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唐朝繁荣盛世的背后:文人墨客隐世(唐朝田园诗逐渐兴盛)

句子大全 2017-09-27 16:26:13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必须要提唐诗与宋词,唐诗的磅礴大气,放荡不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唐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一个重要的朝代,国力昌盛,文化璀璨,丝绸之路畅通且繁荣。

一番欣欣向荣的气象,将唐朝带入了盛世王朝的巅峰,唐朝的文化艺术成就颇高,除了诗歌、舞蹈、音乐、陶瓷等等都称得上封建王朝中的佼佼者。由于李唐统治者的开明,对于外族也是以开等自由的管理方式进行。

正是因为与外邦的交流与融合,最终使得唐朝的文化达到了历代王朝的较高成就,上文提及的唐诗,其中诗仙李白举世皆知。李白的诗作以磅礴的气势压倒众人,诗人杜甫的诗作也是流传至今的经典。

除了这些写实派的诗人之外,唐朝的诗歌中还有一派田园诗,一样是有着绝世佳作。田园诗人的代表人物有:孟浩然、范大成和祖咏等人,田园诗作中所表现出的隐世情绪十分浓厚,那么是什么造就了田园诗的兴盛呢?

一、诗词为何会在唐朝如此流行?

1、文化融合下的产物

唐朝的治国哲学是儒释道并存的状态,所以整个取仕的标准就是对“经诗赋”的考核,于是这就成为了社会上的潮流。毕竟想要考取功名摆脱现在的阶级束缚,就一定要熟读诗经歌赋。

这一切都为诗词的兴盛提供了基础。除了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还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李唐统治者的平等包容,使得域外文化也融入了唐朝自身的文化中,如此一来,诗词的风格也更加多样,更加开放和自由。

2、科举考试中要考诗赋和五言排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是因为唐朝的经济极大繁荣,最终使得文化也极快的发展了起来。人们生活富足,就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诗歌的发展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促成的。

由于唐朝的科举开创了“以诗取仕”的先河,所以想要晋升成为国家官员,一定要过诗词创作这一关。

史料记载,高祖武德四年,科举考试时的第一场就是考诗赋和五言排律。正是这种中央政权的教化,也为诗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诗词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很多派别

1、盛唐时诗词发展最快,田园诗在此时扩散开

唐朝初期和中期需要一大批贤能人士来填补地方官员的空白,科举制度虽好,却不能很快的解决问题。面对这个情况,唐朝统治者开始广招天下隐逸之士从政。

盛唐时,许多隐居于田间的文人墨客都有了入仕的机会。既然如此的重用诗人,那么诗风也一下子普及,那些寄情乡野的田园诗派就是这个时候快速发展起来。

2、晚唐时官场黑暗,那些文人无力改变时局,只好写诗隐喻

晚唐中原四分五裂,朝堂之上更是黑暗腐败,藩镇割据,百姓生活流离失所。像柳宗元这样的诗人积极的投入官场并且想改革来挽救时局,却无收效。

这时的文人就只好写诗来抒发自己的心绪,讽刺现实。另外一些不喜欢政治上的恶斗的文人墨客只能归于田野,过着“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的生活。

三、田园诗作的兴盛是时代格局的必然

1、遭遇到黑暗,却坚持自己的理想,这就是隐逸之风

唐朝晚期时政治时局越来越混乱,皇帝对于藩镇割据之势毫无办法,面对外族的侵扰也是无法反抗。许多文人看到这个情况,却也苦于无法处理。

最终只好隐逸在田野之中。面对这个时局,文人墨客只能将自己的心情寄情于山野之中,默默的坚持着自己的理想。

2、园林的修建也促成了田园诗派的扩散

唐朝的园林修建已经十分成熟了,经济发展快速,那些文人墨客或者是商人贵族都有精神享受的需要,所以园林修建蔚然成风。

唐朝的园林修建十分繁盛,仅仅洛阳城就有千余座园林。而园林的增加,使得田园派诗人有了咏诵的对象。著名的诗作有《南园十三首》、《晚晴》等

唐朝的诗歌十分著名,而我们或许忽略了田园诗派的存在,而正是那些隐居于田野的文人墨客给诗词创作带来了新的风格。

他们不满于当时社会的阴暗,以自己的方式抨击时事,同时将自己的心绪寄情于田园。

这种看似超然物外的行为,实际上不同流合污,坚持自己内心的理想的一种精神状态。田园诗的兴盛是唐朝各个时期社会状况的变化,也是文人墨客依据时局不同想要表现的理念不同而进行的诗风变化。所以说,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一个晴雨表。

参考文献:《新唐书》、《全唐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