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一个沉默了两千多年的诗句 被现代人曲解后(突然发出了耀眼光辉)

句子大全 2009-08-28 02:52:43
相关推荐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有一个诗句突然走红,小到两人私定终身,大到各式各样的婚礼庆典,我们都可以听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承诺。追根溯源,这一诗句其实来自《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原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原文内容是歌颂战友之情,是两名战士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流传到今天却被现代人曲解,当下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代名词。

击鼓

先秦:佚名

击鼓其镗(tāng),踊跃用兵(bāng)。土国城漕,我独南行(hāng)。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chōng)。

爰(yāun)居爰处(chǔ)?爰丧其马(mǔ)?于以求之?于林之下(fū)。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liú)。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xún)兮,不我信兮。

这首诗大意是:击鼓的声音震天响,兵将奋勇上战场。他人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出征向南方。跟随将军孙子仲,平定国家陈与宋。战后不让回故乡,我的心中很彷徨。我的战友你去了哪里?我的马儿跑向了何方?要到哪里去寻找,就在山下树林旁。生死不分,聚散离合,这是我对你的承诺。我会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出征的时间太久长,我也许不能活着回故乡,与你共度这么长的时光,你难道还担心我的誓言得不到保障。

这首诗描写兵士久戍不得回家的心情,表达渴望归家与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诗从出征南行写起,再写了战后未归的痛苦,又写了与战友之间的生死约定,一直到最后发出强烈的控诉,次第写来,脉络分明,而情感依次递进。叙事中推进着情感的表达,抒情中又紧连着情节的发展,相得益彰,而自然天成。

总的看来,《击鼓》一诗的总体格调与思想倾向就是“怨”。从正面言,诗人怨战争的降临,怨征役无归期,怨战争中与己息息相关的点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个生命的丢失。从反面言,诗作在个体心理,行为与集体要求的不断背离中,在个体生命存在与国家战事的不断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实幸福对战争的残酷的不断颠覆中,流显出一份从心底而来的厌战情绪。这是一腔激烈的厌战之言,要争取的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细节中的切实幸福。

由于时代的变迁和语言的演化,今天人们对这首流传在两千多年前的战争诗的解读有很大的难度,所以,这首诗并不太为人所知。但是,突然有一天,这首诗被曲解成了爱情诗,其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也开始广为流传,并成为了最动人的爱情承诺。然而,我们知道,《击鼓》一诗是一首典型的战争诗,原诗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说的是战士之间的承诺,歌颂的是战友之情,与爱情无关。它为什么变成了爱情的誓言了?

在《诗经》保留至今的注解“毛诗“和“郑笺”中,都注明这段话是歌颂战友之情的。甚至在它流传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始终是这样的。一直到了当代,钱钟书先生才在他的《管锥篇》中提出了“爱情誓言说”。但是,纵观《击鼓》一诗,描写的的确是战斗场面,而且“毛诗”和“郑笺”与《诗经》离得很近,所以,应该是正确的或最接近正确的解读。那么,为什么“爱情誓言说”马上被人接受并迅速流传开来,也许是因为在种种承诺面前,爱情的承诺才是最动人心魄的,正如“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陪着你慢慢变老”,如此平凡而真诚的诺言最为感人。这样一来,两千四百年前的战友的承诺到今天就变成了爱情的誓言,它虽然颠覆了原诗,却又赋予原诗更丰富的内涵,更伟大的意义,更动人的情话,更长久的生命力。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