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明代著作里的冤假错案:诗人被污“文字慷慨激昂(见敌军就投降”)

句子大全 2011-08-29 21:56:16
相关推荐

南朝诗人吴均的一首诗《胡无人行》: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初读这首诗,一下子被其中慷慨激昂和凛冽之气所感染。忍不住想要“酸”一下,这时候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译文:

啊!宝剑!你锋芒锐利,拿在手里寒光瑟瑟如此耀眼!

啊!战马!你身披铠甲,和我一起追击敌寇无往不利!

江南的八九月秋高气爽,塞外的田野却满是风霜。

好男儿保家卫国不惜战死沙场!哪怕披肝沥胆,奉于君尝!

如此豪迈的一首诗,乃是出自南北朝梁武帝时期的一位文人吴均之手。这位文人在当时十分有名,现存于时的神话志怪《续齐谐记》就是出自他的笔下,不熟悉这本书的名字不要紧。里面的故事肯定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比如“七月七日织女渡河会牛郎”,“五月五日作粽祭屈原”。

《梁书·吴均传》中曾将他的文字誉为“文体清拔有古气”,他的诗作也堪称音律和谐,颇具齐梁之风。他现存于世的有140多首诗歌,上面这首《胡无人行》便是其中一首。

古代文人很多在气节方面不输给身披铠甲的武将。

安史之乱之时,安禄山曾把王维关起来逼他给自己当官,王维不干,还写下了一首诗以明志。后来唐肃宗杀回长安,读到其中的“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时也是十分感念,将他官复原职。

“宋末四大家”的蒋捷,一生用诗词书抒发亡国之痛,在宋末的词坛独树一帜。他的《虞美人·听雨》中有一句“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江水茫茫孤鸿哀鸣全都表现在这几个字中。而且南宋亡国后他不愿意与元人为伍,隐居起来不再做官。

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介女诗人,却写出了须眉之辈没有的气概。南流颠簸,她曾经的幽怨婉转一扫而光,变为对国家的哀思和身世的感叹。

就连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清兵入关时也曾拉着钱谦益去跳秦淮河殉国。不争气的钱谦益来了一句“水凉,不能跳”,她气急败坏的自己去跳,幸而好多人阻拦才罢了此念想。

读上面这首《胡无人行》,是不是一下子就感觉到,吴均也是这等有气节的文人吧?

《说》:吴均七个字,差点把梁武帝气死

明代的时候,有个自称陶渊明后人的人,叫陶宗仪,他著了一本文言大丛书叫《说郛》。

书名源自“天地万物也,五经众说郛也”,说白了就是众说纷纭,道听途说。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叫“降为上计”。

话说梁武帝萧衍时曾经爆发“侯景之乱”,乃是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他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并迅速占领了都城建康。

侯景叛军渡江而来,10万大军集结城下,建康台城之上萧衍和诸位大臣都慌了手脚。梁武帝萧衍于是问各位大臣有没有御敌之术,各位大臣都慌忙低头不敢回答。梁武帝满心交集,目光扫到了吴均的身上。要知道吴均博古通今,还著有《齐春秋》。梁武帝寄希望他能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就问他:“吴均,你说说,有何良策?”

怎知道吴均说出了七个字,差点没把梁武帝气死,那就是“愚意愿速降为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从来都是听说“走为上计”,谁听过“降为上计”?梁武帝此时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吴均所写的那些慷慨激昂令人奋发的军旅之诗,也只是停留在文字上。

给吴均平个反

“侯景之乱”历史上确有其事,而至于“降为上计”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发生过无从考证。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梁武帝虽然不太喜欢吴均(他曾评价“吴均不均”),但这句话绝对不是他说的。

因为,公元520年,吴均就已经驾鹤西去,而“侯景之乱”发生在公元549年。既然死后29年的吴均不可能在国破之日跳出来给梁武帝出谋划策。

虽然他是否真的如他自己诗词写的那般“男儿不惜死”无从考证,但“降为上计”这顶帽子扣给他颇为不妥。虽然他死了1500多年了,还是忍不住给他平个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