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温故而知新:从认知科学视角重温经典语录(启迪心智)

句子大全 2010-05-09 14:11:03
相关推荐

“温故而知新”,中国流传最久远最广泛的经典古代教育语录之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对于“温故而知新”,我们普遍认可将之理解为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其实这句经典自古便为人们所讨论。但人们讨论的内容多放在“故”上。即大家更多讨论的是“温故”的“故”指什么?关于这方面的论述篇幅巨大。基本可归纳为“故"指旧有的一切。如旧有的知识,旧有的行为、阅历,旧有体验等等。查阅前人见解,论“故”者繁多,却鲜有谈论“温"的。显而易见“温”字在此是行为动词,表达的是一种行为。“故”是“温”的目标,是温这一行为的指向。认知科学的着眼点更突出“温”,即更注重研究认知行为。

接下来我们换个视角由关注“故”转向关注“温”,重新来理解这句千古名言。“温”字本义为加热浴盆里的水,不使变凉。由此引申为温习旧知,再形象不过了。温,无歧义;故,无歧义;温故,无歧义。现在真正需要我们讨论的其实是怎样“温”。我们现今在教学领域使用“温故而知新”时,多用在强调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再重复一下。如“来,同学们,把这篇课文再读读,温故而知新嘛。”“来,同学们,把课后习题再做一遍,温故而知新嘛。”但效果往往不被学生认可。照此下去,大有会毁了这句金字招牌的趋势。甚至我们许多老师自己在说这句话时心里也没底。这样做到底能不能“知新”?不知道。为什么古人的经典到了我们手里不大好使了呢?其实可能真正的问题主要出在我们都知道“温故而知新”,却并未真正知道如何“温故”便可“知新”。温故,绝非简单的重复上次的内容。当同学们把温故操作为简单重复上次的内容时,结果往往令人失望——并未知新。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证实了这一点:简单机械重复同样学习内容,认知效果并不理想。

难道说古人欺我?先别急,我们再找找看。“夙夜研几,孳孳温故”。语出《三国志.魏志.管輅传》。文中古人在干什么?在温故。他是怎样温的?“夙夜研几”。他用“研几”的方式来温故。“研几”是怎样的一种方式呢?《易.系辞上》:“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研几,指哲学上的穷究精微之理。古人是用变换不同的思考角度,精研深思的方式来温故的。再看一处,“古人重温故,官事幸有閒。乃知读书勤,其乐固无限。”语出宋欧阳修《读书》诗。这回好了,终于找到一处重复阅读的例证了。不急。一,古人读书,非我们今天默读文章。严格说我们这算是看书。古人读书是有腔有调出声读。如唱歌。大概情形可参照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描写的寿镜吾先生读书的情形。那便是古人读书。这与今天有什么不同呢?这种读法,每次读,发出的声腔会受心境,环境,体悟等诸多因素影响。也就说每次读声腔必不相同,所“知”便自不同。二,再来看欧阳修此次温故是在什么情形下。“官事幸有閒”,关键字在“闲”上。此次重读以前的书,身份、心态、情志与上次大不相同。自然会有“乐无限”的新体验。

综上。古今印证,“温故而知新"真实不虚。但万万不可把温故的“温”简单理解为再重复一次。温故重在换个思路,换个心情,换个环境,换个方式等等变化组合,才能真正体验“温故而知新”之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