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没文化(是后世对红军最大的误解)

句子大全 2011-03-08 12:34:13
相关推荐

国内战争题材电视剧的热潮,始于《亮剑》。

片子的主人公李云龙,从2005年一直火到现在。

这个彪形汉子打仗是一把好手,有的是花招弄到枪炮和弹药,即使遇到再强大的敌人,也没见他怂过,胜仗打了一个又一个,让看过的人直呼一个字:爽!

但我们也注意到了,李云龙是个泥腿子,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说起话来着实不中听,动不动就骂娘,创造了一箩筐的经典语录。

所以,人们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认为红军都是勇字当头,目不识丁。

殊不知,红军才是民国时期最有文化的军队。

90多年前,红军腾空出世,如利剑般划破黑暗,让底层人民得以看到黎明的曙光。

创建这只军队,碰过不少壁,怎样才能在军阀混战、土匪横行的旧时代走出新路子,谁能扛起革命的大旗?

为了找到答案,毛泽东同志走访湖南大小村落,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用调查结果告诉大家,我们的希望在农村,我们的主力军是农民。

定下了这个基调之后,红军才开始壮大发展,并非一时兴起。

早期的红军高级将领,学问和地位兼而有之。

朱德虽出身佃农,但好读书,学习成绩很优秀,20岁时就考上了秀才,闻名乡里。

以他的学识,可以在老家活得很好,县长都得给他几分薄面,找工作更不是什么难事,只需坐办公室,不用在外头日晒雨淋。

刘伯承童年凄苦,可父母砸锅卖铁供他读书,培养出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儒将。

其他的将领,聂荣臻、陈毅、叶剑英留过洋,林彪和徐向前是黄埔学生,彭德怀进过湖南讲武堂,罗荣桓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

也就贺龙没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可南昌起义后,人家也捧起了书本。

他们作为红军的领导者,在思想维度、军事素养方面,一点都不比国民党的军官差,甚至更为拔尖。

1927年到1937年,红军与国民党军队斗智斗勇,可不光是打仗那么简单。

打仗,高级将领们不是瞎指挥,得运筹帷幄。

首先,要能够看懂地图,综合考量地形地势,其次,参考兵书上提到的策略及实际案例,选择性地运用战术,达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效果。

如若战斗中发生了意外情况,还需及时调整作战任务与指令,指挥对应的人做对应的事,才可能把胜利握在自己的手中。

除此之外,分析敌军情报,巧妙设置埋伏击溃敌军,也需要计谋和胆识。

所以说,想要打胜仗,光靠喊冲啊杀啊,是很难实现的。

湘江战役后,红军伤亡惨重,毛泽东同志看穿了蒋介石的把戏,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不再向湘西行进,改道贵州,逃离了虎口。

四渡赤水——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红军在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下,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耍得敌军团团转,把战场主动权夺了回来。

这样生死一念之差的时刻,在全国各地苏区崛起、踏上长征路以及南方三年游击战中,多了去了。

当遇到类似情况时,红军高级将领要真是蠢笨如猪,怎么可能想出各种拍案叫绝的策略?

红军高级将领要真是胸无点墨,怎么可能在气急败坏的敌人手中逃出生天?

要知道,蒋介石不知张贴过多少张悬赏十万大洋的布告,只为抓到恨得牙痒痒的红军高级将领,但鲜有得手的时候。

不管是长征前还是长征中,他们或扮成商人,或扮成普通老百姓,要么就是扮成乞丐,瞒过敌军的法眼,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

他们能够带兵,靠的不只是腰间的那把枪,还有脖子上的那颗脑袋——那颗充满智慧的脑袋。

那颗脑袋想得多,看得远,对于培养干部很上心。

历史上,中国共产党曾四次成立红军大学,分别是中央苏区红军大学、川陕苏区红军大学、长征途中的红军大学以及陕北苏区红军大学。

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中,红军步履不停,对于学习从未懈怠。

1933年,中央苏区逐渐巩固,红军队伍逐渐扩大,为了适应土地革命战争发展的需要,苏维埃建立了第一所正规的红军大学。

学校里授课的教员,每一个都能力超群,比如比利时劳动大学毕业的何长工、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的徐梦秋、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钟伟剑、黄埔军校毕业的杨至诚。

当时,为了配合教学工作的开展,让大家尽快掌握核心的理论与技巧,学校还创办了《革命与战争》、《红色战场》等刊物,方便大家阅读。

此后,红军以红军学校为蓝本,成立了教导队、随营学校。

有的时候,毛泽东与朱德还会亲自下场,给学员们开小灶。

毛泽东同志讲中国历史、外国侵华史、组织群众的方法和革命理论,朱总司令则把自己学过的军事技术,以及多年带兵总结出来的经验倾囊相授。

有的时候,底下的指战员遇到了困扰,他们也会帮忙分析原因,指点一二。

在红军队伍里,众人秉持毛泽东同志的教育原则,让战士们课堂内外都能学到东西。

一个新兵蛋子进去,入伍第一天就会被老兵带着认字,如果肯努力,很快就可以脱胎换骨,从大老粗变成粗通文墨的小秀才。

长征中,红军仍不忘对将领、战士的教育,他们以“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培养干部”为方针,成立新的红军大学,对之前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修改,只保留有关战术、图上作业等基础知识。

沿途,红军要宣传革命思想,编歌谣写标语。

写标语基本上是全员出动,完成了初入伍的扫盲,就可以和大家一起,到处写写画画。

数据显示,抵达陕北后,红军战士的识字率在70%以上,剩下30%是还没来得及教育的新兵。

再者,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岁,战士年龄平均不足20岁,14岁至18岁的战士至少占40%。

美国传记作家R.特里尔这样记述:大约54%的长征者都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甚至还有9岁至12岁的少年。

这部分人参加红军,到撤出苏区长征,再到三军会师,是记忆力、体能最旺盛的青少年时期,不仅学东西快,还能够举一反三。

即使没有读过私塾,参军后,他们也能通过后天的追赶,成为遍地是文盲的民国里的佼佼者。

红军没文化?这可是天大的误会。

本文由刘明生说长征【刘尚悦】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