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2021年度“中华二十四节气”文学作品大奖赛入围大展:倪勤

句子大全 2007-04-11 09:44:07
相关推荐

「来源: |文学与艺术 ID:zhongguowenxuezz」

惊蛰(外一篇)

倪勤

从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字面上看,立春就意味着是春天了。此话放在江南,想来是可以的,若是放在北京大兴,就显得略早了些。永定河两岸的人们俗称“立春”为“打春”,说是“春打六九头”。农谚云: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既是“春打六九头”,那立春应是在五九里。此时春节刚过,隆冬的威猛虽已是强弩之末,但其之凌厉仍是让人胆寒的,甚而常有白雪飞扬,似乎在告诉人们,春天还是要耐心等待的。幼年时,我曾多次按照农谚,到永定河堤上去“看柳”,那柳树上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也仍是瘦骨嶙峋的,委实没有什么好看。

可到了惊蛰,情形就不同了。《月令集》里说,“惊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不过,在大兴,惊蛰内是闻不到雷声的,据气象专家考证,北京地区的初雷是在4月中旬。我们且不管他有没有雷声,只看那一个“惊”字,就足够震撼的了。试想,诸类不食不动、躲在地下冬眠了几个月的虫蚁,此时如同听到号令的士兵一般,齐刷刷地爬出洞穴,舞舞叉叉地抻腰扭胯,各显威风,该是何等的激动人心!

此时再到永定河堤去看柳,情形就大别于前了。原本干黑的枝条变成水灵灵的绿,鹅黄的嫩芽娇得让人心疼,随着东风的鼓动,真是“拂堤杨柳醉春烟”,“春在枝头已十分”了。若是“好雨知时节”,洒下几点“贵如油”,阳坡处便有嫩草钻出,细细的,茸茸的,稀疏得似见不见,正像韩愈说的,“草色遥看近却无”,真真佩服老先生观察事物的深细和描摹景物的精准!小时候我还有一大乐趣,就是到河边去抓“醉鱼”。随着地下热气的蒸腾,冰封的永定河开始融化,当河边化开一两丈宽时,在冰下憋了一个冬季的鱼便忙不迭地游到河边透气。此时的鱼们还是懵懵懂懂的,且僵硬无力,像喝醉酒似的,在水里趔趄着身子荡来晃去。扒掉鞋袜下到水中,双手轻轻一抄,好大的鲤鱼便抓到手中。拎回家,由妈妈收拾干净,放上葱姜蒜,一盆侉炖浑河鲤鱼就美美地放在饭桌上了,就着黄灿灿的棒子面贴饼子,真是其香无比。现在回想起来,都不禁馋涎欲滴。

跟在惊蛰脚前脚后的,还有两个民俗节令不能不说,一个是正月二十五“打囤”,一个是“二月二,龙抬头。”为什么在正月二十五“打囤”,至今我也说不清,但儿时的记忆却深刻。当日清晨,天刚朦朦亮,妈妈就将我叫醒,塞给一个葫芦瓢,里面杂乱地盛着小麦、玉米、黄豆、高粱、花生……先起来的父亲,已用从灶膛里掏出的草木灰在院中撒了几个圆圈,象征粮食囤。待我把五谷杂粮一把一把地放入“囤”内,父亲把煤油灯放在“囤”外不远处,趴下身子,透过灯光往“囤”里瞧,说是“看囤影”,如看到“囤”上冒尖儿了,就预示着五谷丰登。然后,我再把一颗颗鞭炮插在“囤”里的杂粮堆上点燃。随着摇曳的灯光和炸飞的五谷,农人的美好愿望便在憧憬中得到了满足。

“二月二”又称春龙节,和惊蛰有着密切关系。按传统说法,“惊蛰”不仅针对各种虫蚁,主要指的是“龙动”,冬眠地下的“龙”被春雷惊醒,抬起头来,开始行动了。“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写的就是惊蛰唤醒万物的情形。既是龙节,自然要庄重,诸多忌讳且不说它,只就奶奶咒语般的念叨,就足以让孩提时的我敬畏有加。一大清早,奶奶就把我叫到近前,先嘱咐了一堆“不许”,再说若干“应该”,然后扬起铜嘴长烟袋,梆梆地在炕沿上敲,边敲边念:“二月二,敲炕帮,蚰蜒、蝎子没处藏”;“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我也拿根烧火棍,仿照奶奶的样子,乱敲乱念。现在想来觉得可笑,那时确是很虔诚的。

