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论语》: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句子大全 2019-01-17 19:39:00
相关推荐

逍遥玄出品,《论语》解读。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六篇“雍也篇”。唯一直面谈到“中庸”的一篇。

在上文学习了“《论语》:觚不觚,觚哉!觚哉!”,谈到孔子说,如果齐国改变下政治,就可以达到鲁国的水平;而鲁国的政治改变一下,就可以达到大道。

从这段的观念里看,孔子似乎有点陈旧古板,其实当时的齐国百姓富裕的程度已经远高于鲁国,而孔子十分崇尚周礼,一心推行仁道。

所以,他认为如果齐国在政教上做一些改革就可以达到鲁国的样子,而鲁国在现在的基础上加以改变,就能达到周朝那样的礼制,这样就能达到他梦寐以求的理想境地。

可见他对于自己大道的推行是如此执着。

在孔子的思想里,周朝的礼制是不可撼动的,周礼规定的一切都神圣不可侵犯。

因此还借已经更新换形的祭祀酒杯来感叹周礼的变迁,说:“觚没有觚的样子,这还叫觚吗!这还叫觚吗?”

宰我又上场了!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问道:“一个有仁德的人,如果别人告诉他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他是不是也会跳下去?”

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但不可让自己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人愚弄。”

宰我,曾因白天睡觉,碰到孔子生气回来,被骂作“朽木不可雕也《论语》: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但其实他是个特别聪明的人,能言善辩。

孔子回答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完全可以在井边救人,但要先保证自身安全!”随后又加了一句:“作为君子,可以被欺骗,但不能被愚弄。”

孔子认为,君子既要救助有难之人,又要保全自己,不要使自己陷入险境。

并且,针对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孔子又接着说出:君子可以被欺骗但是不可以被愚弄。

孔子本就主张“明哲保身”,认为不能保全自己的人,不是真正的仁者。可以致力于做一个有仁德的人,但不能做一个愚昧无知的人。

君子为人正直,善于打抱不平,见义勇为,且很轻易相信别人,所以,有很多人就利用君子的善良热情来欺骗他们。

做个好人是我们坚定不移的追求,但是做好人要懂得辨别是非真伪,不能被别人利用愚弄。

秉性正直的君子被人欺骗在所难免,但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无良之人利用,被骗多次仍然不能觉悟,这样的好人就变成蠢人了。

所以,真正的君子只做合情合理的事,对于不合理的虚假蒙骗应该持有警觉之心。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典籍,再用礼来约束自己,这样就不会离经叛道了。”

孔子认为,想成为君子就要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制来约束自己,这样才不会产生叛逆之心。

因为君子只有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才能深刻理解“道”,而道的核心是“仁”,仁的具体体现形式就是“礼”。有了广博的学识,再用礼制来约束自己,自然就不会离经叛道了。

这章从修身角度来看就很值得学习,但从时代发展来看,就有些古板。

时代在不断变革,知识也是不断的在更新换代,如果我们整天只是在研究古人古典,而不接纳新知识的流入,我们就容易产生停滞不前的影响,社会就很难得到发展。

但从修身养性,提高品德修养这块,就值得细细品味。

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的高低与遵纪守法的觉悟程度是成正比的,我们要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从学习中唤醒自己的良知,以广博的学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但是,只学习文化典籍是不够的,如果没有礼法的约束,恐怕知识越渊博的人对社会的危害越大。

所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遵纪守法,以道德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简而言之,要成为一个仁德的君子,不但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提高思想修养。

如后来王明阳提出的知行合一,也受到大众提倡,只有将“文”与“礼”两者结合起来,先知而后行,才能行正道。

一个人的内在文化知识和品德修养不容易被觉察,但是外在行为是否合乎礼法却很容易被看到。

只有做到表里一致,知行合一,才能获得大家的信任,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