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儒家文化学看人:辨认一个人是否值得结交(孔子用七字教我们)

句子大全 2007-07-25 03:15:11
相关推荐

导语:人是社会性动物,人际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我们该如何把握与不同人相处的分寸和亲疏,是否能够深交,是否可以托付重要的任务,儒家文化教我们学会观察——巧言令色,鲜矣仁!

观察人的言语与行为是否一致,态度是否真诚。

孔子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通常,如果一个人说话言辞精巧,总是貌似合理地为自己辩解,或者说话很漂亮友善,却经不住实际的逻辑推敲,那么必定是态度伪善,你很少会发现他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此人要么存有私心,要么则不够真诚,他的言行可能有一定的目的,这时我们不能傻乎乎全盘托出,毫无防备,否则遇到利益选择,很可能会有惨痛的教训。

孙膑与庞涓同在鬼谷子处学艺,情谊深厚。庞涓学艺不精,受不住魏国深厚报酬求贤才的诱惑,便早日下山寻求富贵,此处便可知此人急功近利、心性不坚。

送别时,庞涓与孙膑约誓,自己得志后一定不忘兄弟,同建功业。话说得极其动人,可以去后杳无音信,孙膑一心以为好兄弟在艰苦打拼,自己也更勤学用功,又习得兵法十三记,事实上庞涓一到魏,很快便得到魏国重用,却只顾自己的荣华富贵,将誓言与孙膑抛之脑后。他的言行极其不一致,但孙膑对此一无所知。当孙膑的才华被魏国国君听说后,国君很想重用,庞涓没办法阻止,便一边劝魏国国君不要急着封侯拜将,一边将孙膑安置自己幕下,假意叙旧情,说自己一直在举荐他,只待很好的时机,实则内心对孙膑的才智却深深嫉妒与忌惮,单纯的孙膑对此深信不疑,将自己在山上学的知识传授给庞涓,并一直在幕后为庞涓出谋划策,帮助庞涓得到更高的地位。

可能是出于对好兄弟的信任与社会经验的缺乏,孙膑从来没有思考后兄弟的虚伪和可怕,也可能他有过怀疑,但庞涓的演技过于精湛,感情丰沛,一直在巧言令色欺骗孙膑,害怕他超过自己,这样狭窄的气量与深沉的心机注定了他不可能走得太远,能力不足与德行不广,但谋害一个才智高尚的人却绰绰有余。

庞涓一直在处心积虑地套孙膑的话,言语中暗示孙膑离开魏国,但孙膑从来没有留心过,一心想着与好兄弟共同做魏国重臣,当得知了孙膑故国还有乡亲时,庞涓出手了,他派心腹伪装孙膑亲人写书信让他回家建立家族,但孙膑依然以魏君看重,报效知遇之恩拒绝了。

可是,庞涓在孙膑回信的末尾伪造“仕魏乃不得已、碍于情面。不久一定回国,为齐王效力!”几句,并向魏王举报孙膑有叛魏逃齐之心,魏王怜惜其才,本想再给孙膑申辩机会,孙膑也要向魏王尽忠心,但庞涓一面安慰孙膑说去求情,一面在魏王面前挑拨说孙膑不听挽留,坚决要叛逃,由此,魏王大怒,孙膑蒙受冤屈,被绑起来按在地上,用尖刀剜剔下孙膑的两个膝盖骨,同时脸上被用黑墨刺上“私通敌国”四字。

看人不准、交友不慎的教训可谓惨痛,但更让人无法承受的是被欺骗与愚弄的感情。

错信奸人的孙膑依然不知这是庞涓的手笔,因为庞涓在他面前嘘寒问暖、贴心之至,他感激不尽,愿肝脑涂地,可是庞涓实则是想要榨出他最后的利用价值,待孙膑这个废人默写出兵法十三记油尽灯枯之时再饿死他。

孙膑一直都很信任庞涓,从未想过自己越来越悲惨境遇的原因,庞涓也伪装得十分完美,当一次偶然,孙膑得知了庞涓对自己的安排后,他悲恸大嚎,癫狂痴呆,呕吐不止、痉挛哭笑,烧毁自己默的竹简,至此疯癫。

庞涓依然不信他疯了,想方设法去刺探,将其扔进厕所,甚至将秽物塞其嘴,又暗中派人假装去救助,但孙膑已是一个污秽里打滚、呕吐物浑身的傻子,庞涓便一直监视,不敢大意,只是,心腹大患已除,不必在乎一条贱命了。

交友与看人影响人的一生,孔子教我们学会察言观色,思考态度是否真诚,对于“巧言令色”者一定要留心,保持距离,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孙膑一般坚韧与机智,还能够翻盘与亲手报仇。

儒家经典语录细细品味,适用于很多方面,有很多道理,小编可能只是从某个角度解读,欢迎更多的交流意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