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60年周总理访印 记者问及西藏为何属于中国(他的比喻让对方语塞)

句子大全 2014-05-26 18:33:30
相关推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方根据“一边倒”方针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而当时的印度却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20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与印度正式建交,两国领导人都很赞同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交往十分密切。但两国友谊的发展随着边境问题的争议开始出现裂痕。

1960年4月19日,周恩来总理和时任外交部部长的陈毅,搭乘专机来到印度新德里。这是周恩来总理为了和平解决中印边境问题,第四次来访印度了。

然而这一次印度政府的态度却发生了巨大转变,和前三次完全不同。

周恩来访问印度

迎接周总理一行人的只有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和几个随从,欢迎仪式更是简陋。道路两旁既没有精心布置的迎接场景,也没有拿着彩旗高声欢呼的印度群众。整个过程仅仅持续了二十分钟就结束了。

面对不足百人的欢迎场面,周总理仍然气定神闲,微笑着走下飞机。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甚至用印度语说欢迎致辞,完全没有尊重之意。

简单的欢迎仪式过后,周恩来总理和陈毅部长等人乘坐汽车前往下榻的总统府,车子驶入大路上,也没有看到任何印度群众。新德里的天空更是灰蒙蒙的一片,这仿佛预示着周总理此行不会一帆风顺。

周恩来在印度

印度政府如此冷淡的态度是预料之中的,周恩来总理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他深知这次要打一场“硬仗”:

中印双方因为边境问题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他这次访问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缓和双方剑拔弩张的关系,同时表明中国对西藏的绝对主权。

周总理并没有因为印度的待遇不周甚至是无礼而自乱阵脚,仍然抱着最大的诚意积极地同尼赫鲁交涉。

但是在漫长的交涉过程中,印方的态度一直都很强硬,对我方想要解决中印边境问题做出的努力视而不见,最终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周恩来和尼赫鲁

周恩来总理不得不在4月25日单方面召开记者招待会,表明中国政府想要与印方友好发展,不希望有任何不愉快,可见我方真诚的态度。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凭借自己多年的外交经验和人格魅力,轻松化解了多国记者无礼责问,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

这并不是一场单纯的记者招待会,更像是一个射击场。任何一个记者都可以刁难周总理,任何一个问题都是精心准备好的,只要回答出现纰漏,就会成为对方攻击中国政府的有力武器,就会是中国的领土造成威胁。但是次会议必须召开。

周恩来总理

进入会场的记者都会收到一份印度政府事先准备好的声明,声明内容中关于西藏主权划分这样写道:

边界从未划定,这些问题应该通过和平友好的方式协商解决,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采取行动,更不能试图用武力改变现状。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赤裸裸的挑衅。

会议很快就开始了,英国记者韦尔娜率先出现在周总理面前,面容忧愁,十分担心地对总理说道:“总理先生,这不是一场普通的会议,会有各方记者为难您,您一定要小心为上。”

周总理对着她微笑着说道:“谢谢您善意的提醒,韦尔娜小姐。”说完便大步向台前走去。

周恩来总理

虽然这场记者招待会是临时召开的,但周总理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演讲时从容不迫,长达45分钟的演讲,周总理态度真诚,每句话都掷地有声,坚定地向世界宣告中国政府的态度:

“中国和印度都是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一直和平共处,休养生息。中印双方从来没有发生真正意义上的战争,我希望现在到未来,我们的后代都能共同守护这段来之不易的友谊,遇到问题能够协商友好解决,不可辜负祖先的遗德,更不能对后世子孙不负责任。”

这样感情真切的演讲,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瞬间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这是对周总理的敬佩,更是对中国政府的态度的赞同。

周恩来总理

演讲结束后,周总理侧过身体,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侧身喝茶的礼仪,极大程度地表现了周恩来总理对台下观众的尊重。

总理当然知道这场演讲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接下来的记者发问环节才是真正的考验。他轻轻咳了一下,清了清嗓子,开玩笑似地说道:

“有位记者朋友提醒我说,这里可能是射击场,在座的各位大部分都是战神鸠摩罗的子孙,都可以向我‘开枪’,那么,现在开始吧。因为我是抱着和平解决问题的态度来的,我们是朋友。你们的火气,就应该发出来,我能够承受!”

