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晚潮|仍然有各异的风景——《青年文学》“浙江新荷计划作家小辑”简评

句子大全 2008-02-18 05:43:43
相关推荐

□郑翔

浙江省作家协会实施的“新荷计划”是浙江省委宣传部繁荣浙江文艺“四新”计划的一项,旨在培养扶持浙江青年作家,迄今该计划已经实施9年。《青年文学》曾集中推介过池上、草白、徐衎、赵挺、张玲玲、林晓哲、徐海蛟、姚十一、余静如、谢青皮等人的作品,引起一定的反响。九批次入选“新荷计划”的作家年龄已从最初的七〇后,延伸到了〇〇后,逐渐形成了文学新浙军的人才梯队。

《青年文学》2021年10月号刊发了“浙江新荷计划作家小辑”。

从“新荷计划”里走出来的一大批青年作家,已在国内文坛形成并不断扩大着他们的影响力。有时我甚至会怀疑“新荷计划”是否将难以为继。但这次的“新荷计划作家小辑”,仍然让人欣喜。因为并非千山已过尽,而是仍然有各异的风景。

六百是宁波人,是个“80末”,之前在《文学港》发表过小说,刚刚成为新一期的《西湖》“新锐”人物。她的《熊与鹿》,表面上看写的是男女之间的感情故事,实际上讨论的却是生命的价值和存在方式问题。何凡大学毕业分到县城广电中心当记者,因采访认识了幼儿园老师梦月。此时,梦月已有男友,而且家人都已开始给她安排婚礼。但一天夜里,梦月突然跑到何凡的出租屋,说“我有点想当逃跑新娘”,但何凡并没在意。后来何凡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离开了小县城,结婚生子,两人之间也没了联系。十来年后,何凡回县城做新书宣传,联系梦月,梦月邀他到家中见面。此时何凡才发现梦月内心热烈的感情。但当何凡决定付出时,梦月却突然大笑着转过身去。此后不久,何凡便得知了梦月自杀的消息。

小说对梦月内心情感的处理,一直以非常隐秘的方式潜伏着,有着非常饱满的内在张力。其实在何凡离开时,梦月就已离婚,但她没说,之后也从未和他联系。等再次见面时,何凡才发现,“她的眼里闪着一种几乎要燃烧起来的炽热的光,哪怕是那眼底的汪洋大海也无法将其浇灭”,“那是一团火,是世界最初的火,是火之火”,但它“干净、纯粹”。因为她是位非常敏感、自尊,又有强大道德律的女性,“浑身上下闪耀着一种不顾一切献身的贞烈感,比那神坛上的献祭更神圣不可侵犯”。而且她也意识到自己的年华、美丽已然不再,所以更不能允许自己与何凡之间的感情。在她多次表示死后要把何凡的书一同埋入地下时,结局其实已经敲定。梦月的死让何凡在内心震荡之余,不禁对自己矫情、苍白、无力的生命进行了反思,“他竟然有点羡慕那个女人”。小说在人物的情感、命运的安排方面,不但让人物与外界较着劲,也与自己较着劲,结局是残忍地将其毁灭,这不禁让人想起浙江小说名家钟求是的小说。小说中的一些细节,甚至对话处理上的张力、克制,也很像钟求是的小说风格。

袁滕是绍兴人,也是“80末”,已在《山花》《上海文学》等刊物发表小说,并出版过长篇小说。她的《循环症》色彩阴郁、神秘,有如一部惊悚、悬疑片。男主人公雷在一个破旧的寺庙公园一角开了个书店,有一天来了一个叫跚跚的女人,此后一来了就坐在地上看那类阴郁的小说,身体时不时地战栗。她说自己得了一种罕见的循环症,怀疑自己的生活里永远会碰到不幸的事,她的前男友总是会跟踪她,杀死她的植物和小动物。雷开始与她交往,结果发现身边的坏事也一件接一件地发生,觉得自己也正逐渐陷入一个可怕的旋涡。

小说一直没有坐实他们的恐惧与具体现实之间的联系,所以它要表达的实际上是人与外在规矩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如小说里一个医生的分析,这种类似于被迫害妄想症的循环症,其实也是源于一种信仰,因为病人不相信别人普遍相信的那一套。小说还引用了福柯的一句话:“在这个被他人不在场剥夺了客观可靠性的世界中,他把包罗万象的各种象征符号、幻想、烦扰放了进来;这个对方的目光已经熄灭的世界变得就像被幻觉和妄想打得千疮百孔了一样。”而且雷也发现,自己其实一直沉迷于与跚跚的那种没有逻辑的交流方式,因为这给了他们逃离日常的足够理由。逃离还是接受?这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袁滕的小说喜欢用形容词和比喻,这其实是挺危险的,但她却运用得很好。

