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古人写中秋的佳句(还可以这样运用)

句子大全 2018-04-20 23:45:27
相关推荐

中秋佳节快到了,各位小朋友们准备怎么过呢?

说起中秋,古人过法就比现在要丰富得多,要隆重得多,也要有诗意得多。你看,像“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等一大堆活动,哪像我们现在这么乏味,过中秋基本上就吃一顿饭后,多数都去打麻将去了。节日的浓重感和存在感就差了很多,所以,现在的人们对于中秋的节日缺少了“节的味道”,正如现在过年一样,缺少小时候的“年味”。

相比起古人,我们现在的人,“享受”多了一些,都去搞些吃喝玩乐。而古人用心良苦啊,古人在过中秋节都不忘记给咱后人留下点文化遗产,很多千古名篇传就是在中秋节的时候流传下来。

既然古人把这珍贵的遗产留下来了,我们总不能辜负先辈们的苦心呐。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什么时候用那些中秋诗句,也 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如此,也算是“物尽其用”嘛。

卖萌的时候,你可以来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小时候多可爱啊,你想象一下,李白小时候,到了中秋,看到月亮那么圆那么明亮,问那是什么啊?那是白玉盘,得多可爱?

李白的这首《古朗月行》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

如果你想在中秋月明之夜,夸赞某个美女,你可以说:“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的这首《霜月》,那就写出了冷清高贵的情调。

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着什么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尽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经得起寒冷的考验啊!

如果你想表达什么你工作很忙,生活很艰辛,你可以来一句“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这生活得多忙?月亮都从山中出来了,到了黎明时刻,还没时间看一眼。

这句诗出自元代诗人元好问《倪庄中秋》:“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这首诗回忆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反映了社会的艰难。中秋佳节,也却没有那个闲暇去赏月了。

如果你想表达家乡的月亮多么明朗,你可以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别的地方无论多好,都没有家乡好,家里的月都比异地的月要明亮。简白的话语,却道出作者的无限思想之情。

杜甫的这首《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如果只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是表达思念故乡之情。可是从全诗来看,作者表达的感情要深刻得多。在那个战乱纷纷的年代,在这个本该团圆的日子却是更难了。生死都不得知,团圆又该是何年何月呢?

如果你想表达彻夜孤枕难免,你可以说:“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明月是多么的皎洁啊,银色的清辉透过轻薄透光的罗帐,照着这位拥衾而卧的人。

古诗十九首的这首《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夜已深沉,作者辗转反侧,尚未入眠。不是过于耀眼的月光打扰他的睡眠,是“忧愁不能寐”。怎么也睡不着,便索性“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起来。出户也是一个人彷徨,愁思该向何人说呢?可见,心中忧愁该是多么深刻啊!

如果你想表达世事的不完美,人生的缺憾时,你可以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如果你想表达对于美好的祝愿,你也可以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老先生的这首《水调歌头》,算是我最喜欢的词之一了。读了千百遍,每一遍都感受不同。

所以说,我们多读书是有好处的,同样是写中秋的,我们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丰富我们生活。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又要到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了,无论是身在远方的游子,亦或是能有幸和家人团聚的人儿,我们都一同在祖国这片祥和的大地上共享着中秋佳节的美好,正如张九龄所写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借此机会,也提前祝愿各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