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之中(还是一个夸人的成语)

句子大全 2018-06-24 08:29:05
相关推荐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中,还是个夸人的词语。

很多人听到“呆若木鸡”这一个成语的时候,自然就想到了一个人如木瓜一般迟钝,笨拙和呆滞,觉得呆若木鸡这个成语一定是贬低一个人的。

但是当你真正了解“呆若木鸡”这个成语的出处之后,就有了不同的看法。

在《庄子》达生的篇章中,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一个人专门为国王训练斗鸡,在那个时候有专门的斗鸡比赛。

有一次这个人在训练斗鸡的时候,训练了十来天,国王就问他:你训练好了吗?这个人说:不行,那些鸡正虚浮,骄矜,自持,意气呢。

过了十来天的时候,国王有一天见他又问:训鸡,训的怎么样了?他回答说:还是不行,听到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

转眼之间又过了十来天,国王又去问,他说还是不行。因为他认为这只鸡,有一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

国王没办法,就这样继续等着,又过了十来天,这个人终于说差不多了,鸡虽然偶尔还会叫几声,但是有一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了,看上去没有那么活泼,像一个木头的小鸡一样,这只鸡一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就会吓得落荒而逃。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是出自《庄子》这本书之中,这里所说的“木鸡”的木字并不是呆滞的意思,是一种拙的意思,但是这里所说的拙并不是简单的笨拙,而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大巧若拙的一个意思。

这个斗鸡的人就说,这样一种看似木头的鸡放到斗鸡场中,其他的鸡看到它就会远离,就会吓得跑开。显然这里的拙并不是笨拙的意思,而是有一种发自内在的强大的意思。

这里也就是所谓的以不为万物所动,但是内在却有一种强大智慧的一个道理。

所以说在这样一种状态之下,如果一个人说你是呆若木鸡,那么很有可能是在夸你大巧若拙,不动声色,仍然有一种威严。

在《庄子》中,除了呆若木鸡,还有另外一个有趣的成语,叫做“朝三暮四”。

当我们听到朝三暮四的时候,总以为是在说一个人花心,的确,现在如果说一个人朝三暮四,那一定就是说他看他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但是在古代的时候这并非是花心的意思。

在《庄子》的齐物论里,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个爱养猴子的宋国人,他能够和猴子去交流。在那个时候,富人养猴子没有什么奇怪的,可是宋国的这个人养猴子呢,他的家庭不富裕,而且还养了一群猴子。经济上逐渐的就没有那么宽松了,这个人有一个绝技就是能够和猴子去交流。

有一天他就和猴子去商量一下,减少一下口粮的问题。这个人就对猴子说:给你们吃的是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好不好?猴子一听就生气了,就说:那怎么能行呢,你把饭减少的这么少,我们不是要饿肚子吗?

这个人就灵机一动对猴子说:那早上给你喂四个,晚上给你喂三个总可以了吧。这个时候猴子却特别开心的就答应了,还开心的直接在地上翻滚着。

很多人一看就知道,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和晚上四个早上三个,其实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所造就的一个感觉是不同的,所以就有了朝三暮四这样一个成语。

朝三暮四本来是拙劣的一个骗猴的把戏,但是后来发展到去骗人了,而且还骗成功了。后来逐渐的演变,就把朝三暮四形容成了一个人花心的成语。

从这样一个成语中,所引申的内涵,倒很值得去探究。对于猴子来说,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和早上四个三晚上三个,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猴子却认为不同。

这个寓言故事就说明了一个道理:大多数人总喜欢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去看待问题,无法认识到问题的一个客观性的道理。

有的时候一个人对待一些事情的时候,未必比猴子高明多少,因为他们思维的一个局限性,限制了他的一个思想。

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怕吃亏,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在他主观层次上去判断的时候,一旦觉得吃亏了,就不愿意去做。但是很多事情并非是你主观认为的对地,有的时候客观存在的状态比你主观的更正确,而且更重要。

所以不要做一个只懂得朝三暮四的猴子,做一个能够从全局出发真正去了解,真正去客观评价事物的一个智者。

本文由国学人生原创,您对于这一篇章的智慧怎么理解的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