在北京大兴,在永定河两岸,惊蛰一到,农人的忙季就到来了。先是捣粪。堆了一冬的牲畜粪此时已发酵得熟熟的,男女们抡着四齿,把粪堆钊开,腾腾热气弥漫开来,酸酸的,腻腻的,甚至还有一丝甜的腐味便飘满村子,引得鸡们咕咕叫着,围着粪堆,用双爪飞快扒挠,寻找吃食。再一是耙地。“惊蛰一犁土”,地气虽还未通,表层却已化开三四寸厚,为了保墒,农人便要耙地。耙是长方形木框,下装十几二十根粗铁齿,套上牛马骡拉到地里,把式站到耙上,大鞭一挥,打个脆响,牲口就拉着耙前行,地上留下深深的沟,反复几次,将地耙透,就等春耕了。在我老家,一些早熟作物也在这个季节播种。如“豌豆、大麦不出九”,豌豆、大麦到麦收时就成熟了,生长期短,所以要顶凌下种。还有大蒜,趁着中午暖和,把剥好的蒜瓣儿按进暄腾腾的畦里,浇上水,蒜瓣儿就和泥土紧密结合在一起了。夜里冷,便又冻了冰,第二天再化开,大蒜就在这一冻一化中扎根生长。当然,这些年,随着科技的发达,很多村子建了蔬菜大棚,棚里依各类菜蔬所需,随时调整温度,市面上的瓜瓜果果便应有尽有了,但那是反季节的,姑且不论。

惊蛰已是仲春,“草长莺飞二月天”,桃花红,李花白,布谷鸣叫,紫燕衔泥,勃勃大地,一派生机。虽乍暖还寒,但,春天是真的来了。

★夏至的雨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到夏至便意味着到了雨季。那雨勤勉得很,少则三五天,多则半个月就会下一场。雨势之猛烈,真个倾缸倒钵一般。雨鞭之密集,能使天地连成一体,轰轰然辨不清南北西东。但老天有时也煞作怪,往往东边日出西边雨,甚至隔着一条土路,那边暴雨如注,这边却是艳阳高照。家乡就有了一句俗话:隔牛不下雨。

每到雨季,永定河就涨水,一二里地宽的河面,翻滚着浑浊的巨浪,冲刷得两岸滩地咵嚓咵嚓往下塌。这时大堤就上了汛,严禁人们在“十丈”内割草、放牧、破土、打条子。河工威风凛凛地在堤上巡视,遇到偷割草偷放牧的,轻则呵斥,重则踩草筐夺镰刀。我曾见过几个精壮汉子,赤裸着汗津津的肩背,从距大堤半里路远的荒地里,用柳条筐往堤顶挑土堆“土牛”。这是家里的女人或孩子破坏防汛受的惩处,女人、孩子力气小,就由男人来替罚。所谓“土牛”,其实就是宽五尺、长一丈、高三四尺的土堆,因远看犹如卧牛,沿河的人们就叫它“土牛”。此物是防汛之必备,遇有堤坡被雨水冲出“狼窝”,就用它填充豁口。本来,挑“土牛”是河工的活儿,不知哪个聪明人想出这么个主意,逮住严重违规者,就罚他来挑,既减轻了河工的劳苦,也予以了惩戒。那时的人老实,受罚者没有抗拒的。毕竟防汛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一旦出了闪失,谁也没有好果子吃。

童年的农村是贫穷的,除去少数人家能住一砖到顶的房子,普遍都是土坯泥屋。每逢连阴雨天,便常听到东家“呼隆隆”,西邻“哗啦啦”,那是猪圈坍了或是墙上的泥皮掉了。这时,满脸惊惶的奶奶就一边扒着窗眼往外看,一边低声祷告:老天爷,睁睁眼吧,别下了!随后又颠着小脚,将一把菜刀扔到院子里。据说刀是辟邪之物,能消除雹灾。

几场大雨过后,低洼处就积满了水。我们村子紧挨永定河,周围的土地吸足了渗堤水,水坑就不易干涸。时间一长,水里就出现了一群一群的小鱼。那鱼儿娇巧得紧,半寸长短,几乎通体透明,圆圆的嘴儿,鼓突突的眼儿,摆动着两叉的小尾巴,欢快地在水中游动,悠闲又自得。我就纳闷,这鱼是从哪里来的?是天上掉下的?还是随着雨水而来的?或是地里长出的?我只知道地里长庄稼长草,难不成还能长鱼?奶奶告诉我,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别看咱这儿现在是田地,早年间说不定就是大江大河,鱼籽裹在泥土里,遇水就孵出小鱼了。跟着老年人,真是长知识。

水坑也是蛤蟆的乐园。每当沟满壕平,蛙们就聚集来了,大的、小的、花的、绿的,各式各样。叫声也不相同,有咯咯咯的,有嗯儿哇嗯儿哇的,还有粗壮而低沉,听来像是牛吼的。千万只蛙儿一起张嘴,组成声势恢弘的大合唱,吵得人心烦意乱。河沿人形容声音嘈杂,就说是“吵蛤蟆坑”。最活跃的是雄蛙,下颏处一颤一颤,耳膜鼓出两个圆包,蹦跳在雌蛙身后,噼噼啪啪踏得水响,做着爱的追逐。不久,雌蛙就在坑边草棵里产下一滩滩黏糊糊、酱黑色的卵。卵的发育极快,先是在卵粒上现出两个白点,那是眼睛,然后是身子、尾巴,只需几天工夫,一群活泼泼的蝌蚪就诞生了。我们这些孩童就雀跃着,拿着小瓶小罐,到坑边去抓小鱼、逮蝌蚪,捧回家去养起来。凄惨的情景也时有发生。遇到天旱,坑水逐渐减少,小鱼和蝌蚪们被逼向坑底,最后坑水彻底干涸,虽然相濡以沫,也无济于事。望着那一堆堆弱小的尸体,心中的悲悯是不言而喻的。

