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文殊菩萨说的谜语 你猜得出来吗(「抽屉小故事013」)

句子大全 2009-12-16 07:05:21
相关推荐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是无数英雄与平凡人共同书写的。可有这样一群人,却似乎被深锁在了历史的抽屉里。本系列为大家带来佛系人那些不为人知的有趣故事。

作者自己是一个4岁半孩子的父亲,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小家伙喜欢上了猜谜语,也许孩子的天性就是这样,总想把不明白的搞清楚吧。

咱们今天的故事,也是与猜谜语有关,但是这出谜语的人,很不一般,是咱们佛教里面四大菩萨之一的文殊菩萨。谜语出给谁来猜呢,出给一位高僧大德来猜的,这位大德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无著文喜禅师。

话说唐朝末年,在一个贫苦的农家,一个漂亮的小男孩出生了。这孩子自小聪慧,很是讨人喜欢。但世道艰难,到了孩子7岁那年,这户人家不得已,便将孩子送到了寺庙。从此,寺庙里面便多了一个可爱的小沙弥。

寺里的国清禅师对这个可怜的孩子很是照顾,加上文喜自幼就很聪慧,国清禅师便把文喜时刻带在身边,让文喜当起了自己的书童,也方便国清禅师教文喜识字读经。

没想到唐武宗掀起了“会昌毁佛”运动,文喜也同当时许多僧人一样,被迫还俗了。但在国清禅师身边的几年,坚定了文喜出家的信心。6年后,遭到因果报应的唐武宗病逝,唐宣宗继位恢复了佛家的地位。

因为当时很多寺庙受到了严重破坏,文喜便在浙江齐峰寺重回了佛门。当时禅宗大德性空禅师来到了杭州的大慈山,文喜便慕名前往拜访性空禅师。性空禅师很是喜欢这个聪慧的少年沙弥,便仔细的观察了文喜的因缘,并建议文喜,既然已经学经多年,现在是时候可以外出云游,参访更多高僧大德了。

文喜得到开悟的性空禅师开示,自然不会怠慢,少年文喜便正式开始了他的行脚僧生涯。文喜一路北上,计划去参拜五台山的文殊菩萨。

这一天,文喜来到了五台山的金刚窟。从未到过五台山的文喜并不知道这里有哪些寺庙。走着走着,文喜赫然看见前面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来到寺门前,文喜看见蓝底金字的匾上写着“金刚窟般若寺”六个大字。

“般若即智慧,这金刚窟般若寺想必也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之一”,文喜想到这里,便打算敲门。这时,一位老翁牵着一头老黄牛也来到了寺门前,文喜便向老翁问起这般若寺的情况。老翁告诉文喜,自己与童子便是在这寺内修行,并邀请文喜入寺一叙。

只见老翁对着紧闭的寺门轻唤了一声:“均提。”片刻,寺门应声而开,一个紫衣的童子,对着老翁颔首致礼,便牵起老翁的大黄牛往后堂去了。

老翁带着文喜穿过走廊时,文喜看到这寺庙虽然不大,但金色的大殿甚是雄伟,大殿外,围墙内,郁郁葱葱的竹林令人感到格外的清爽。

文喜在老翁的带领下来到了法堂内坐定。文喜似乎还沉醉在这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中,老翁便先开口向文喜问道:“小僧人不知从何处来?”

文喜如实答道:“文喜从南方来五台山,准备礼拜文殊菩萨!”

老翁问:“现在南方的佛法住持得怎么样?”

文喜:“现在末法时代,南方严格奉持戒律的僧人比以往要少了。”

老翁:“那现在南方的寺庙一般有多少僧人呢?”

文喜:“现在南方的寺庙,僧人人数也不一定,有的小一点儿的寺庙两三百人,大的五六百人的也有。”

老翁微微点头,若有所思。

文喜向老翁问道:“请问老先生,这里的佛法住持得怎么样呢?”

老翁:“这里是龙蛇混杂,凡圣同居!”

文喜:“那这里有多少僧人呢?”

老翁微微一笑,道:“前三三,后三三。”

文喜一愣,不明白老翁这“前三三,后三三”是什么意思,便准备再问,刚要开口,紫衣童子正好送来了一盘点心,老翁便示意文喜先吃点心。

文喜毕竟是少年心性,一路走来也有些饿了,谢过老翁,文喜拿起点心便吃了起来。文喜只感到这是他从来也没有吃过的,最好吃的点心了。吃完点心,文喜感到莫名的神清气爽,自己的脑袋有种格外清醒的感觉,一路走来的疲乏竟也完全消失了。

老翁从紫衣童子送点心的盘子里,拿起了一个玻璃杯,问道:“南方有这个吗?”

在唐代,玻璃是很珍贵的东西,文喜如实回答:“没有。”

老翁故作诧异道:“那南方用什么喝茶呢?”

文喜这时感觉到,老翁是在借喝茶说禅机,毕竟老翁不可能不知道,没有这么贵重的玻璃杯,难道就不可以用土茶碗喝茶吗?

文喜默默思索着,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时,一缕夕阳的光照进了法堂,将这般若寺耀出了非比寻常的金色,原来,天色已经晚了。

于是文喜便向老翁问道:“今天天色已经晚了,我能否在寺里借住一晚呢?”

老翁微微摇头,坚定的说:“你虽然是少年僧人,但你还有执着心在,所以不能在寺里面留宿。”

文喜赶紧解释道:“我7岁出家,受戒已经很久了,已经破除了执着心了。”

老翁反问道:“你如果没有执着心,又何必受戒呢?”

文喜想想,不知道如何回答,便只好向老翁告辞离去。

紫衣童子将文喜送出了寺门一段路,临别,童子送给文喜一首偈子:“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心里无嗔是珍宝,无垢无染是真常。”

文喜谢过童子,嘴里默念此偈,心中有所感悟。突然,文喜想起一事,赶紧又问童子:“前三三,后三三,是多少?”

紫衣童子突然大喊一声:“大德!”

文喜本能的回答道:“在!”

“是多少?”紫衣童子竟反问道。

文喜一下子楞在了当场,紫衣童子见状用手一指,文喜见童子指向了般若寺的方向,便不明就里的转头看去。而文喜此刻看到的,只是幽幽山谷下的一片竹林而已,哪里还有什么金色庄严的般若寺。

文喜大惊,转过头来想再问童子,哪里还有什么紫衣童子的身影。文喜呆在原地,细细回想着般若寺、老翁和童子,猛地恍然大悟。原来是文殊菩萨示现呀,文喜回过神来,懊恼的对着般若寺的方向,郑重的礼拜起来。

后来,文喜禅师的心里面一直镌刻着文殊菩萨的谜语“前三三,后三三”,终于在多年以后的一天,文殊菩萨谜语的谜底自文喜禅师的心里蹦了出来,文喜禅师得道开悟了。

这个谜语后来又不知道被多少禅宗的大师参悟过,只要是参悟出来谜底的大师,都得道开悟了。但离奇的是,每一个因为这个谜语而开悟的禅宗大师,却从来不会把谜底告诉任何人。

因为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据说不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只要有人能解出这个谜语,就能得到无上的智慧。

作者其实听过这个故事有很多年了,但至今都不知道谜底是什么?如果有知道的朋友麻烦留言告知一下,如能让作者心得开悟,必定重谢,感激不尽!

(正文完)

关注《佛眼里的世界》,成为有故事的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佛眼里的世界

谢谢您的关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