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王小波墓志铭写着:活过(爱过;后来又加了一句:书都卖掉了)

句子大全 2014-07-13 08:17:40
相关推荐

1997年4月,作家年仅45岁的王小波就离世了,而他出版的书还没卖完。他的墓志铭写着:活过,爱过。后来,人们加了一句:书都卖掉了。

为何会加最后一句话呢?因为在王小波死后第2年,出现了“王小波热”现象,他的书销售一空,加这句话,是为了告诉天上的王小波,你的一生劳碌没有白费,至少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至今王小波已经离世23年了,但早他的热度依旧不减,他的书依然在畅销排行榜前三名,拥有无数的铁粉。

高晓松说:王小波在我读过的所有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行第一,甩开第二名几十条街,他是神一般的存在。

他的妻子李银河称他是“世间一本最美好、最有趣、最好看的书。”

高傲不可一世的王朔说:要是王小波活着,我不如他。

在他诸多作品中,《黄金时代》被王小波视为“宠儿”。他结合自己的知青生活,在《黄金时代》塑造了一个独特的乡村女医生:

26岁的陈清扬,是一个肤白貌美的乡村医生,一年前,她的丈夫因为犯事进了监狱,村里很多精壮的男子,开始频繁往她那里跑,美其名曰看病,实则是为了看她。来看她的人多了后,村里就开始叫她“破鞋”,其实她不是,但人们就是这么认为,为了自证清白,她找了一个下乡知青王二来证明。

为何会找王二呢?因为这个21岁的小伙,心思单纯、为人憨厚老实,他1.9米的大高个,来了村里,就被队长安排去插秧,他无怨无悔,每天要弯着腰插秧,本来就有腰伤的他,插了1个月秧后,腰疼得更严重了,不打封闭根本无法入睡。

有一天,他去找陈清扬看病,看完后就走了,陈清扬很好奇,居然有一个男子上门只是为了看病,不是来看她的,虽然她很疑惑,但内心却觉得他是个正直的人。

于是,不到半小时,她就追到王二屋子里,请他证明自己不是破鞋。

王二莫名其妙,但看到性感漂亮的陈清扬,只好一本正经地跟她讨论她是不是破鞋的问题,最后,王二得出结论:陈清扬就是破鞋。

理由是这样:破鞋只是一个指称,大家都说你是,你就是,没什么道理可讲的。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王二还跟她说了一个“歪理”:如果无法证明你不是破鞋,那就只能证明你是破鞋,这太容易了。

陈清扬听着这个“歪理”,竟然觉得很有道理,一来二去,在证明自己不是破鞋的过程里, 成了真正的破鞋。

《黄金时代》这部中篇小说,是王小波云南知青生涯结束后,根据自己在云南下乡的这段经历写成的,里面陈清扬的原型就是知青生涯中所遇的几个女性的综合体。他花了20多年的时间,倾注了一生的心血才完成了这部作品。

然而出版之路却困难重重。因为书中有大量对欲望的描写,在那个年代,没有出版社敢出版。

王小波的代表作品《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青铜时代》《白银时代》)、《沉默的大多数》、《黑铁时代》、《我的精神家园》、《一直特立独行的猪》等,一经投放市场,就受到追捧。

追捧他的高晓松称他为“中国的卡夫卡”。《时代三部曲》之一的《黄金时代》随着“王小波热”,一时洛阳纸贵,供不应求,一下子登上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

该系列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黄金时代》的问世,实现了知青文学的突破。

作品中对性爱的正面书写,对现实的批判和嘲讽,对人生存状态的反思,对人性自由和本真的彰显,迥异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知青小说。

华夏出版社总编辑赵洁萍说:“书稿中对人性的追问和对生存状态的关注,让她有一种阅读世界级大师作品的感觉”。

仅2001年,“时代三部曲”就加印了10次,如今20多年过去,王小波在社会上的热度依然不减,而且在北大图书馆的借阅排行榜上排在第三名。

很多人都说,读王小波的作品,获益颇丰,尤其是书中金句,深到灵魂深处,每次读到都受益匪浅。

在三部曲中的《白银时代》里,他说,“不论是羞愧、惊恐还是难堪,都只是一瞬间的感觉,过去了就好了。由此推导出,就是死亡,也不过是瞬间的惊恐,真正死掉以后,一定还是挺舒服的。这样想了以后,内心就真正达观,但表面却更像凶神恶煞。”

王小波是一个坦荡的人,留下许多经典语录,甚至自称:“像我的本质就是流氓、土匪。”

他说这个世界自始至终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像我这样的人,一种是不像我这样的人;我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本质的。如果放到合适的地方就大放光彩,可是在城市里做个市民。在学校里做个教员就很不合适了;当一切开始以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让我害怕的事情了;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一切都在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

从这些经典语录中,我们似乎可以嗅到它作品中一些深刻又耐人寻味的东西。

读他的作品你可以读懂社会,读懂自我,也能让灵魂更加有趣!

如果喜欢,点击下方链接,就可购买阅读王小波作品集,套装更优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