周总理在印度,入乡随俗,他选择用印度特有的事物与习俗来比喻在场的多数记者,瞬间拉近了与在场记者的距离,让人感觉十分亲切。

印度战神鸠摩罗

周总理这番话一瞬间降低了记者们心中愤愤不平,即将爆发的怒气,会场竟然变得鸦雀无声,安静的只剩下呼吸声。

在一阵短暂的沉默过后,一位印度记者首先站了起来,他向周恩来总理提问:“中印边界的领土划分问题已经很清楚了,没有谈判协商的必要,您这样做是想要重新划分吗?请周总理回答。”

这个问题是一个陷阱,问题出发点枉顾西藏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事实,弱化了中国对西藏的绝对主权。一旦回答,就等于在说西藏不是中国领土,而是需要双方谈判确定归属权的领土,损坏国家领土主权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然而周总理博学睿智,早已识破这位记者的伎俩,从容应对,让印度记者找不到可趁之机。

周恩来总理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独立之前曾是英国的殖民地。二战后英国国力急剧下降,无暇再统治印度这块殖民地;此时的印度“圣雄”甘地趁势领导了印度民族解放战争,战争取得胜利,英国不得不交出统治权,于是印度独立,成为了南亚最大的国家。与此同时得到了美国的支持,更是狂妄自得,为所欲为。

独立后的印度对周边小国频繁使用武力,试图壮大自己的领地。甚至想要借助昔日英国的不成文条款占领西藏,新中国政府自然不会同意,致使中印边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印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也停滞不前。

英国在印度殖民期间

印度的狼子野心在这次会议上昭然若揭,显露无疑,决心要给中国一个有力的反击,顺势拿下西藏。

可是印度的美梦破碎了,面对记者的刁难,周总理思考片刻,沉着冷静地说道:“如果你多去研究一下中印边境划分的历史,并且认真地听中国政府的声明,会发现这样的问题确实是问不出来的。”

这样回答滴水不漏,同时也向世界宣示了对西藏的主权,更让这位印度记者无话可说。

周恩来总理

紧接着一位欧洲记者再次对我国在西藏的主权问题提出挑衅:“总理先生,我是路透社的记者。我知道您想要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问题,但是原本就属于他人的东西,您是没有资格讨论它的归属问题的。”

这分明就是黑白颠倒,别有用心,暗示中国对西藏领土权是不存在的。

这个问题让周总理的表情一瞬间变得十分严肃,态度也更加强硬:“如果一个强盗夺走了你的东西,难道你不该要回去吗?”

周恩来总理

这样的回答显然让这位欧洲记者乱了阵脚,语气慌乱地问到:“您是在说印度是强盗吗?”

这名记者企图挑拨中印双方的关系,言辞犀利,别有用心。

周总理却十分镇定,面带微笑,泰然自若地说道:“中国和印度一直都是友好的关系,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盗是有的,但不是印度,而是英国啊。”

听到这样的回答,记者的脸色白一阵黑一阵,英国曾经对中国和印度的殖民剥削是不争的事实。中印边境矛盾也是因为英国在印度殖民地期间实施扩张政策,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

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麦克马洪线

周总理的话有理有据,他无法再做狡辩,只好无奈地坐下。

随后又有一名记者站了起来,他向周总理提问:“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吗?要怎么证明呢?”

周总理这次更加胸有成竹,微微颔首:

“是这样的,西藏至少从元代开始就是中国的领土了,到现在已有700多年历史了。”

这名记者轻蔑地反驳道:“您说的元代,700年,距离现在时间并不长,不能算自古以来。”

周总理反应很快,表情甚至没有变化,他用严肃又不失幽默的语气说道:

“700多年是时间短的话,那么到目前为止,只有100多年历史的美国是不是就不能算是国家呢?你这样的想法是立不住脚且十分荒谬的。”

元朝疆域图

周总理这个巧妙的比喻将记者问得一度语塞瞬间哑口无言,会场的其他人在一阵寂静之后开始热情地鼓掌,为这个幽默又极具攻击性的回答拍手叫绝。

周恩来与各国记者斗智斗勇,精彩绝伦的言论也让其他国家对中国好感倍增。

就在这时,坐在后排的一名记者突然站了起来,用轻慢又无礼的语气向周总理发问:“中国在没有协商的情况下擅自在中印争议地带修了一条公路,请问这就是总理口中的和平共处,友好协商吗?”

这个问题恶意十分明显。会场部分人员借机起哄,甚至吹起了口哨,等着看周总理的笑话。

然而周总理可不是一般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事务就由周恩来总理负责了。纵横国际外交场上许多年,棘手的场面数不胜数,周总理每次都能够机智应战,将问题处理的十分妥当,不落人话柄。这次也不例外。

周恩来总理先是看了看那位记者,又环顾了一下在场的其他人,慢慢地说道:

“没错,我们在昆仑山的一侧就建了一条青藏公路,是为了改善新疆和西藏的交通运输状况,让人民的生活更幸福。这条路穿过了中国的领土阿克赛钦一角,这些基本情况你作为记者竟然不知道吗?”

青藏铁路地图

总理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

“中国是热爱和平的国家,我们怀着最大的诚意来和印度友好协商,我认为这是没有问题的。反倒是印度军队多次在有争议的地点进行武装巡逻,甚至私设作战据点才是阻碍两国友好协商的根本原因。”

这名记者完全被周总理的话震慑到了,不知道该说什么。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过神,慢慢地坐回自己的位置上。

台下的其他人显然也被周总理铿锵有力的回答和不卑不亢的态度震惊到说不出话,会场一时间只剩下呼吸声,随后便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甚至有人为周总理欢呼。

人群中有人由衷地说道:“这才是真正的大国外交官啊!”