暴雨往往是伴着雷电冰雹的。先是乌云翻卷而来,其势如万马奔腾,然后一道道闪电跃起,接着便是隆隆的雷声。雷声滚近,那闪就在眼前了,唰啦一下,就是黑夜也会亮如白昼。顷刻,霹雳在头顶炸响,震得屋宇皆动。偶尔还会打下一个火球,惊悚得人寒毛直竖。每当这时,奶奶就把我紧搂在怀里,一边划拉我的头发,一边念叨“胡噜胡噜毛,吓不着“,说是人间有了作恶的人,老天爷派雷公来劈他,咱们没做坏事,用不着害怕。就给我讲些积善行孝的故事。

比较起来,冰雹的危害是最大的,它能砸毁房屋车辆,能使万亩良田绝收。记得那是1991年,我已到县文化馆工作,老婆还在农村,种了二亩地的西瓜。在我回家休星期天时,老婆说,瓜有八成熟了,该找下家了。我家没有车,即便有车也无人去卖,就找朋友帮忙。朋友很热情,答应第二天就找车到地里去拉,谁知当天夜里就下了冰雹。我火急火燎往家赶,望着京开公路两旁光秃秃的树木,树下乱哄哄的残枝败叶,心里立时就凉了。来到地里,碧绿的瓜秧不见了,硕大的西瓜不见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如血的红水。抬头四望,瓜农们站在地边,有的目光呆滞,有的面色灰白,还有两个女人在哀哀哭泣。遍寻不见老婆,我的心一下揪了起来。跑进家门,见老婆好好的在院里忙着,我才呼出一口长气。为减轻她的压力,我故作轻松的玩笑:领导来慰问灾民了。刚才还表情平静的老婆,眼泪立刻就淌了满脸。后来我问她,别人都在地里,你怎么回来了?老婆说,砸都砸了,看着它有什么用?我不由肃然起敬,佩服老婆的心宽,淡定。

雨,在我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遇到过何止千万次,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夏至后的雨,它是那样的酣畅淋漓,那样的磅礴大气。雨在人类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它能调节气温,净化空气,它能滋养林木,浇灌庄稼。但它既是朋友,也是对手,能给人类带来诸多灾害。由此使我悟出一个道理,世间万物,有一利必有一弊,不可奢望十全十美。

作者简介:

倪勤,男,1950年出生,北京大兴人。务过农,当过民办教师、公社文化站站长、县文化馆馆长、北京作协合同制作家,《中国档案报》社专刊部主任。出版长篇小说三部,中短篇小说集一部,获省部级奖项五十余次。长篇小说《弯弯的永定河.续集》选入全国“百年红色经典”。北京作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

庆祝“中华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五周年

2021年度“中华二十四节气”文学作品大奖赛面向海内外华语作家诗人征稿启事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二十四节气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记录人们在二十四节气特定时间发生的盎然诗意,现经《文学与艺术》《世纪诗典》《中外华语作家》《世界诗人》《新时代诗典》五大微刊、《都市头条·中华精英》《都市头条·中国文学》《华人头条·新时代中国文艺》《今日头条·文学艺术现场》《金榜头条·当代文坛》五大头条、《世界作家图书馆》《中国文学档案馆》《中华汉语文史馆》三大馆编辑部研究,决定联合举办2021年度“中华二十四节气”文学作品大奖赛,自即日起面向海内外华语作家诗人征稿。

一、征稿体裁:

散文(每篇不超过5000字)、诗歌(每首30行以内,现代诗、古体诗、歌词、辞赋、散文诗均可)。每人散文限投1—24篇,诗歌1—24首(古体诗三首以上),请勿重复、反复、变换名字投稿。

二、征稿时间:

2021年11月1日—11月30日

三、评选奖项:

征稿结束后将评出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以及其它奖项若干:

1、金奖1名,奖金2000元,颁发牌匾、获奖证书;

2、银奖2名,每人1500元,颁发牌匾、获奖证书;

3、铜奖3名,每人1000元,颁发牌匾、获奖证书;

4、优秀奖10名,每人500元,颁发牌匾、获奖证书;

5、并评选出“我眼中最美的节气、最能打动人心灵的节气、我最喜欢的节气、我最喜欢的节气作品、我最喜爱的十大节气作家(诗人)”等奖项。

四、投稿方式:

1、电子邮箱投稿:mingjie1750@126.com(投稿时请在主题栏注明:2021年度“中华二十四节气”大奖赛征稿+作者姓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