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汪精卫死后被炸墓焚尸 立有跪像(其儿子回乡祭祖 只说了一句话)

句子大全 2014-04-26 18:29:11
相关推荐

南宋时期,秦桧害死岳飞后,后人在岳飞坟前塑了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四个元凶的跪像,让他们永远向岳飞低头赔罪。以至于岳飞后人曾有言“我到坟前愧姓秦”。

大汉奸汪精卫死后也得到了和秦桧一样的“待遇”。他的儿子回乡祭祖时看到这一幕,哭着说:“做错事情就该受惩罚。”

由此可见秦桧和汪精卫的后人是非观还是非常正确的,思想上并没有受到先祖父辈的影响。但是汪精卫也随着孙中山参加过革命,他是如何从反封建的斗士蜕变成人人唾弃的汉奸呢?

汪精卫跪像

少年坎坷

汉奸和文人两个身份并不冲突,汪精卫在世时,写有一定数量的诗作,文笔尚可,多是感事抒怀之作,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在当时的思想。

1883年5月4日,汪精卫出生于当时的广东三水县,即现在的广东佛山市三水区。汪家原籍浙江绍兴,是当地的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汪云是道光二年的举人,这在当时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知识分子。

汪云中举后,到了丽水市遂昌县,在那里做教育工作,并且做出了贡献。汪精卫父亲汪瑎在读书进学方面不如汪云,他一生辗转广东各县做幕僚,就像《浮生六记》中的沈复一样。幕僚是官府中的辅助人员,相当于军事参谋、副官、秘书等。

汪精卫

由于汪瑎的原因,全家迁往广东番禺,汪精卫出生后,汪瑎为他取名兆铭,字季新。“兆”是汪家的字辈,“铭”有铭刻之意。汪瑎大概是希望汪精卫能够不断鞭策自己进步,他没想到,未来恰恰相反。

由于出身读书仕宦之家,汪瑎的思想里始终保持着读书人的清高,尽管幕僚薪水不高,但汪瑎要在外人面前保持所谓的体面,所以生活比较清苦,同时他对子女的教育到了严苛的地步,影响了汪精卫的性格。

汪精卫十几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从他的回忆中可以得知,父亲先于母亲去世,临死都没有回到绍兴,父亲去世后,母亲更加辛劳,照顾老人、抚养子女、款待亲友,家中大小事情都要由她处理。

汪精卫

尽管如此,“面子”依然不能丢。后来,他们家甚至将衣物典当出去维持生活,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汪精卫的母亲也去世了。

此后十几岁的汪精卫不得不依靠同父异母的大哥汪兆镛,由他供给汪精卫生活用度。

被父母严格控制的孩子要么个性极为果断,反抗极为强烈,要么极为自卑,对人唯唯诺诺,汪精卫就是第二种。加上生活清贫,父母离世,寄人篱下,天长日久,这些因素深深融进他的性格,使他沦为汉奸。

汪精卫

1902年,汪精卫前往广州府参加考试,与他一起去的还有二哥和一位侄儿,三人占据了前三名,尤其是汪精卫以第一名的成绩名列榜首,这给压抑的家庭环境带来了一丝欢乐,汪家两代三秀才,在旁人看来,足以光耀门楣。

汪精卫考中秀才后,没有像范进那样发疯,第二年,他踏上了去日本官费留学的路,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

汪精卫

从革命青年到头号汉奸

汪精卫去日本留学期间,正是中华民族风雨飘摇的时候,内外交困,民不聊生,从小饱读四书五经的汪精卫写诗抒情,他有一首《北宫丸上作》大致写于这一时期,其中化用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感叹自己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1】。

他还用诗歌赞颂过菊花的高洁品质,这时候的汪精卫,心里还满是救国救民的思想,从小自卑的他希望能在乱世中做出一番事业,为国家,也为自己。

1905年,在日本的孙中山准备成立同盟会,汪精卫得知,赶去谒见,向孙中山陈述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孙中山很高兴找到了一位革命同志,同意他加入同盟会。汪精卫参与起草了同盟会章程,同盟会成立后,他担任评议部部长。

孙中山先生

为了便于发表时事评论,汪精卫决定为自己起个笔名。他想了半天,想到了“精卫填海”的典故。他想,精卫一只小小的鸟儿,要填平方圆千里的东海谈何容易?

