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侯耀文慧眼识郭德纲:“我们相声队伍应该团结(给孩子一碗饭吃”)

句子大全 2017-07-22 03:23:05
相关推荐

1995年,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普通的年份,但对于郭德纲来说,这是尤为关键的一年。

这一年,是郭德纲第三次进京求学的年份,和前两次进京不一样,郭德纲心里知道,这一次恐怕真的要不成功便成仁了。

因为一些不愉快的事,郭德纲在天津已然是混不下去了,小城市不比大城市,各行各业的圈子都很小,一处得罪,整个行业便很难再包容。

但来北京谋生也不容易,前两次进京都铩羽而归,拜师不成功,想谋生也没有那么容易。那几年郭德纲一度辗转在海淀,通州等地,住着破旧的农民房,去最远的剧组跟班,每天都在为吃饭交房租发愁。

落魄的年岁,郭德纲躺在北京四面漏风的小房子里,裹着单薄的棉被,无法入睡。

看不见任何希望的时候,他一边给自己打气,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一边,也想安慰自己,“东风常向北,北风也有转南时,瓦片尚有翻身日,何况我郭德纲呢!”

一来二去的,转眼间,郭德纲在北京也漂了三年,虽然没有闯出什么大名堂来,但他好歹有了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在北京的一个茶馆里说相声。

98年,郭德纲和张文顺一见如故,随即拉着他,呼朋引伴,开了一个“北京相声大会”。雷声大,雨点小,赔本赚吆喝,有点现在的普通协会俱乐部的意思,大家不过在一起报团取暖,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利益能给到大会里的成员。

2000年,偶然一次机会,郭德纲被借调去跟于谦搭伙演出。两个人是天生的默契,让彼此都对对方留下了好印象。再后来,于谦就经常的跟郭德纲搭伴儿下乡演出,一来二去就熟了。

郭德纲跟于谦合作了多年,但一直到2004年,郭德纲才邀请于谦正式加入德云社。

很多人不理解,于谦后来讲到:当时德云社不景气,进来不一定能赚到钱,自己当时是有正规编制的相声演员,虽然早就想入伙,但是郭德纲仗义,不让来。

“瞧这孩子,太难得,就是个儿有点矮了!”

03年,郭德纲开始搭档于谦,参加北京的相声大赛,虽然最后只获得了第三名,但台下的大咖评委中,有一个人看到了郭德纲。

这个人,就是郭德纲后来的恩师,侯耀文老先生。

侯耀文在大赛结束后,便凭着印象,打听到郭德纲的消息,随后,乔装打扮,来到郭德纲说相声的茶馆,看郭德纲表演。

看到郭德纲在台上的表现,侯耀文的眼中露出赞赏的眼光,不住点头,但并没有做太多的点评,只是侧身跟石富宽讲:或许可以让他来铁路文工团试试。

到底是郭德纲哪一点打动了侯耀文呢?

这里插播一个题外小传,可以看出当年侯耀文的心境——

有一年,郭德纲在山东体育馆演出,台下的侯耀文曾对石富宽夸赞:

“老石,你瞧这孩子,台上这相声感觉、状态,太TM好了!你听他这嗓音,这么洪亮,吐字又这么清楚,太难得了!而且,这孩子这柳活,特别好,柳什么像什么。难得的是,他有调门儿,有高音。美中不足的,就是个儿有点矮了!”

不久,于谦去四川演出,侯耀文也在,侯耀文把于谦喊屋里,问起:“你那个搭档叫什么来着?”“叫郭德纲。”“对,就他,我看过他演出,没事儿到家里玩儿。”

于谦回去后把这话讲给郭德纲听,郭德纲很乐,但他真没敢多往前想。过完年,郭德纲和于谦去广州演出,又碰上了侯耀文。侯耀文就说,晚上到我屋里聊天去啊!

“我要收徒了,他们都说你挺适合,愿意一块吗?”

