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视频网课全套

句子大全 2012-02-01 19:36:27
相关推荐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视频网课全套!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视频网课全套考点题目一:

第一节汉语和汉字

语言和文字都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世代积累,逐渐形成的,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利用语言人类认知世界,积累经验,交流信息,发展文化,协调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有了语言,人类才能成为万物之灵。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是文字,有了文字,社会群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形成的文化技术和精神文明才能继承传播,绵延不绝发扬光大。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视频网课全套考点题目二:

语言和文字相辅相成,使人类进入了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文明时代。语言文字好比是人类社会的神经系统。

汉语和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

汉语的历史十分久远,根据史料的记载,它在绵长悠久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与境内外其他民族语言密切交流的发展过程,是以汉民族为主体,同时融合了其他民族语言因素而形成的。

华夏民族很早就创造了独特的记录自己语言的书面符号一一汉字。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视频网课全套考点题目三:

现在可以见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距今三千多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它已经是成系统的相当成熟的文字了,远不是最原始的汉字。根据近几十年的出土文物资料,可以推断原始汉字产生的时代距今已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

最早的汉字

用汉语表达,用汉字记录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是世界上自形成到现在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巴比伦楔形文字虽然比汉字起源更早,但早在纪元前就已经不再通行了,而汉字延续至今仍然是正式通行的书面文字。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视频网课全套考点题目四:

汉字是根据汉语自身的特点而创制的,汉字和汉语的内在联系表现在作为书写单位的汉字,在语义上是与最小的表义单位——语素相对应的,在语音上是与言语中最自然的发音单位——音节相对应的。

汉字、音节、语素,在汉语中总体上是—对应的,所以确切地说,汉字是一种以方块结构形体,表示汉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的语素文字。

汉字是由形、音、义三方面组成的,学习汉字的同时,也就是在掌握言语中可以构词造句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这是汉字与世界上广泛通行的拉丁化拼音文字最本质的不同。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视频网课全套考点题目五:

汉字;语素、音节、文字;音、形、义

汉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几千年来一直使用表意语素文字的语言。汉语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下数千年,它的分布地区在中国境内纵横数万里。

汉语作为母语使用的人口有十二亿以上,居世界首位。中国境内除汉族外,回族、满族、畲族等也都使用汉语,蒙古族、壮族、傣族、苗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既使用本族语言,也使用汉语。其他民族中也有不少是兼通汉语的。所以,实际上汉语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种交际工具。

此外,世界各地的广大华侨和华人也使用汉语。汉语在海外,也被称之为华语。现代汉语也是世界公认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视频网课全套考点题目六:

汉语和汉字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统一、进步、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辉煌巨大的历史贡献,而且对亚洲其他一些语言也有很大影响,日语、朝鲜语、越南语都曾经使用过或至今仍然在自己的文字系统中保留着一部分汉字;在它们的词汇中还都保存着大量汉语借词。汉语是世界上最为发达、丰富的语言之一。

汉语的使用范围

汉语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文献资料长达三千多年。口头语言一发即逝,古人的口语当然已经无法听到,所以汉语自古至今的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语言特点,只能从书面语言(即包括各种文体在内的文学语言)以及有关的文字资料中去了解和研究。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视频网课全套考点题目七:

从书面语言资料看,汉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曾经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同时并存着两种文学语言,即两种书面语言系统:一种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上古书面语言以及后代采用和模仿这种书面语言写作的各类文献著作,这种文体的书面语言就是现在通常所说的“文言文”。

另一种是魏晋六朝以来在北方话口语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书面语言,它与当时的口语十分接近,大都用于通俗文学和笔记语录,而文言文则占有书面语言的正统地位。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视频网课全套考点题目八:

前一种书面语言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后一种则与观代汉语比较接近,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为了区别于后来二十世纪所说的“白话文”,就把中古时期在当时口语基础上产生的书面语言称之为“古白话”。

唐代“变文”、宋元话本、明清以前的小说《水浒传》《西游记》等都属于古白话的范围,而“五四”前后的白话文,则称之为“新白话”。

书面语;文言;白话;古白话;新白话;白话#口语

为了研究汉语在不同发展阶段各自的特点,探索引起变化的原因,揭示它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

向,目前把汉语的研究分为三个分支学科: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研究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的文言文书面语言。上古期指商、周、秦、汉时期,从公元前十八世纪到公元三世纪;中古期指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从公元三世纪至十三世纪左右;近代期,指元、明、清一直至“五四”前后的文言文。这三个时期的文言文都属于古汉语的研究范围。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视频网课全套考点题目九:

近代汉语

研究自晚唐五代以来在当时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应用于通俗文学作品的早期白话文(古白话)书面语言。近代汉语上承古代汉语,下接现代汉语,历时一千余年。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许多特点,大都可以在近代汉语中找到它发展形成的源头。

现代汉语

就狭义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言,它的形成大体上不会晚于明朝中期。民族共同语的发展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在社会地区交流中自发形成的没有固定语音标准的初级阶段;人为推广的有明确规范的高级阶段。经过加工规范的共同语是民族共同语的最高形式,也就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视频网课全套考点题目十:

汉语在上述各个发展阶段,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的、缓慢的,其间的过渡期,有时可能长达二三百年,因此各时期各阶段很难划出一条绝对的界限。

另外,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也可以做出不同的划分。就语言本体说,语言三要素中的语法往往是最稳固的部分;与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紧密联系的词汇则变化发展最快,也最为明显;相对于词汇而言,语音的发展变化,也是比较缓慢的。

所以,汉语史的分期,根据什么标准,或以哪个标准为主,往往有不同的意见。汉语史科学分期的探讨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有助于深入研究汉语的发展变化以及各时期的语言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渊源关系。

作为高等院校“现代汉语”基础课程使用的教材,本书将讲授有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形成的历史及其语音、词汇、语法、文字和修辞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视频网课全套考点题目十一:

复习和思考一

一、语言和文字对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二、简单说说与其他语言(例如英语)相比,汉语和汉字有什么特点。

三、为什么说汉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曾经同时并存着两种书面语言系统?