但是它没有放弃,每天从西山取来木石扔进东海,因为它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东海总有一天会被填平。自己所做的革命,不就跟精卫填海一样吗,虽然力量微小,只要坚持不懈总会成功,于是“精卫”的笔名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革命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汪精卫虽然跟着孙中山,但妥协心理始终占上风,特别是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被关进牢里又死里逃生,使他产生了躲避的念头,数次前往法国等地,只有孙中山急召,才让他回国。

摄政王载沣和溥仪

孙中山去世之后,国民党分裂,汪精卫当选为武汉国民政府主席,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明争暗斗,两人相继下野隐退。

“九一八”事变发生,汪精卫非常害怕,特别是1932年1月28日爆发的淞沪会战给了当天就任行政院院长的他一个“下马威”。促使汪精卫投靠日本,他与蒋介石合作,不断将国家利益出卖给日本人。

爱国义士忍无可忍,对他采取了暗杀行动,就像当年他对载沣那样。这次行动虽然未能将汪精卫置于死地,却在他脊椎中留下一颗子弹,这颗子弹后来成为汪精卫之死的导火索。

淞沪会战

汪精卫亲自前往日本面见日本当权者,一番谈判之后,在日本支持下,汪精卫建立傀儡政权,谁都知道这是他出卖国家利益换来的。

但他没有丝毫廉耻之心,公然在国内媒体上大肆宣扬所谓的“东亚联盟”,妄图改变全国人民的思想。

甚至按照他日本主子的要求向同盟国宣战,称日本为“友邦”,把厚颜无耻演绎到了一定境界。

汪精卫

1944年,汪精卫由于健康恶化,11月病死在日本,根据他女儿女婿的回忆,他死于“多发性脊骨瘤肿”,大概与脊椎里的子弹有关。

临死前,他竟然要求葬在孙中山身边,按照他的遗嘱,他被葬在中山陵附近的梅花山,尸体用防腐剂保存。

汪精卫和蒋介石

妻儿结局

汪精卫的妻子叫陈璧君,很多人看到过陈璧君和汪精卫的合影,第一反应都是“这两人颜值怎么这么不配”“汪精卫是怎么看上她的”“长得好像男人”等等。

论颜值,陈璧君年轻时也长得算周正,不过比起汪精卫还是有所差距,虽然汪精卫人品不行,但是颜值确实能排得上号,论家世,陈璧君远远超过汪精卫。

汪精卫出身读书人家,家庭清贫,少年父母双亡,经济条件自然不好。

陈璧君却是富家小姐。她的父亲是南洋巨富陈耕基,母亲的家乡则是汪精卫童年生活的地方——广东番禺。

汪精卫和陈璧君

陈璧君原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与梁启超是同乡,1891年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乔治市,因为家庭的关系,她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15岁那年,她认识了汪精卫。

当时汪精卫跟随孙中山来马来西亚创办同盟会分会,陈璧君由于表现积极被吸收入会,于是结识了汪精卫,汪精卫长得仪表堂堂,又写得一手好文章,自然能吸引陈璧君的目光,两人越走越近。

当汪精卫前去刺杀载沣时,陈璧君也非常支持,后来汪精卫从牢里出来,准备前往法国,临走之前,两人在上海举行了婚礼。根据一些流传的段子来看,陈璧君完全没有大家小姐的风范,“教养”二字恐怕都不在她的字典里。

汪精卫和陈璧君

汪精卫成为汉奸之后,陈璧君跟着汪精卫做了不少卖国的勾当。她只顾自己享乐,脾气非常大,曾经连宋庆龄也不放在眼里,更不要说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汪精卫死后,她前往广东投靠妹夫,没多久,日本投降,她也被关进监狱。

审判时,她把所有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仿佛自己是最清白的那个,这依然掩盖不了她的卖国行为,解放后,她由苏州押解到上海,1959年病死在上海。由于她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尸体只能由儿媳的弟弟火化,将骨灰送到广州。