童莹,1994年出生于宁波,曾担任北大五四文学社社长,已获过《上海文学》奖等奖项。她的《淼淼除夕》塑造了一个具有典型性的形象,里面有比较深刻的国民性或文化批判的内涵。小说主人公常淼淼出身农村,当过兵,卖过海鲜,后来丧失了部分记忆,辗转各处当保安,再后来遭遇了重大的家庭灾难,住到养老院。小说写的是两个朋友除夕去看他时的交谈和回忆。作为一个农民,常淼淼身上有忠厚、本分的一面。在当兵时和回村后,他分别把自己的上升机会让给了好友与堂弟。他也不能接受两个好友给他开了总统套间叫的小姐。后来,当这个小姐开始正常生活,愿意和他一起时,他认为自己没有办法给她好的日子,叫她去找别的男人。这都显示了他的本分和善良。

但在他当保安时,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他比谁都较真,他砸碎过违规者的眼镜头盔,打翻过他们的推车挂包,所以被不断举报、警告,辗转到不同的保安岗位。他还告密村里的双胞胎兄弟,让他们被判了死刑,虽然两兄弟的表嫂不久前还给他盛过腊八粥。他成了一个白天出门,晚上就多了新伤口,女人见了就逃的人,“杀心很重”。何以如此?小说里说,因为“和很多人一样,淼淼对青少年时期的律令深信不疑”,“对谁温和,对谁专断,他琢磨出最清晰的线索”。作者显然已经认识到这类人身上的人格分裂,或者说,这是一个还未形成自己独立人格的人。这可以说是当下社会中的一个典型形象。小说对这一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深刻的眼光和精英立场。

杨渡是个00后,温岭人,写诗,也写小说,曾有小说被《小说选刊》《新华文摘》转载。《日记》写的是在读大学生“我”和寒假回国、从小就熟悉的胡彩畅的两次见面。一次是圣诞节胡到“我”的学校来看“我”,“我”和她去小河直街吃饭,小说以补日记的方式回顾;另一次是当晚,“我”接受胡的邀请去聚餐。主要写的是“我”的校园生活和“我”对胡的感情表白。小说的优点在于它熟练的技巧、流畅的语言,和坦白、真率的气质。小说在结构上相当于是两篇日记的交叉,自然、熟练。作为情节的推动力,“我”对胡的好感也有很好的暗示与铺垫。形象的塑造方面,寥寥几笔就能写出胡的率真、可爱。景物描写上多用白描,也见功力。但这篇小说,略有过于生活化、提炼不够的问题。

谢健健1997年出生于温州,已在《诗刊》《星星》《诗歌月刊》等刊物上发表不少诗歌。当下年轻诗人的创作中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诗歌的表意抽象、情感不及物,不少作品中看不到上下一贯的表意核心,甚至情绪。但在谢健健的这三首诗里,我们都能看到非常扎实的来自生活的意象和统一的表意核心。在《江南运河》中,“在冬日呈现异样浑浊的质地/干旱到停水的”运河,“高楼经年/渐长的阴影纹理”、“疏漏的网眼”中“寄托贫瘠的晚年”的捕鱼人,“一对掉完了绿,不再传代的玉手镯”和“收拾她五十年前的嫁妆”的老妇人,一起构成了一幅颓败的意境,贯穿其中的是时光流逝中生活的艰辛与生命的疼痛。在《冬日登宝石山》里,在“决意在冬天离枝”的“赴死的柚子”,白居易时的塔刹和“你我晨练的晚年”等意象中,也有时光的流逝和个体生命之间的交流。而《旅行史》则是生命对于时光的重压的突破。像“梵高笔下的农妇”的母亲,“送给过我一双结实的鞋子”,希望“我”“去那些你父亲没去过的土地”。而“我”的身上,正有“那来自读书时,吉卜赛人无形的馈赠”的“不安的血液”,所以“我挣脱了那张浮力的网”,避免成为那只“正在退化有力的鱼鳍”的灰鲟。这是一种来自对历史、现实深思后的警惕。智性的思考、扎实的意象,构思上又不乏开阔、灵动,这是年轻诗人身上难得的品质。

罗海玲是嘉兴人,写儿童文学多年,现在也开始从事成人文学的创作。杂志选的《七月的天宫》是一篇儿童小说。儿童小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抓住能引起儿童兴趣的共鸣点。这篇小说抓住的共鸣点是,儿童不喜欢睡午觉和被迫睡午觉时成年人讨厌的呼噜声。小说以儿童视角,把父母的呼噜声转变为可以到空中驰骋的马车。通过丰富的想象,一群孩子驾着各自的马车在空中任意驰骋,到天河里喝水,看河边的贝类用壳当翅膀飞翔,再到那张银色的五弦琴上弹奏,看气象和物候的变化,充分享受自由意志带给他们的大欢乐。我想,看这篇小说的儿童应该是能从中得到自由意志的快乐的,那这就是一篇成功的儿童小说。

这6位作家都有相当扎实的写作的基本功,但同时又有自己的创作特色,不但题材、主题各不相同,技巧、风格也完全各异,一定程度体现了浙江青年作家创作上的灵气和活力。

作者简介:郑翔:1970年出生,浙江三门人,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现为浙江省作家协会浙江文学院创研室主任。出版有文学史研究专著《生命意义与文学表达》,在《南方文坛》《小说评论》等刊物发表文学评论六十余篇。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