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贺铸仿写牛希济《生查子》(因这一句太好而一字未动)

句子大全 2010-10-03 07:39:38
相关推荐

生查子

五代·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幸亏牛希济也有点知名度,并且这首《生查子》被收录在著名的《花间集》中,不然的话,今人想起“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一名句时,恐怕只会想起贺铸了。贺铸应该是非常喜欢这首词的,尤其是其中这一佳句,所以才会仿写,并且对这一句不改一字,还把稍微改动后的词牌直接命名为“绿罗裙”。

绿罗裙

北宋·贺铸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如果仅从字面上看,贺铸似乎有抄袭之嫌。这两首词中的情景和意境几乎没有二致,就连字词上也多有重复,贺铸好像只是把牛希济要表达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又写了一遍。这事如果放到如今,贺铸难免会被人指责为洗稿。但我们不能完全以现在的眼光看待古人的行为,在古诗词中,借用化用的例子比比皆是,古人的版权意识并没有我们这么强。

相比之下,我倒是更喜欢贺铸仿写的这首词。因为贺铸此词的语言更加简洁自然,情感饱满且表达更为含蓄,最主要的是完全改变了牛希济原词的结构,跳跃性更强。

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说:“牛希济《生查子》言清晓欲别,次第写来……下阕言行人已去,犹回首丁(叮)宁(咛),可见眷恋之殷。”此评可谓切中肯綮。牛希济的《生查子》写的是一对恋人在清晨分别的情景,是按照时间顺序平铺直叙。既然是写分别之时,那就必然要渲染二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浓浓眷恋之情。牛希济就通过环境、动作和语言描写,突出了“眷恋之殷”。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残月在遥远的天上,怎么会在人脸边明呢?其实这一句运用了叠景法,就是把远景和近景叠在一起,远近结合。这样写无非就是为了聚焦人脸这一细节,凸显“别泪”。“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话已经说了许多,却还是无法言尽眷恋之情,在离别时又回过头来把说过的话又重说一遍。这首词的情感不可谓不真、不切、不浓,应该还算是比较动人的,但又让人觉得伤感之情过于浓厚了。词人为了渲染浓厚的情感,又过于雕琢,如“残月”“别泪”就显得十分刻意而不自然。这也可以说是花间词的弊病之一。

而贺铸的这首《绿罗裙》,写的则是主人公与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之情。主人公在清晨赶路时想起了所念人:她现在应该在因为思念我而早起对着镜子顾影自怜吧?这是比较典型的从对面着笔,有很强的跳跃性,通过想象对方的思念来烘托自己的思念,较为含蓄。这样写还扩大了空间,两地相隔,使思念之情更加饱满。“拂镜啼新晓”一句之中浓缩了两个动作,语言简洁自然。所以,我更喜欢贺铸这首词。

贺铸把前面的都改了,却对“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不改一字,可见他对这一佳句的喜爱和认可。这一句实在是绝妙!朱光潜先生在其美学著作《谈美》中阐释美感和联想的关系时,就引用了这一句,认为联想可以产生美感。但这一句的美感和妙处,并不仅仅在于能够引发联想。因为早在牛希济之前,就有人把罗裙和芳草联系起来了。如南朝江总妻《赋庭草》云:“门前君试看,是妾罗裙色。”再如杜甫诗云:“名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牛希济“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一句也是对前人诗句的化用,其绝妙之处就在于用一个“怜”字写出了内心深处的牵念。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诗文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