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古代所谓的穷文富武是真的吗(它对应的一句话不经意间揭示着答案)

句子大全 2013-01-02 16:36:12
相关推荐

古代的穷文富武,每个人都朗朗上口,成为大众公认的,现实生活中的真理一般。常人皆言:中国自古就有穷文富武的说法,读书大多是穷苦一生,练武大多是荣华富贵。家徒四壁去读书,富甲一方去学武。

认为学文只要买几本书,跟私塾里学就行。而学武就不一样了,先得拜师、买兵器、吃肉、买马等等,巨额花费。这样自然形成了穷人通常学文,富人通常学武的情况。

穷文富武,其实是错的。这句话多出于武侠小说电影电视剧,豪气冲天,想着个人武力可以抵抗朝廷。殊不知这是小说,中国史书可从未写过,也未出现穷文富武的情况。

穷文富武,对应着中国古代一句接壤相反的话——文贵武贱。既然文贵武贱,为何富人还去费大功夫学武,能取得什么大收获吗?古代封建社会,推崇读书人,士农工商,读书人的地位排第一。

封建王朝,上至中央朝堂,下至地方官府,都是以文御武,以文制武。在汉代学武当游侠的人,大多是地痞无赖,常人看不起,官府大力打压这些社会不稳定因素。

宋代的武将和官兵地位更是地下,地痞、犯人、流民、盗匪、囚徒等去当兵。在古代学武只能从军当兵,给大富之家做家丁。有钱人家学武只是图了开心,一般而言都不会特意去学,认为这会拉低自己及家族地位。

穷文富武是将两者放在同等地位之下比较,但两者根本不是相同地位,古代“武”就是从军,在军中习武。问题是,古人有条件有能力有钱学武的话,第一要务就是学文,提高自己和家族的社会地位。

宋代之后,到晚清时,带兵打仗威名远扬的不都是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都是进士出身的文人吗?类似丁汝昌、刘步蟾这些将领,对于清朝统治者而言,死了就死了,没什么大不了。

因此穷文富武,根根本本是个伪命题。你学武有钱,碰上读书人在你家附近,还得亲自送钱到你家结交结交。七品文官地位可以高于四品武官。不是走投无路,或是家中传承,根本不会学武。学武就是得去拼死拼活,古人可不傻。

穷文富武对立着文贵武贱,想想古代那些事,就清楚了。文人读书人治理天下,能不给自己好处?经商有钱或是土豪财主,都想着子孙后辈学文有出息,可以在中央在地方,有地位说得上话。读书人就是古代统治阶级的预备役,武人去拼死拼活。

凡事得结合实际,思考思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