四、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发展的两个历史阶段有什么不同?

五、简单说说,汉语史的科学分期对汉语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六、现代汉语的历史分期有不同的意见,你有什么看法?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视频网课全套考点题目十二:

第二节现代汉语的历史渊源

民族共同语指的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形成的民族内部各地区成员之间用以互相沟通的语言。

这种通用语的基础方言通常总是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地区的方言。共同语有两种形式: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而方言则一般不具备自己的书面形式。

汉语分布地域广阔,自古就有方言分歧。先秦时期“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古人的口语,今天当然无法再现了,但是从书面文献资料中可以知晓,汉语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也都存在着以北方话为基础的可以互相沟通的共同语。

春秋战国时期,《论语·述而》里就记载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意思就是孔子在读《诗》、《书》、主持礼仪时说的都是雅正(典雅、规正)之言。汉代,“雅言”在扬雄所著的<方言》一书甲,与只在各个地区通行的方言相对,被称之为“通语”“凡语”。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视频网课全套考点题目十三:

其后,在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中,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也逐渐由陕西、山西一带东移至河南洛阳一带,雅言以“中原之音”为正音,“中原雅音”又被当时称为“天下通语”。当然,古代的“雅言”“通语”“中原正音”,未必就是现在所说的有明确语音标准的“共同语”。

在当时交通不很发达的条件下,这种通用语只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起到沟通大范围交际的作

用。共同语书面形式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它的口语形式。

凡书面语言一开始总是以口语为基础逐渐形成的。由于脱离了口语交际的现时情景和口语表达时的辅助手段(语气、手势等),书面语言在用词造句方面就会形成简省、凝炼、严谨、完整等不同于口语的特有风格,而且由于表意汉字在书面上的保守性,久而久之这种书面语言的传统就会固定下来,脱离自然口语的发展变化,最后变成不仅读出来听不懂,而且不经过专门学习,连看也看不懂的书面语言了。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视频网课全套考点题目十四:

中国先秦、两汉时期以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言,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变化,到了中古时期(公元三世纪起)就成为这样一种书面语言了。

后来就把上古书面语以及后来继承和模仿这种书面语言来写的文章作品统称为文言文。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文言文一直占有汉语书面语言的正统地位,直到二十世纪“五四”运动时期,才让位给白话文。

由于上古书面语言与口语完全脱节,中古六朝以后在当时北方话的基础上,一种新的口语体书面语言开始显露端倪。例如,在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佛经翻译等一些书面资料中就可以看到一些口头词语、口语句式。这种用于笔记语录的古代白话,就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

其后,这种口语化的书面语体经历了唐五代,到了宋元之际已经发展成熟。明清时期更是产生了大量传播全国,有一些后来成为世界闻名的文学巨著。为了与“五四”前后吸收了西洋语法特点的新白话区别开,现在把明清以前的白话叫“古白话”。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视频网课全套考点题目十五: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到从中古到现代“五四”运动之前,汉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实际上产生了文言和白话两种书面语言,长期共存,各有自己的应用范围。文言文占据正统地位,公文书信,科举考试,著书立说都用文言。

而白话文则用于面对民间百姓的戏曲说唱、野史传说、笔记语录等市井文学作品。这种与“文言”相对与口语紧密联系的“白话”书面语,通过唐代“变文”、宋元话本等书面作品的不断磨炼发展,到了明清时期,更是产生了大量的文学巨著,诸如《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这许多通俗文学作品的语言,虽然或多或少各自带有一点地方方言的色彩,但是大多没有超出北方话的范围。这种白话语体的书面语言传播全国各地,不仅大家都看得懂,而且还被非北方话地区的人用来写作。

可见,它已经在社会上自发地成为通行全国各方言地区的书面共同语了。

明清时期大部分小说的语言虽然跟唐代“变文”、宋元话本在汉语史的分期上都属于古白话的范围,但是其中有一与现代汉语已经十分接近了。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视频网课全套考点题目十六:

中国从秦朝(公元前221一公元前207年)就用“书同文”的政令结束了华夏境内“文字异形的局面。但是,“书同文”不等于“语同音”,方言分歧,“言语异声,,的状况一直存在。口语的交流受河流山川空间地域的阻隔,所以与书面共同语相比,汉民族口头共同语的开始形成显然一定会晚得多。但是,至迟在公元十四世纪,即元末明初,一种被称之为“官话”的口头交际共同语已经开始形成了。

因为根据书面资料,在朝鲜人编写的学习汉语的教科书里就有“......不是官话,无人认听,(见<李朝实录成宗四十一年(1483)九月》)

这样的话。明嘉靖年间(1522--1566)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十五史》一书,提到当时的大书画家雅宜山人王宠,他是苏州一带人,一生未曾做过官,却“不喜作乡语,每发口必官话”。与他差不多同时代,身居高官的张位在《向奇集·各地乡音》中也说过:“江南多患齿音不清,然此亦官话中乡音耳。若其各处十语,更未易通也。”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视频网课全套完整内容源于攻关学习网

转载请注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