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山东工人报头版头条刊发文章 报道日照工会这两项典型工作(做法)

句子大全 2008-10-23 03:14:03
相关推荐

12月24、28日

山东工人报连续刊发头版头条

点赞日照市总工会典型经验、做法

△从“产改”源头入手 从劳动教育抓起 日照市总多渠道讲好“三个故事”

全文如下

↓↓↓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劳动者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12月8日下午,全国劳模贾廷波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将自己对“劳动创造幸福”的理解与东港实验学校的师生分享,博得大家阵阵掌声。这场别开生面的“劳动创造幸福”宣讲,是日照市总讲好劳模、劳动、工匠“三个故事”,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又一举措。

如何让新时代的产业工人队伍充满“活水”、充满“活力”?近年来,日照市总坚持源头参与,抓早抓小,从青少年学生和中青年职工抓起,通过讲好“三个故事”,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甘做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开展宣讲活动,讲好“劳模故事”。以劳模为主体,成立22人的劳模宣讲团,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以劳模成长历程,讲好劳模故事;与教育部门联合发文,成立30人的“劳动创造幸福”宣讲团,开展劳动教育进学校、进课堂活动,选拨100多名劳模任学校劳动教育兼职教师和课外辅导员;组建50人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深入基层一线,宣讲五中全会精神,开展“劳动创造幸福”主题宣传教育,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将组织宣传教育500场次以上。

发现身边榜样,讲好“劳动故事”。注重培育、选树各类劳动模范,每年在评先树优的同时,在报纸、电视、新媒体开辟“劳动故事”专栏,用先模人物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感人故事,为全社会上好“劳动教育课”;广泛发动职工写身边的劳动故事,编辑印发《身边的榜样》,发到基层工会和每个车间、班组,用身边的榜样故事诠释劳动精神,汇聚产业工人产业报国的磅礴力量。

建设工匠学院,讲好“工匠故事”。市总联合日照技师学院,精心打造工匠精神锤炼传承和工匠人才发掘选树、教育培训、创新服务“四位一体”的工匠学院,聘请111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国工匠、行业领军人物、世界技能大赛冠军为工匠学院导师;组织大国工匠报告会、工匠讲堂、工匠沙龙50余次,通过寻访工匠发现各类工匠人才120多人,涌现出齐鲁大工匠1人、齐鲁工匠3人、日照工匠19人,在产业工人队伍中营造了全员创新、争当工匠的深厚氛围。日照工匠学院被列入省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项目。

“我们将汇聚全社会力量,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和生动活泼的讲述形式,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从源头上抓好劳动教育,让劳动创造幸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推动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日照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李崇禧说。目前,全市各级工会已在日照通APP、齐鲁工惠APP、日照工会公众号和工会网站同步开展讲好“三个故事”和劳动创造幸福线上宣讲、演讲活动,视频访问量达2.4万人次。

下一步,日照市总还将组织编写“劳模故事会”“劳动故事会”“工匠故事会”和“劳动创造幸福”宣传手册,会同教育部门和大中小学校,把更多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请进教室、车间、班组,用好工人文化宫、劳模创新工作室、工友创业园、农民工学堂、职工大讲堂等载体,真正讲好“三个故事”,引导企业员工、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谱写出“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日照市岚山区让环节做减法、速度做加法,变“一案多立”为“一案一立”——区块链思维趟出劳动争议调解新路

“拖欠的工资,没过几天就发给我了,”这让日照市岚山区某企业员工徐先生感慨万分,“我只是在工会派驻律师的帮助下进行了网上申请,没想到,这么顺利。”

徐先生的“顺利”,绝非说说那么简单。

原来,早在半个月前,徐先生到岚山区人社局咨询劳资问题。工会派驻律师在了解徐先生的诉求后,便引导他通过岚山区劳动争议调解区块链共享平台申请网上调解,并帮助其通过岚山区人社局服务大厅的便民电脑完成了申请提交。

案件上传至平台后,该区总工会、人社局、司法局、法院等部门便可一键触达,及时跟紧案件的进展,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单位支付了所拖欠工资,一桩劳动争议“弹指间”化解。

可如果将时间拉回到三个月前,徐先生的维权路将复杂许多:劳动者与雇主发生纠纷,可通过劳动者先尝试与所在单位的工会及人事部门达成调解协议,调解不成可再到上级工会申请维权,如不成,需要进一步再到所在地的人社部门申请三方调解或仲裁,如还不行,则需到法院起诉……

现如今,像徐先生一样的工友们遇到劳动纠纷,敲敲键盘就能申请网上调解,正是得益于岚山区的创新工作方式,依托区块链技术,着力打造的劳动争议调解新模式。

近年来,岚山区经济发展迅猛,企业用工数量剧增、劳动争议产生新变化,尽管该区工会、司法、人社、法院等部门为调处劳动争议付出了艰辛,但一案多立、职工维权跑腿多、耗时长、职能部门合力作用不突出等现象依然突出,如何将各部门优势有机融合,形成劳动争议大调解工作格局?

审视当地劳动争议案件的地域性特征,岚山区总工会有着自己的考量:打破“信息孤岛”,让数据“跑起来”,统筹咨询、调解、仲裁和诉讼程序,走出一条询、调、裁、诉有机对接,具有岚山特色的劳动争议化解新路子。

为此,该区从顶层设计着手,由区总工会、区人民法院、区人社局、区司法局联合下发《岚山区多元调解劳动争议机制实施方案》,成立多元调解劳动争议机制领导小组,通过流程制度的建立健全,为调解争议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不破不立。体制机制建设只是开始。

为打破“信息孤岛”,该区灵活运用区块链技术,让数据多跑路,工友少跑腿。

“将劳动争议调解形成的案件处理信息作为数据,工会、法院、人社、司法四部门进行案件调处,四部门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均同步备份与案件进展的信息‘区块’,经过调解最终将案件的信息反馈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参与案件的各方依次达成‘争议共识’和‘调解共识’。”岚山区总工会工作人员介绍说。

与之同时,为让新模式发挥新效应,该区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排布岚山区劳动争议调解室,通过向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区人民法院诉调中心、区人社局仲裁院、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以及企业职工较多的两个乡镇司法所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室,派驻工会值班律师,特色鲜明地向职工提供法律服务。

不仅如此,该区还分别通过区法院诉调中心的法院调解团队、区人社局仲裁院的仲裁员调解团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的援助团队、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的职工维权团队以及以上四部门签约合作的律师团队共五大团队的合力并“举”、线下线上齐发力,汇聚调解合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或萌芽状态,形成争议“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数据显示:自2020年8月份岚山区劳动争议调解区块链共享平台试运行以来,通过一案一立,线下“面对面”与线上“零距离”结合,共办结各类咨询、调解等案件100余例,给争议方降低50%的人力,有效畅通了维权渠道,提升了调解体系和调解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