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古代越南文人创作的“汉诗” 整体质量一般(却也偶有佳句名篇)

句子大全 2008-02-19 13:06:01
相关推荐

所谓的“汉诗”,指的是受到中华文明影响的周边国家,如朝鲜半岛、日本以及越南等地区的文人用汉语模仿中华诗歌的形式进行的创作。

这些作品虽然大部分质量都不高,但数量较多,其中总会有一些出色的内容,在同一类作品的对比中会脱颖而出。

而越南这个地区因为和中原王朝分分合合,交流断断续续,其汉诗也偶尔有一些让人感觉不错的作品。

越南“汉诗”中,“有句无篇”现象严重

越南这个地区接受“汉化”是在汉武帝时期,元鼎五年设置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属于汉朝直接辖制的地区。东汉时代就有人远赴该地任职,并且谋求当地的文人和中原地区同等待遇。

这时候文化交流比较频繁,很多该地区的士子文人也都去京都游学,但依然没有改变这一地区文化发展滞后的性质,中原地区的很多人看不起这里的文人。

这种看不起不是地域歧视,而是因为这一地区的文人水平确实不足,在当地很有名气,但这中原士子相比就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偏偏这一地区的著名文士往往心高气傲,不太能接受这样的差距,就以逃遁的方式不出仕为官,而留下来的作品佳作寥寥。

后晋时期,越南地区才从中原王朝中独立出去,从地方上的一个州变成了一个藩属国,有了一些对于文化上的重视措施,比如科举考试模仿唐代以诗赋取仕,这在清朝还在延续。

所以,这个地区虽然诗歌写得并不怎么样,但很多人都热衷于写诗,尤其是皇族宗室,陈朝、黎朝、阮朝等等政权都有这样的特征。

数量一多,总会有一些写得还算不错的诗歌流传出来,但也往往只是零星的几句而已,成篇的佳作极少。

比如说这首陈朝皇帝写的挽诗《挽宋臣陈仲微》:

痛哭江南老钜卿,春风抆面为伤情;无端天上编年月,不管人间有死生;万叠白云遮故国,一堆黄壤盖香名;回天力量随流水,流水滩头共不平。

作为一首挽诗,颔联“无端天上编年月,不管人间有死生”还算构思精巧,但首联、颈联这种套话都显得格调极低了。

这也是越南“汉诗”的一些通病,这里的文人似乎很少有那种能接续中原文脉的笔力,使得其诗歌作品能达到较高的境界。

类似的佳句还有不少,比如:

九陌尘埃人易老,五湖风雨客思归。男儿未了功名债,羞听人间说武侯。风雨一朝生别恨,江山两处限通津。这些都属于意境较为优秀的作品,其实在中原地区也仅仅是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准。

全篇都较为优秀的作品,数量极少

不过要说越南“汉诗”有没有一些通篇都比较优秀的作品,那自然也有,并且质量还真的不低,就是数量太少太少。

比如这首范立斋所作的《书怀》,就有点杜甫的味道了:

故国山河已大殊,故园桑菊半荒芜。茫茫天地为逋客,扰扰风尘自腐儒。病骨平分秋岭瘦,臣心仍伴月轮孤。有人劝我杯中趣,为问三闾肯醉无。

读来有一种眷怀君国、故宫黍离之感,是越南“汉诗”中极为少见的佳品。

这样的作品如果掩盖住作者和年代,将其放置在唐诗、宋诗的集子中,其实很难发现异常。

无论是语言的老精炼到,还是情感的浓烈饱满,抑或者是意境的深远悠长,都是不输于中原文化的。

而其中所运用的典故更是中华文明经常用于诗歌中的内容,说明作者对于这些文化上的内涵掌握已经有了相当的水准。

之所以说其有杜甫的韵味,就是因为其忧国情怀并不是“强说新愁”,而是作者痛心于黎朝的衰败,又苦于自己无法济世的现实,出于儒者的一种憾恨情绪。

杜甫伤于家国之乱,其内心的情怀与此是相同的,所以二者才能有如此相似的地方。

这样的作品虽然产生年代较晚,明清时期才出现,是因为文化传播的滞后性所致,但千余年中华文明的熏陶下,有这样的作品问世也是值得欣喜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待晓儿

《葵花宝典》真的需要自宫才能修炼吗?这不是其固有要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