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知道高考作文阅卷也“潜规则”吗(想得高分就别“越雷池一步”)

句子大全 2013-06-26 10:44:31
相关推荐

非应试的作文教学,老师通常会让学生大胆创新,彰显个性,敢于尝试,追求另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来说,是必要的,但针对应试作文来说,这就未必都必要了。可以这样说,考场作文在相当多的地方是不能如自由作文那样的追求个性的,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说,阅卷老师以特殊的身份在一种特定的场景下,做着考生的上帝,他手里的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考生的命运乾坤,因此,说得不好听一点,考生要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敬戴上帝,即要学会能写出讨好阅卷老师的作文。

要讨得阅卷老师喜欢的作文,不但要从作文试题本身去努力,而且必须考虑阅卷老师阅卷工作的实情,因此,那些只顾自己信手写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写出来以后,会给阅卷老师怎样的阅读感受的作文,一般不成为考场上的优秀作文。

作文分数的评判,从大的方面来说,有全国高考大纲的要求,而每一省份区市,又在阅卷现场会有更为具体的评分标准。但这些都只是原则上的,真正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阅卷老师要批阅一份具体的试卷时,就可能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了,换句话说,作文阅卷在遵循考纲及地方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潜规则”,所以,考场作文不似自由写作,如果不了解这些“潜规则”,就不知道如果在写作中创造“得分点”。所以,阅卷老师的现场流程、阅卷感受等的介绍,对于考生来说,就尤为重要了。

潜规则一:不要轻率地反弹琵琶。

无论作文题怎么出,题目总会给考生立意的导向,即如给考生圈定一个写作范围,指定一个写作方向。考生只能在题意的引导向写作,而不是随心所欲,天马行空。作个比喻,犹如开车旅游,目的地是铁定了的,只有路径的选择是自由的。因此,揣摩命题者想让你表达什么样的观点尤为重要。题目虽然常说要求符合话题(或材料)即可,但事实上每个命题者都会将自己的价值倾向隐藏在对话题的解析中,为此,考生若无十足把握,决不可轻易地反弹琵琶,最好是顺着命题者的思维走。

潜规则二:自拟作文标题忌玩含蓄、隐晦。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高考作文阅卷时间相对较短,因而就要求考生所拟的标题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即要让阅卷老师一看文章的标题就能看出和话题的关系并能据此猜出你作文的大概内容;反之,如果阅卷老师从你的标题上看不出你要写什么内容,或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情感,在如坐浮云之中,当然就难以激起阅读兴趣,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就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

此外,如果作文标题与话题要求相去甚远,就说明这是一个不成功的题目。还有,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所扣分数却远非2分。有人就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给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8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老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

潜规则三:文首不要引用题目中的材料

有的考生在文章开头一字不漏地抄录试卷上用于引出话题的材料,这给阅卷老师两个不好的感受:一是抄录材料以凑字数,二是找不到切入点,就近图便宜。如果说标题是“眼睛”,那么开头就是“一张脸”,所以古人写文章很用功地去追求开篇,比之为“凤头”。况且,开篇是阅卷老师尤其关注的内容,通常都比其他地方阅读得更认真。一般说来,阅卷老师评判作文时,只需读开头一二小节,对于这篇作文的基本印象分也就出来了。因此考生无论如何都得在开头下一番功夫,要“一亮相”便能获得“满堂彩”。

潜规则四:不要将就作文题目中的材料编故事、作论据

写记叙文时,不能简单地模仿原作文材料的情节;写议论文时,也不要轻易地原文抄录材料作为论据。殊不知,作文并非要求扩写材料,不能体现自己对话题的深刻认识,分数肯定不会高。目前,很多高考作文都给出了材料。材料的作文并非是让考生在写作中一定要使用,它只是给考生在立意时的一个导向,因此,有的题目直接提醒考生,“题目中的材料可用可不用”,或者“不能用题目中的材料”。这是的要求是有道理的,一是让考生自己去寻找写作材料,如果这样捡现成,考查不出考生的素材积累情况,二是都来引用,成千上万的作文难免千篇一律。因此,写作材料还是从自己的素材积累中去寻找。有的考生买了一本又一本的作文素材书,其实,一般作文的素材,大都可以在语文、政治、历史教材上找到,甚至数、理、化等理科教材中也可以化用素材,更何况还有生活这本巨大的素材库。因此,素材不是没有,往往是不会用。

潜规则五:不要轻易写政治、爱情等敏感话题

国内外尚未得出公论的政治问题,考生不要去涉及。因为考生毕竟阅历少,认识浅,对有些问题还不具备正确认识的思想水平,这就难免对问题的观点、看法失之偏颇。中学生对世界、对生活、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太全面、不够深刻,对于敏感的政治人物、复杂的政治事件不易形成客观的、辩证的见解,因而最好绕道而行,多去思考生活,思考人生,从普遍意义的人性角度出发,写出自己的体验、领悟和感受为妙。但是,爱情这个问题最好也不要轻易涉及,如果一定要写,可以多对爱情的认识、向往等角度去写,不要作谈情说爱

的“实践”类描写。在成人看来,考生还都是孩子,一般情况下,在孩子们的眼里,爱情是被简单化了的,是被浅陋化的。

潜规则六:忌讳“崇洋媚外”的表达方式

考生在作文中“崇洋媚外”的表现有两种:一是在汉语中夹杂一些外语,比如英汉混用;二是在写记叙文时主人公是“约翰、彼特”之类的洋名字。这些现象,说明考生只顾自己玩花样,没想到,这是考“语文”,这是中国学生考自己的母语,热爱母语,继随传统,发扬民族优良文化,这是年青一代应承当的使命。再则,编写外国故事,给人两个不好的印象,阅卷老师要么猜想这个考生是抄袭来的,要么是自己胡编乱造的,极为失真,毕竟能到国外,观察外国人生活的考生是微乎其微的。因此,这类“不伦不类”的写法,看似花样创新,实则让阅卷老师大倒胃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