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雷锋》杂志点赞(这些新时代文明实践亮点“晒”出徐汇文明温度~)

句子大全 2008-07-21 15:28:15
相关推荐

文明赢得未来,文明赢得民心

在党的“初心地”上海感受党的“初心”

你才懂得什么叫真正的文明

前不久,《雷锋》杂志记者到上海

通过实地调研采访

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啥样子?”

▲《雷锋》杂志社“新时代文明实践亮点追踪·上海行”采访走进徐汇(点击图片跳转可查看详情)

幸福花开“初心地”

下面,请随《雷锋》杂志记者到徐汇

感受这眼前的一幕幕情景

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01

老旧小区里的“雷锋亭”

“师傅,我的裤子被铁丝刮破了,您能给缝一下吗?”“没问题。”这是9月8日上午,一位环卫工乔师傅来到徐汇区康健街道丁香园邻里汇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广场上的“雷锋亭”,与志愿者朱建菁阿姨的对话。

只见朱建菁接过裤子,踏动缝纫机不到2分钟就给缝好了,“太感谢了,家门口有个这样的‘雷锋亭’太方便了!”

“这个‘雷锋亭’,过去就是康健街道一个老旧居民区广场休闲凉亭,也是个便民服务站点,有二十来年了,我也一直坚持到现在。”今年65岁的朱建菁告诉记者,她家住静安区,每周三来“雷锋亭”值班,路上来回要4个小时,“辛苦是辛苦一点,但我习惯了,觉得能给他人帮一点忙,听到感谢的话心里真的很舒坦。”

据徐汇区总工会“退管会”负责人介绍,2019年3月,丁香园邻里汇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对凉亭全面改造,打造成居民喜爱的“雷锋亭”,依托区域化党建共建平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朋友圈”资源,通过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社区志愿者先锋作用,更好地为社区群众提供各类便民服务。

在这座10平方米的亭内,配备了办公桌椅、理发椅、整衣镜、洗手池、缝纫机、锁边机等设备,墙上张贴着服务公约以及每个工作日的便民服务内容:从周一到周五分别是修伞、理发、测量血糖和织补、磨刀和钟表维修、家电和自行车修理等。

服务时间的安排上,除测量血糖安排在早上8:30-9:30外,其余的服务项目都是下午1:30-3:30。为了让服务更为有序,服务项目限定了人数,比如测量血糖是50人、理发20人。每次服务开始前都由志愿者发放编号,不限定人数的项目也有志愿者维持秩序;测血糖消耗性材料由邻里汇统购,居民不花一分钱;修补类项目,居民只需出零部件工本费。

“雷锋亭”自2019年3月5日启用以来,便民服务人数已达5000多人(次)。

▲康健街道姐妹“雷锋亭”02

老洋房里入住新成员

如果说繁华盛景的“摩登范儿”是上海的华丽衣裳,那么梧桐树下的老洋房便是刻在上海骨子里的文艺气息。

徐汇区天平街道“66梧桐院”的主楼, 是由匈牙利建筑师在1932年设计建造的牧师住宅,是一栋典型的英国乡村别墅花园住宅,这里现在有着新的主人——“天平66梧桐院·邻里汇”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2020年,“66梧桐院·邻里汇”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入选首批50 个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这里的星巴克社区咖啡店, 听障人士在咖啡店有机会找到工作、待业人员在这里得到培训、社区65岁以上户籍老人可享免费升杯或者饮品优惠……“咖啡+ 公益”,是这家社区咖啡店的最大特色。

这只是“66梧桐院·邻里汇”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一部分。在上海,各个区都在建设自己的社区服务综合体,“邻里汇”就是徐汇区的社区服务综合体。依托这些服务站点,党建、助餐、养老、亲子等多种需求,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轻松搞定,它不仅提供各项民生服务,还是社区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徐汇区天平街道红色资源丰富,不仅有宋庆龄、张澜、瞿秋白等名人故居,有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旧址等19处红色经典遗存, 还有秦鸿钧、雷经天、邓六金等革命先辈志士在这里留下的传奇故事。不久前,一场由生活在这里的社区居民、区域单位年轻人、辖区内幼儿园孩子们共同演绎的情景剧《共产党员雷经天》上演,天平人演天平人,在表演中学习、传承红色基因成为这场演出最大的亮点。

