主旨、表达技巧、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度解析,深入理解《白杨礼赞》的精神内核。

《白杨礼赞》的创作背景

《白杨礼赞》创作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1940年5月,年届44岁的作家茅盾离开新疆回到内地,受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

在延安,茅盾目睹了北方抗日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于1941年3月提笔创了《白杨礼赞》这篇热情洋溢的抒情散文。

《白杨礼赞》的中心主旨

作品从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外在形貌和内在气质等方面着力刻画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力争上游、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象征着广大的北方农民,象征着面对日寇侵略而坚决守卫自己家乡的抗日军民,象征着抗日军民坚贞不屈的精神和意志。作者礼赞白杨,就是礼赞具有白杨伟大精神的北方农民和抗日军民,礼赞他们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书写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白杨礼赞》的写作技巧

作品写作思路清晰。开篇点题“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接着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大西北黄土高原,情感由“单调”转向对白杨树“傲然”耸立的惊叹;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其高大、挺拔和丫枝聚扰的特点;再紧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旗帜鲜明点出其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树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以“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收束全文。

作品具体写白杨树之前先浓墨重彩写高原景色,是为铺垫、蓄势、烘托,点出白杨的生存环境背景。赞美白杨挺拔却先说环境有些单调。欣赏白杨的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却先说它“不美”。这样写使文章富于变化起伏,欲扬先抑,深得“文似看山不喜平”之妙效。作品最后赞美白杨同时又引出贵族化的楠木,运用对比手法,照应文章开首,首尾呼应,点明文章题意,深化中心主题。

烘云托月、首尾呼应、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对比等写作技巧在作品中都有体现,值得我们学习体会和运用。

《白杨礼赞》结构美

《白杨礼赞》通篇布局严收谨拢,颇具论辨色彩;个别段落漫放巧纵,确有形散神凝的笔法。开合自如,跌宕有致。作品结构严谨完美,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

白杨“不平凡”是全文抒情的线索。作品中,作者一唱三叹,反复歌咏“不平凡”的白杨树。围饶“不平凡”这个线索,作者“首句标其目”——“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起笔峻拔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来,让读者在文章开头就获得一个深刻印象。接着,作者又具体分析白杨树的不平凡,构成文章的主体。对此,作者从三个不同侧面分别叙写:白杨的生长环境不平凡,白杨的外部形态不平凡,白杨的内在气质不平凡。这样从白杨赖以生存的“景美”,说到白杨的“形美”,又进而揭示白样内在的“神美”,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写尽了白杨的“不平凡”。行文中,虽不见作者以“美”字直许,而白杨却美不胜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在此基础上,作者一步一步,层层推进,以“难道”为句首的四个强有力的反问句点明白杨的象征意义。最后,作者换个角度用楠木对比白杨,深情呼唤“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全文一气呵成,文脉畅通,具有排山倒海不容置疑的气势。

《白杨礼赞》艺术形式完美,主题内容突出,热情歌颂抗日军民纵横决荡、用血书写新中国历史的决心和意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至今读来,仍让人热血澎湃,心潮激荡。抗日军民的高大形象,就象白杨树一样挺立在读者心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