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了解台湾流行语“唐山过台湾”含义(带给你无限遐想)

句子大全 2007-10-29 12:52:25
相关推荐

“唐山过台湾”是一句在台湾经常使用的话。那么,这句话指的是什么意思呢?总的说来,“唐山过台湾”,是指历史上由祖国大陆向台湾岛的移民活动。清代《台湾志略》一书记载:“台湾人称内地为唐山,内地人曰唐人。”由此可知,“唐山”就是台湾人对祖国大陆的称呼。

福建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台湾岛是一个会飘动的海岛,海龙王用一条巨大的锁链将它栓在东海岸边的一个大石柱上,成为大陆的半岛。福建沿海居民多往返或栖息在半岛上,以捕鱼为生。早年时,太平洋上的鲨鱼群经常游到半岛边觅食。一次,一个大鲨鱼群想从半岛边南下,被半岛挡住,一条鲨鱼摇动起尾巴,一下子击断了大锁链。于是,半岛从此与大陆分开,向中国东方漂移。

此事惊动了海中诸神,纷纷向海龙王报告,海龙王即令两位年轻力壮的海神拿着大海叉把鲨鱼精刺死,又从湄洲湾取来64只塔螺,抛入海中,塔螺转眼变成为巨大的钉子,系住被打断的锁链,把飘向太平洋的半岛牢牢固定下来。这个半岛便是人们后来看到的台湾岛,那64根钉子后来也慢慢成了64个小岛,就是今天的澎湖64屿。这个传说虽然不是历史实际,但所表露出的情感和意愿却是历史的真实。它是台湾与祖国大陆人民骨肉之情的自然外化,反映出海峡两岸人民渴望骨肉团聚的强烈愿望。

现在台湾人仍把回祖国大陆叫“回唐山”,一些年纪稍长的人每当与晚辈闲话家常、提到祖辈到台湾开基创业的事时,总忘不了说一句“我们的祖先是从唐山来的”,以此来表达缅怀祖先、不忘本源的情感。在台湾移民的后代中,至今还保留着祖国大陆上传统的“念祖”和遥祭祖宗的习俗。这种祭祖活动通常有大型和小型之分:小型祭祖是各家在自己祖宗(三代以内)去世的日子烧香摆贡品进行祭拜,以寄托哀思。

大型祭祖活动多选择在清明或中秋前后进行,又称祠祭,或春祭、秋祭。届时须汇聚同宗同族人一起在宗祠里举行。所祭的列祖列宗有“开台祖”和“唐山祖”之分,其中“开台祖”是指最早到台 湾垦殖的第一代开基始祖,“唐山祖”指本姓本宗在祖国大陆的始祖,可以是最先迁居于某地的祖先,也可以指该姓的肇姓始祖。那么,为什么台湾人称祖国大陆为“唐山”、称内地人为“唐人“称祖先为“唐山祖”呢?其实,这些都与历史上由中原地区向福建的人口大迁徙有关。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台湾人大多数来自福建,而福建人又多数是古代中原移民的后裔。闽、台地区大多数家谱中都赫然标注着“先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再对照家谱中的“世系表”,也会发现他们的祖先多半都是唐代以来由河南固始县直接南下入闽的。固始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北麓的长江、淮河之间,唐代属光州管辖,是古代由中原向江南地区移民的重要通道和集散地。

1953年,台湾当局户籍调查统计发现在人口500户以上的100个姓氏中,有63姓的族谱明确记载了他们的先祖来自光州固始。这63姓共计67万户,占台湾总户数的80.9%。1988年,台湾出版了《台湾族谱目录》,共收录了200多个姓氏的一万多部家谱,其中大多数姓氏的家谱上说自己的开基始祖来自中原。台湾文献委员会对台湾十大姓的堂号源流进行考察发现,大多数堂号源于中原地区。由此可见,台湾人与祖国大陆的血缘关系是密切的,他们大多数人的远祖都来自大陆的中原地区,经历了从中原到福建再到台湾的迁徒过程。

福建省所在的东南沿海地区,古时候是闽越人居住的地方,那时因人烟稀少,曾被内地人视为“蛮荒之地”。东汉末年,整个闽中仅设置五个县,而同一时期的中原地区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西晋永嘉年间,由于爆发“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动荡,为避兵乱,中原百姓大量外迁,迁徙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东南沿海地区,其中的一些还迁到福建。对此,史书上也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林、黄、陈、郑、詹、邱、胡、胡是也”。其实,晋代迁入福建的中原移民还有张、刘、杨、梁、钟、温等姓。这些中原世族和平民百姓南下入闽,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对闽越地区的开发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今天福州的晋安河、泉州的晋江、洛阳桥等地名,都是这些移民留下的历史印痕。

除了晋代大移民外,历史上由中原向福建移民影响最大的发生在唐代,主要有两次,分别与来自光州固始的陈元光和王审知有关。陈元光不仅被闽南人当作守护神,称为“开漳圣王”或“陈圣王”,而且也一直受到台湾人的敬仰,仅陈圣王庙就多达一百余座。王审知也是一位在台湾极受尊崇的人。另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由于这两次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的移民都发生在唐代,对当时地处边远的闽地而言,“唐人”自然也就成为中原人的称谓。台湾人之所以称内地人为“唐人”、称祖国大陆为“唐山”,就是这种历史称谓的延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