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永恒的魅力(古诗词文化)

句子大全 2014-10-10 18:33:35
相关推荐

本文乃作者哈哈聊文化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永恒的美

姑娘们对服饰打扮的审美观不断改变。就裙子的式样而言,有时候流行喇叭裙,有时候流行一步裙,有时候流行百褶裙,有时候流行拖地裙,有时候流行连衫裙,有时候流行超短裙。就裙子的颜色而言,有永时候流行粉红色,有时候流行玫瑰色,有时候流行乳白色,有时候流行恒草绿色……同样,人们对美人的审美观也是不断改变的,汉代时,苗的条的能在掌上翩翩起舞的赵飞燕是人们理想的佳人;到了唐代,丰满的恒杨玉环是人们崇尚的偶像。

李白说,要想与玉环争俏媲美,“可怜飞燕”的只能“倚新妆”了。岁月悠悠,千年流逝,人们对古诗词曲的热情有增无减。人们从小习咏,老大不忘。人们在与亲人分离时会吟诵它,在与朋友重逢时也会吟诵它;人们在穷极潦倒时会吟诵它,在春风得意时也会吟诵它;人们在动乱年代会吟诵它,在太平盛世也会吟诵它。

人们吟诵它,就像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岁月。啊!它就是一股清澈的泉流,少儿时代就从胸中流出,滋润他们的心田,滋润他们的灵魂,它一直潺潺地向前流淌,流淌着他们的梦想,流淌着他们的希望…… 日爱美是人类的天性。人类所想所思,所作所为,无非是为了追求美、创造美。艺术家所作的一切努力,就是在发现美、创造美、集中美、放大美。艺术美是艺术家在追求美的过程中的成果。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谢文利说得好:“艺术美予人情趣,扣人心弦,启人遐思,发人深省有着不可抗拓的巨大魅力。”

《西厢记》就有这种不可的、永恒的巨大魅力。她们只能是“县花一现”,不能“青春永驻”。诗人也创造美,他们取得了无与伦比的光辉成就,他们的作品永放迷人的光彩。莎士比亚创造了诗美,他预言他的诗歌将比“金石、土地。无涯的海洋更坚固、更长久”,将永远“屹立在未来”,“与时间同长”!他的预言是完全正确的。李白、杜甫创造了诗美,韩愈预言“李杜文章在,光辉万古存”,他的预言是完全正确的。

诗与美的特征与本质

朱光潜说:“一座山或一个人如果不美,仍不失其为山为人;一件艺术作品如果不美,就失其为艺术作品。”

由此可见,美是艺术的特征与本质,美是文学的特征与本质,美更是诗的特征与本质。实际上,诗在一切艺术中最具美的特质,它是美中之美。诗虽有三种功能—认识功能 、教育功能、审美功研能,然而审美功能是最重要的。没有审美功能,其他两种功能都无从实究现,都白白浪费了。

没有了审美功能,读者就会对于巴巴的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产生审美厌恶、审美疲劳,读者就会对它们说再见。孔子说有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货篇》)艾青也言,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它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它的美学的胜利。(《诗论》)显然,古诗词曲的魅力首先是美的胜利。

它的美是诗人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体现。把魅力无穷的古诗词曲翻译成魅力无穷的英文要经历两个过程:寻找美、展现美。这两个过程缺一不可,轻重也不可。这两个过程是既漫长又曲折的过程,是又苦又甜的过程。对于译者来说,这两个过程也可以说是审美的过程。关于寻找美的过程,我们可以比作挖掘宝藏。

我们只有一张标明大致方向的藏宝图。我们不知里面有什么样的宝藏,有多少宝物,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掘到藏宝之地的中心。因此我们在挖宝时也不可性急,不能挖到一两件陶器或瓷器就认为挖到了所有的宝物。我们应该戒骄戒躁,深挖细找,辨伪认真,把像兵马俑那样价值连城的宝物一件件都挖出来。

实际上,在寻找美的过程中,译者应先当读者、当诗人,认真地、深人地解读、体会诗人的情感,把诗人透露的一星半点东西引子找出来。然后,充分应用想象力,把诗人深埋心底的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丝”一根一根找出来,仔细地将其理顺、理清。这样,译者就算完成了第一过程,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展现美

关于“展现美”的过程,并不像“门外汉”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不但中国古诗词曲讲究“曲”,西方诗歌也讲究“藏”。莎士比亚在其名剧《哈姆雷特》的结尾,借用哈姆雷特的口说,此外只有沉默。法国诗人马拉美也有言,诗只有说到七分,其余三分,让读者自己去理会,分享创作的愉快,才能了解诗的真味。因此,“展现美”并不是把展览品拿到展览会上去展览。

说得浅近一点,我们不妨将译者“展现美”当作为新娘戴面纱,面纱的长短宽窄要按照新娘的脸型来定一脸面露显多少要恰到好处一要最能显现新娘的美与媚,按照果戈理《死灵魂》里的话一“露到要男人的命”。我们也可将“展现美”比作为佳人梳妆打扮,是否要擦脂抹粉,擦多少重脂抹多少层粉都要按照佳人的肤色来定一总之要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

实际上,在“展现美”的过程中一展现诗人的情感事理时,译者要根据原文“藏露”的尺幅,考虑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平、审美理想,还要考虑目的语的语言特点,重塑意境。一句话,译者要适当地展现诗人的情感事理,“最大限度地”展示原作的艺术美。这样,读者就算完成了第二过程,也就是完成了翻译的过程。这绝对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要经过无数次的“推敲”才成的,要像杜甫那样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才成;要像贾岛那样,古诗词曲是人类的共同的财富,它应该像天上的明月—让全世界人民“千里共婵娟”。

参考资料《古诗词曲英译美学研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