要进铁路文工团演出,也不是说进就能进的,还得需要一些正式考察。

回北京后,第一次去拜见侯耀文时,郭德纲紧张得不得了,在他心里,侯家就是相声的代名词,高不可攀。

但这次见面,侯耀文对他们很客气,还颇为关切。可是等到排练时,侯耀文就没那么客气了。

郭德纲和于谦表演侯宝林先生的《夜行记》,连着说了好几遍,却总是缺少点北京味儿,语调也不那么俏皮,包袱抖得也不够响亮。侯耀文很不满意,耷拉着脸,扔下一句“大活儿使不好甭想上场”,就走了。

作为一个草根相声艺人,郭德纲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机会,能跟国家级专业团体合作,心想怎么也不能让人看扁了啊。他俩一直练到下午三点多,午饭也没去吃。

侯耀文带了些吃的,亲自送过去,郭德纲说:“练不好决不吃饭。”

“行啊,这小子有股子倔劲!”侯耀文心里琢磨,不错,挺对脾气的。自那以后,铁路文工团只要有什么演出,侯耀文就会叫郭德纲跟着一起去。

有一天,于谦在校园里碰上侯耀文,寒暄起来,侯耀文让于谦回去给郭德纲带个话:

“你回去问问他,我现在这儿有个孩子跟我很多年了,我打算收他为徒,你问问郭德纲愿意拜师吗,愿意我就一块收了。”

于谦很惊讶,说也别等回去了,我这就给郭德纲打电话。电话通了,于谦把电话给侯耀文,“我要收徒弟了,他们都说你挺适合我的,你愿意一块吗?”“我当然愿意啦!”郭德纲在电话里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么重大的事情,就这么在电话里定了。于谦讲,我长这么大,从来就没听说有师父收徒弟,从师父嘴里说“他要愿意我就收了他”,这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我们相声队伍应该团结,给孩子一碗饭吃。”

2004年10月,侯耀文力排众议,收郭德纲为徒,还为他举办了隆重的摆枝仪式,同时邀请了曲艺相声各界名家和媒体,共同前来见证。

在拜师仪式上,郭德纲向师父献花,侯耀文回赠礼物并嘱托四个字:“好好学习。”

在随后的发言中,侯耀文有一段肺腑之言:

“相声队伍,现在看来并不十分乐观。因为大家现在所熟悉能看到的相声演员,已经都在四十多岁以上。三十多岁二十多岁,有出息的,像个样儿的,将来能成角儿的,真的是很难找。

就郭德纲而言,三十岁出头,他会的传统相声,可能比我们有些个老同志要多得多,他的先天条件,要比我们现在一些盛名之下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条件还要好得多。今天我收了他,他作为我的徒弟,感谢大家参加这个活动,不是为了我侯耀文一个人,是为了相声这个队伍的团结和壮大。”

有了师父侯耀文的提携,郭德纲总算也成了半个体制内人士。郭德纲逐渐得到京圈相声界的认可与接纳。

2005年12月5日,《三联生活周刊》刊发了一篇报道——《相声界的草根英雄——郭德纲访谈》:

“郭德纲是中国相声界的奇人”

“他在普通老百姓中间名气很小,却赢得了资深相声迷的狂热追捧。”

报道一出来,全国各大媒体迅速跟进,大家争相去小剧社采访郭德纲,郭德纲一时成了焦点人物,德云社也跟着火了,茅草屋变殿堂!

从那时候开始,郭德纲声名鹊起,德云社凌云而上。郭德纲的走红,德云社的崛起,一度濒临落寞的相声,又重新热闹了起来。

其实侯耀文在技术层面,并没有教给郭德纲多少活儿,但却为他挡下了无数的暗箭。能投身侯门,无疑是郭德纲人生中最重大的一件事,有师父在,遇到天大的难处,师父也会和自己一起扛。

郭德纲常说自己没多大能耐,但他完全可以说就是以一己之力,振兴了如今的相声行儿。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7岁学艺,40年弹指一挥,华发峥嵘。

郭德纲将这些坎坷经历、江湖过往、恩怨情仇以及笃定之后的种种感悟,都写进了《过得刚好》,这是郭德纲唯一亲笔自传。

山西作协副主席韩石山,在文章里高度评价郭德纲:其遇事之洞达,论人之刻薄,两相无涉又水乳交融,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看郭德纲的文字,最让人感慨的便是他独特的洞察力。这与他本人的亲身经历密不可分,沉沉浮浮,遍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经得多、听得多、读得多,自然参透的就比一般人更多。

你会发现,这个初中都没毕业的男人,笔下功底绝非等闲,字字见血,句句真章,对人有很大启发。

我所推荐的书籍,都是我亲自阅读并极力推崇的,这套郭德纲的书,《过得刚好》+《郭论》,原价160元,现价优惠只要78元,有非常大的收藏意义,只需要一顿饭钱就能买来如此巨著,我认为这非常划算,就算花上千元购买也值!大家想要的话点击下方链接立即购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