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陆游最经典的诗作 起句就震撼人心(最后7个字更是流传至今)

句子大全 2011-07-17 10:43:11
相关推荐

一朝分离,半世追忆;半生缘分,一路悲情。曲终人尽散、物是已人非,凋零的花儿总是随风而去,伤心的人儿却有伤心的理由。作家三毛曾说,“一刹真情,不能说那是假的;爱情永恒,不能说只有那一刹。”

美好的事物引发人们怜惜,甜蜜的爱情更值得珍藏心底。下面介绍陆游最经典的诗作,起句就震撼人心,最后7个字更是流传至今。

沈园

宋代: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合。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是著名的风景游览地,在浙江绍兴禹迹寺的南面。陆游年轻时与表妹唐琬结婚,夫妻间感情很好。但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她,一年多以后就逼迫他们离婚,各自另行嫁娶,陆游终身引以为憾。

大约十年后,陆游前去游览沈园,又见唐婉,千般苦楚、万种风情一时注到心头,于是便在墙上作了《钗头凤》这首风流千古的绝唱,痛叙离愁别恨。唐琬见后,感慨万端,遂幽郁而死去。陆游75岁时又重游沈园,更是思绪纷纭,于是赋诗追念逝去的爱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园中景物,抒发诗人的离情别绪。首句说明游览时间,点染沈园的环境气氛,“城上斜阳画角哀”。画角是古代的一种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形似竹筒,用竹木皮革制成,外面涂饰彩绘。常用在城头上吹奏曲子,以报告时辰。

城头上斜阳西照,鸣鸣咽咽地传来了悲哀的画角声,似乎在告诉人们,时辰已经不早,也反映出诗人此时忧伤的心情。

陆游睹物思人,“沈园非复旧池台”。诗人走入沈园,尽力用视线寻找过去熟悉的景物。但寻来寻去,竟没有寻到这样的景物。因为自从他们在沈园不期而遇后,已经过去了40多年,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非复”二字,见出真情,诗人举目四望,这里的亭阁台榭已非旧样,竟然感到如此陌生。也许是因为伊人早已离世,园中景物也就随之大为失色,引不起诗人的兴趣。

后两句在写景中抒情,“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惊鸿,比喻美人的体态轻盈。汉魏曹植的《洛神赋》中写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后来把它作为美人的代称。诗人再也无心观赏园中景物,他起身来到一座小桥上,立足沉思。

桥下池水涣涣,碧波荡漾,一片春意盎然景象。池边垂柳依依,迎风起舞,水中的倒影更是婀娜多姿,诗人忽然感觉唐琬的倩影就浮现在眼前,再揉揉眼睛,伊人又在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陆游一声长叹,大脑也感到发晕,差点跌倒在地上。

诗人非常怀念这座小桥,也许它就是陆游与唐琬生离死别、最后分手的地点,“伤心桥”三个字,真是令人心碎。而“春波、惊鸿”,这本是美好可悦的景物,却蕴含着诗人痛苦的心情。

诗中句句写景,又句句情深。诗人以写景的心理言情,则身心中独喻之微淡淡描出,此乃诗中写景的妙用。

诗人怀念唐豌,追思爱情,悔恨后来的婚姻,这样的情并非由沈园之景引起,而是诗人本来就有的,只是在入园后显得更加深切。

画角声哀、池台非旧,小桥伤心、惊鸿照影,诗人把思念、追慕和悔恨融入景物,从而取得人物交融、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诗人40年不忘旧情,只愿来世在最深的红尘里相遇,一起做一对布衣夫妻,从此不再与往事重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