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论语》:明白待人温和的可贵(以和顺自然处事)

句子大全 2014-08-09 17:09:47
相关推荐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所表达的都是“和”这一个智慧,对于人生的影响。

当做到“和气”的时候,能与人和睦相处,与他人和谐共存,才是人生最好的一种状态。

生活中有一些特别偏激,自命清高,而且还有一种人情绪无常,容易因为自己的情绪冲动而做出了很多错误的事情。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的人生是非常吃亏的,因为不善于利用以和为贵的特质,来让自己在这个时代生存,从而导致自己的人生陷入一个被动的局面。

现在这样一个时代,就是一个团队协同的时代,单打独斗很难走的长远。只有以和为贵,以和气与他人共存的时候,才能真正的在这样一个时代无往而不利。

最初的时候,“和”是儒家中提倡的一个伦理政治和社会的原则。

在论语之中,就有这样一句话: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子说,礼仪的效用是以和顺自然为可贵,前代王道之治要中以此为最好,大事小事,国事家事无所例外,如此而有所行不通的事,只是徒知和为贵,而一味追求,不懂得用礼节来节制约束,自然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在《论语》中就说凡事讲究和谐,以和谐为和谐,但是也是要受到礼文的约束,否则这是行不通的。以礼仪节文,能使事情恰到好处,以和为贵的状态秉持,使事情更加的和谐。这个就是我们一直所提倡的和为贵的道理。

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对于我们的家庭来说,当家庭出现矛盾,很多人之间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提倡以和谐团结为主,家和万事兴嘛。如果说只是在硬性上强调和谐,但是矛盾本身是存在的。

如果说一味的去提倡和谐,而忽略了矛盾本身,这个也是不妥善的,这也不利于建立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

就好像在儒家中所说的,凡事讲究和谐,但是也要受到某一方面的约束和平衡,否则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喜怒哀乐这些情感,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当表现出来的时候就叫做和。

这就是喜怒哀乐的发与未发的状态,其实在这里所谓的中就是一个未发的意思。《中庸》中说喜怒哀乐发与未发都是要合乎正道,而这里所说的就是内心保持平静,内心保持一种适度。

在《中庸》中所说,也把“和”的道理用在控制自我情感之上。

所说的喜怒哀乐,是本身的情绪思维,但是你遇见事情的时候,不要遇见开心的事情就喜形于色。遇见不高兴的事情,就勃然大怒,过度的悲伤。而要适当的引导自己的情感,让自己的情感表现得更加合理,恰到好处,这才是和。这就是和对于一个人个人情绪指导的一个魅力。

孔子说: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其实这就是和的一个最高境界,是内心当中的一个不偏不倚。

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其实这都是很重要的一个修炼的状态,这就是现在很多心理学所提出的一个情商,就是所谓控制自我情绪的一个能力。

让自己的状态达到和的状态,当自己产生情绪的时候,不要喜怒形于色。我们可以保留着最基本的一个情感的状态。

比如说《中庸》中所说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是正常的情感,但是不要让这个正常的情感,偏离了应有的一个尺度。

如果说你不懂得控制,任由这样一些情感,在生活中释放。遇见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就勃然大怒,大发雷霆,这样很容易因为你的情绪,而导致事件陷入更糟糕的状态之中,也会因此而伤了你和他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得不偿失的一种状态。

所以内心有一种和气,外在有一种待人温和,是很好的一种智慧,这也是儒学的一种魅力。

以和气存在,能够缓和你和他人之间的关系,达到一个平衡。共同成长,共同存在的一个状态。

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其实在社会中最吃亏的一种人,就是偏激的人。他们无法用和气和他人生存,也会让自己成了孤立无援的人。

懂得控制自我的情感,达到孔子所说“和”的一个境界,才是“和”带给我们最好的一种智慧。

本文由国学人生原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