时隔一年,她在香港的子女才带走她的骨灰撒进大海。她的丈夫汪精卫早在抗战胜利后就被挖坟掘墓,火化后骨灰扔进长江,夫妻俩尸骨无存。

汪精卫和陈璧君

汪精卫与陈璧君一共生有六个子女,除了一个夭折外,其余两子三女都不在内地生活。长子汪文婴和长女汪文惺都是汪精卫与陈璧君到了法国之后所生,汪精卫与陈璧君回国协助孙中山时,把两个孩子留在了法国。

其中,汪文婴的名字是为了感激照顾他和汪文惺的方君瑛。长大后的汪文婴到了德国读书,回国后,汪精卫正建立伪政权,汪文婴就在伪政权中任职,做军委会第三厅军需处处长。

抗战胜利后,他自然被关进了监狱接受审判,不过她没有在监狱待多久即被释放,出狱之后,他迅速出国,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定居,并在那里度过余生,倘若他还在世,也已经一百多岁了。

汪文婴(白衣)

汪文惺的名字也可能来源于汪精卫和陈璧君的朋友曾醒,当初汪精卫夫妇回国时,照顾她和哥哥的人除了方君瑛还有曾醒。与兄弟们不同,汪精卫的女儿几乎没有涉及政治。

尤其是汪文惺,她不但不涉及,还反对汪精卫卖国投敌的行为,多次公开斥责。就连读书时她也选择的是教育。抗战胜利后,她辗转到了香港,继续进行教育工作。

她的丈夫叫何文杰,两人生育三个女儿,成年后都去了美国,汪文惺退休之后与丈夫前往美国,定居在新泽西州。汪精卫的次女汪文彬资料很少,根据她的出生时间推算,她可能是汪精卫在上海创办杂志期间所生。

汪文惺和何文杰

她没有参与汪伪政府的活动,也没有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很早的时候她就去了印尼,从她的职业推测她应该擅长医学,因为她曾在印尼政府医药部门任高级主管,后来看破红尘,在当地出家做了修女。

三女汪文恂倒是一直跟随在汪精卫身边,她生于1922年,汪伪政权成立后,她帮助汪精卫整理文稿。后来去了香港,任香港大学教授,说明汪文恂的文化水平绝对不低,但是她和二姐汪文彬的学习状况都无从查找。

汪文恂去了香港之后再也未回内地。2002年,汪文恂去世,享年80岁。

汪文惺

汪文悌是汪精卫和陈璧君最小的儿子,也是五个子女中资料相对多的一位。

他生于1928年,从时间推断,此时汪精卫夫妇正在法国。长大后的汪文悌进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习。

毕业后就留在汪伪政府,与大哥一样为汪伪政权工作,因为这个原因,他在抗战胜利之后被判了刑,罪名是汉奸罪,服刑一年半,缓期五年。【3】

这个刑罚不算太重,汪文悌随后便离开内地到了香港,在那里和三姐互相照应,并从事桥梁建筑工作。与内地也多有合作,是汪精卫子女中与内地联系最紧密的一位。

汪文悌接受审讯

2005年,汪文悌决定回乡祭祖,他先到了南京,后又回到故乡绍兴,在绍兴,他看到了一座汪精卫的跪像。

汪精卫的墓被炸后,1994年,原址出现了一个跪像,这个跪像只存在三年便被拆除,2004年,在绍兴又挖出来一个汪精卫的跪像,就是汪文悌看到的这一个。

汪文悌看到汪精卫的跪像,痛哭失声,其他人都以为他要替父亲说些什么,谁知汪文悌理了理情绪,说:“做错事情就要受到惩罚。”尔后离去。

汪精卫夫妇跪像

汪文悌能说出这番话,说明他知道卖国是多么可耻的行为,对于汪精卫的错误,他坦然面对,从不遮掩。所谓祸不及子孙,汪精卫的子女没有因为他的行为受到太多牵连。

除了汪文悌,其他人终身没有回过内地,大概是觉得汪精卫的所作所为太让子女感到耻辱吧。汪文悌回乡祭祖时也已经七十多岁,也许是为了不留遗憾才回来看一眼。

比起子女清醒的头脑,汪精卫差得太远,他生前卖国背祖,死后也要对着抗日战争中死去的千万英魂长跪谢罪。

参考资料

【1】古诗大全 《北宫丸上作》 2017-06-19

【2】试析汪精卫沦为汉奸的个性因素 凤凰资讯 2009-12-07

【3】汪文悌 百度百科 2020-09-26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