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从老子思想分析(中华文化为何能传承5000年不断)

句子大全 2018-01-05 12:13:55
相关推荐

世界四大古文明中的三个,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因为曾经被外国侵略占领,它们古代的文字、文化和价值观等文化的基本元素没有流传下来,造成了它们文化的中断。而中华文化的基本元素从5000年前到现在一直在传承和发展,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传承到现代的文化。

总结中华文化与其他三大文化的差别后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四大特点:循序渐进、海纳百川、义利相兼、共赢精神,使中华文化得以持久地传承。

2500年前的老子《道德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著作之一,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老子《道德经》把这四大思想特点都包含在其中,有着经典的阐述。

一,循序渐进

《道德经》讲:“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九层高台,要从基础开始一步步建成。千里之行,要从脚下开始一步步地完成。

事实证明,绝大部分失败都是由于急于求成造成的。

虽然中国历史上也有不少因为急于求成造成的重大挫折,但与其他三个古文明相比,中华文化更注重循序渐进。

滴水穿石、愚公移山、铁杵成针,这些中华古代智慧都反映出中华文化中循序渐进成就大业的思想。

注重循序渐进,是中华文化得以持久的重要原因。

二,海纳百川

《道德经》讲:“江河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江海就是因为处于低的位置,所以百川都归附于它,成为百川之王。

中国也是一样,虽然经历了历史上的五胡乱华,蒙古和满清入主中原等重大的动乱,但中华文化反而把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容纳吸收进来。

中华文化在历史上还吸纳了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文化,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等等,使中华文化在兼容吸收外族文化的同时,不断得到新的发展。

能够兼容其他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文化得以持久的重要原因。

三,义利相兼

老子《道德经》讲:“上善若水”。

万物的生长都需要水的滋润。但水滋润万物有功,却愿意呆在众人瞧不起的低洼之地,不与别人争利益。

自古以来,上善若水一直是中国的文化名言,反应出中国传统的重道义轻利益的思想。

在现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仍然坚持着以义为先、义利兼顾的中华传统思想。

游牧民族的生活地点不固定,哪里的草好就走向哪里,这就造成了他们追逐利益的传统民族心理。而中国古代是农耕民族,是在固定的土地上耕种粮食来生活,所以产生了很稳定的民族文化,产生出追求利益心理比较少,重义轻利的民族文化。

追求利益的心理越重,遭受的挫折会越多。一旦追求利益的心理过重,就容易导致灭亡。追求利益思想少的文化,才能长久地持续。

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国家和文化的灭亡,都是由于当时国家中存在着极度的奢侈腐败和强权。极度的奢侈腐败和强权,都是过度追求利益的心理驱使之下的行为。他们都是由于过度追求利益,轻视道义,而导致了国家和文化的灭亡。

而中华文化与其他三个古文化相比,更少重利益,更多重道义。所以,中华文化没有遇到它们那么重大的挫折,而流传了下来。

四,共赢思想

《道德经》讲:“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给别人的越多,自己得的也越多。

中国2500多年前的老子思想中就有这样的互利共赢思想。现在的中国仍然以中国传统的互利共赢思想为外交原则,以互利共赢为原则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与别国交往时能够做到双方都得到利益,自然就减少了互相间的矛盾。这就造成了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挫折,比其它三个古文明少很多。

共赢思想是中华文化能够持久的重要原因。

这四大文化特点是其它三个古文明所缺少的,所以,它们的古文明无法持续得长久。

这四大文化特点是中华文化特有的优势。

#国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