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杜甫一个千古名句 苏轼黄庭坚自叹不如(李煜却随手改出更高境界)

句子大全 2007-12-28 16:14:10
相关推荐

杜甫一个千古名句,苏轼黄庭坚自叹不如,李煜却随手改出更高境界

唐代是诗歌的时代,唐代也是李杜的天下。李白洒脱自如,杜甫沉郁顿挫,两人的不同风格铸就了唐代诗篇的不同篇章,风格迥异但却都颇有意味。

在这其中,李白的长诗、杜甫的七律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杜甫的七律,不但内容深刻,同时格律齐整,可谓唐文学殿堂中的精品之作。

杜甫一生作诗很多,七律大约有155首,其中一首《曲江对雨》的一个千古名句,却跨过百年产生了不同的故事和火花。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曲江对雨》唐 杜甫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以这首诗为开头,产生了"宋代四才子补缺字"的故事:

宋代著名才子苏轼、黄庭坚、秦观、佛印情趣相投,经常结伴游玩。一次,四人游一寺院,见墙壁上题有杜甫的《曲江对雨》诗,但其中"林花著雨胭脂X"句的最后一字字迹模糊,看不清楚,四人便商议要为这个字补缺。

苏轼才思敏捷,率先吟道:"林花著雨胭脂润。"黄庭坚则吟:"林花著雨胭脂老。"秦观紧接着说:"还是"林花著雨胭脂嫩"为妙。"佛印修行到家,缓缓念出"林花著雨胭脂落"。

四个人都觉得自己补的最好,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请方丈评理。方丈一看四人都不好"惹",干脆找来杜甫原句,发现其用的是"湿"字。

四大才子仔细揣摩品味,发现杜甫所用"湿"字确实更妙:将"润"的形表、"老"的衰情、"嫩"的色质、"落"的姿态都包容了。四人自叹不如,佩服杜甫观察事物的细致,遣词炼字的匠心。

然而,宋代这四大才子估计当时还不知道,在百年前的南唐时期,有一位皇帝,曾引用杜甫的这句诗,随手改在自己的词中,道出了更高的境界。

这位皇帝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作为一个君王,可以说是个笑话,连欧阳修等人都看不起他;但是作为一个词人,他的高度却是众人敬仰的,非一般的文人可比,就比如一首《相见欢》,全篇没有一个愁字,但是却表达出了心中的万苦千愁: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信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了,"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这一句,正是从杜甫的《曲江对雨》诗中点化而出。

杜甫的诗已经写得够好了,后来李煜将它变成了"胭脂泪,相留醉。"本来只是胭脂湿,现在变成了胭脂泪。我们都能想象得到,在这寒雨当中,那红花的萧瑟之感,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如此巧妙的改动,把杜甫的千古名句所表达出的意境,碎片化了。这样的改动带来的结果,就是这首词无论在名气上,还是在意境上,都要完胜杜甫的原诗,被后世称赞。

这样高明的用词,怪不得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写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千古词帝——李煜当之无愧!

但是纵观当下为什么现代的人,为什么写不出朗朗上口的古诗呢?我想在我的直观印象里,我们现代的人接触古诗太少了

突然想起《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蒙曼问的一个问题: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关心的是现实,那么读诗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关于这个问题用叶嘉莹先生的话说来解答就是:凡是能表达的,无一不是读万卷书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读够多,说起来、写起来自然也就“下笔如有神”了。

蒙曼在节目中这样回答的:

读诗的现实意义其实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跳出来,看的时候,现实会以一种更加明确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人生就有一个超越感,人生只有超越才能对现实有最重要的帮助。

为什么向大家推荐中国诗词大会这本书

市面上有很多的诗词读本,但大部分都是诗词加译文的形式,很多人读完依旧是不太明白里面的含义

《中国诗词大会》不但诗词量丰富,里面不光包含着陆游的诗词,书中还加入了唐诗,宋词,等多元素,里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注释。

不光如此里面还选择经典作品和名言警句,详细进行注释解读,像古典诗词中常用字春、夏、秋、冬、凤、花、雪、月等为索引。

不用担心我们关于阅读并不太理解,而感到苦恼,而且不光大人可以看,孩子也可以阅读,有很好的启蒙作用,内容简洁易懂。

都说童年时读书的最佳时期,对于孩子的古诗培养我们起着重要的作用

全套书原价是268元,现在仅需99元即可,只不是我们平常两包烟的价格,但是用一包烟钱的价格,换我们对于古诗词的进一步理解,以及探索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不是很值得的嘛!

感兴趣的朋友即刻点击下方链接进行购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