据主创团队负责人天平社区学校校长林凤慧介绍,《时代楷模——共产党员雷经天》情景剧,创作团队始终坚持不外聘专业演员, 参演演员中有天平市场监管所的公务员,有辖区内咖啡店的咖啡小哥,还有社区学校的兼职老师,社区居民参演热情不断高涨。雷经天之子雷炳坚观摩了这场社区人主演的演出,“他们是用心在演,故事非常感人肺腑,精神也能够深入人心,这是向革命先辈致敬的一出戏,对我们来说也是感触颇深”。

“以前我一直不明白,当年的革命者为什么能保持那么高的热情,而参与了完整的演出之后,现在完全理解他们的精神了。”剧中“青年雷经天”扮演者、mew cafe 咖啡师岳天宇这样回顾着自己的演出经历。

这样得到群众参与点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时常在这座“老洋房”中上演。

老建筑孵化新韵律、好基因根植强内核, 新时代文明实践让老洋房焕发新色彩。

▲天平街道66梧桐院·邻里汇一张“生活菜单”里的幸福感此外,在上海这座有着鲜明红色基因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大都市,雷锋已成为人们崇敬的偶像,学习雷锋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雷锋文化已成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十万天平人,个个是雷锋”。记者在徐汇区天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采访时,负责人刘佳告诉记者,街道老书记多年前提出的这一口号已经成为现实,街道居民不仅人人学雷锋,个个做好人,还涌现出“汇新知”讲师团、“宝怡乐”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团队。

03

让社区居民拥有“家门口的生态花园”

在徐汇区西南角的梅陇三村,这个20世纪90年代初建设的老式小区,居住有2300多户、6500多名居民,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千人。想象中,在这里生活一定是“一地鸡毛”,但小区居民们却走在了“乐活”潮流的前列。

“零废弃物”“立体空间种植”等听上去颇为“新潮”的名词,成为居民们每日亲身体验、参与的实事。而最勤于实践环保理念,为把小区打造成绿色花园而出力的,是一群平日在家相夫教子的主妇。她们以“绿主妇”称呼自己,从一支志愿者队伍开始,探索出小区自治的成功典范,成为小区一道绿色的风景。

走近“绿主妇志愿服务队”,这里的阿姨们正在热火朝天编织毛衣,一针一线编织出“慈母”的牵挂,她们正在为远方贫困儿童准备过冬毛衣。这件事,她们从2012年起就开始做了,截至目前,“绿主妇”们编织了数万件爱心毛衣、手套、围巾等捐赠至西藏、贵州、云南等十余所希望小学,她们也感染和感动着社区居民,越来越多的居民成为社区志愿者,“绿主妇”也成为社区居民自治共治最闪亮的名片。

在梅陇三村有一片都市菜园,这个居民们自己管理的小菜园还很注重低碳环保,蔬菜不打任何农药,培育芽菜的阳光房靠风力发电提供照明,用来灌溉的水是平日里收集的雨水。志愿者在菜园里劳作,孩子们在菜园里学习科普知识,种出来的蔬菜已经被派送到500多户独居老人家里,这都是“绿主妇” 发起的“家庭一平米菜园”志愿服务活动带来的成果。一平米小菜园不但增加绿意,更增添居民间的互动,居民在打理菜园中把自我环保行动固化为一种习惯,让习惯感染和带动身边人。

在整个社区,一个个环保或公益项目的开展,都是建立在居民个人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绿色种植、爱心编织,还有将塑料垃圾变废为宝的各种手工劳作等,都有一个个兴趣小组,将社区里一些志同道合,而且也有一定手艺、一定特长的居民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方式集结起来,尽情释放个人热情、施展个人才华,成为“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是软实力,人人展示软实力”鲜活生动的实践写照。

如今,“绿主妇”的“绿”不仅体现在小区生态、公益、志愿服务理念上,更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细节中。她们让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加入和谐自治的“绿色家园”。

文明,是一道让人温暖的风景

实践,是一股汇聚力量的新风

基层群众有呼声

文明实践有行动

徐汇区抢抓机遇、探索创新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

“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

猜你喜欢:

报名 | 一叶知秋,“汇讲坛”带你行走乌鲁木齐南路,“悦”读梧桐深处的老房子……

精准施策,构筑徐汇文旅产业高地

解码加装电梯“秘籍”,大家来说说~

“老有所乐”!看看徐汇这个小区全力推进老年友好社区建设怎么做

“龙华杯“社区运动会系列赛热闹极了!

来源:文明徐汇、《雷锋》杂志

编辑:曹香玉、陈思宜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