周恩来在外交场上

掌声渐渐停了,这时,一位印度记者站了起来,向周总理发难:“总理你好,我是印度记者托姆拉。我认为中印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印度,而是你们中国自恃大国身份,对印度随意打压侵犯,横行霸道造成的。”

面对托姆拉强硬蛮横近乎到无礼的指纹,周恩来总理表情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严肃且郑重地驳回了托姆拉的观点:

“并不是这样的。中国和缅甸、尼泊尔、不丹这些小国都能够达成和平友好的边境协议。我们同样都受到了英国遗留下来的麦克马洪线的困扰,可是我们却能够友好协商,为什么单单印度就不行呢?”

周总理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事实上,无论是从人口,国土,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哪个方面来说,印度都不是小国。更何况,两国争端的发生并不能因为国家的大小啊来判断有理无理,这个逻辑行不通。”

中印边境图

托姆拉听了周总理的回答后无法反驳,他开始无理取闹,强词夺理,声音也不受控制一般越发大了起来:“你们就是侵略者,伤害了印度人民的感情,你们没有资格出现在印度.....”

这种丧失理智的呐喊并不能对周总理造成任何影响,总理的语气依旧是平和稳定的,说出的话也更加不留情面了:

“说到伤害感情,我想印度才是真正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多次挑衅中国主权领土完整,甚至开火伤我中国民众。拒绝与中国政府和平沟通,用上不了台面的手段抹黑中国领导人,这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辱侮!”

国家领导人毛泽东

事实面前,托姆拉无法狡辩,他开始慌乱不堪,甚至无法站稳,但还是想做最后的挣扎:“那只是很少一部分人,不能代表在场的人,更不能代表印度多有人民!”

相较于周总理的礼貌周到,沉着冷静,陈毅部长脾气更加直来直去,这位记者的狡辩他一句也不想再听,他立刻抓起手边的话筒,提高嗓门,言辞激烈地说道:

“真是够了,印度政府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是事实,中国受到的损害是事实,请记者们不要再狡辩了!”

陈毅愤怒的语气震惊了在场的人,要知道,在成为外交官之前,陈毅更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元帅。

陈毅部长

周总理台下的人还没有陈毅部长的威慑之下反映过安利,接过话筒说道:

“原谅我的外交部长一时的愤慨,他只是实属实说,并没有威胁恐吓之意。中印两国都受过帝国主义的欺凌,更应该明白现在和平的来之不易,矛盾要大化小,小化无,不能做出伤害两国人民的事情。”

周总理的话语中带着对两国和平相处的真切愿望,语气殷切,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

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总理用自己的智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对不明真相的记者的发问逐条进行了反驳。经过几轮的较量,台下记者都站起来为周总理鼓掌,包括那些故意刁难周总理的记者也不得不为他精彩绝伦的回答鼓掌,掌声经久不衰,长达7分钟之久。

在记者招待会的最后,周恩来总理掷地有声地地说道:

“我们绝不会侵略任何国家的一寸土地,当然我们也决不允许有人侵犯我们。中印两国人民之间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一时的乌云是会消除的,两国边界的一时纷争是能够解决的。我和我的同事们愿意在中印两国人民的友好方面继续工作。日后需要的话,为了中印两国人民的友好,我,或者其他人,还会再来新德里的。”

周恩来总理

这一番话说得体面,正直,真诚,将当时新中国的大国风范展现得淋漓尽致。表明了我们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同时也会誓死捍卫自己的主权领土完整,不给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损坏主权的机会。

可惜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没有听懂周总理的良苦用心,双方未能达成和平协议,边境问题也没有解决,这为后来的中印战争买下了伏笔。

两年后,中印边境战争爆发,我军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对印方的挑衅重拳出击,在我军的强烈攻势之下,印度节节败退,我军最终赢得胜利。

战争结束后,中印边境局势基本趋于稳定,但是两国关系也降到了谷底,双方撤回了大使。

中印建交几十年的时间里,关系发展不是一直稳定和平的,直至现在也会有边境冲突。这其中有很多关键时刻值得被铭记,周恩来总理作为外交官四次访问印度做出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

他提出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影响了以后中国与其他国家建交的发展,更让世看到了社会主义世界大国的格局与风范。

周总理在世界外交场上绝对是一个风云人物,他用自己的睿智博学、不卑不亢、逻辑清晰的发言向世界传达着中国的态度,传递着中国的声音。

周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

现如今,中国已经变得国富民强,外交场上再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忽视中国政府的声音了,中国在国际上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这应该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想看到的盛世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