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秋天了 让古代文豪们PK悲秋与喜秋(你觉得哪边能赢)

句子大全 2009-09-03 03:22:12
相关推荐

秋,在古代文豪们的笔下,十分特别。

它不像春、夏、冬。大家对这三个季节有着大致相当的情感认同:春天寒意渐退,种子发芽、花开四方,代表愉悦、希望;夏天升温炙热,草木繁盛、夏花烂漫,代表热情、成长;冬天寒气逼人,叶黄树枯、断垣残雪,代表萧条、寒冷。

秋就不一样。它既有“”悲哉,秋之气也!”的悲秋之论,亦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喜秋之谈。秋天,在古代文豪们的诗词中、文章里有着截然不同的模样。

大文豪们凭借着自我喜好,赞美秋、排斥秋,如果让喜秋与悲秋的古代文豪们PK,会是怎样的局面?

悲秋可以追溯到《诗经》。它其中的一首《蒹葭》这样写秋之景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芦苇茫茫一片,露水已结成霜,诗人期盼的那个人儿,在水的另一边。秋的冷寂与落寞,萧瑟与凄美就在这芦苇、霜冻与等待中展露。

要说把悲秋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的,那还是得数宋玉了。他可以说是“悲秋”鼻祖。在中国文学史上,宋玉开启了中国文人悲秋情绪的先河。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这位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的屈原的学生,才华不输样貌。不仅长得俊俏,诗词歌赋也写得一级棒。他在《九辩》中写道: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开头就用一个感叹句,为秋定下了萧瑟、悲凉的基调。第二句描绘了秋天凄凉的具体景象:草木摇落衰败。第三句更是悲秋经典,用自己的主观感受说悲凉之秋就如同一个人在远行,又如同与朋友分离。

也有人说,宋玉之悲秋,不只是对秋季万木凋落、山川萧瑟的惋惜与惆怅,也是他对自我惨淡人生失意彷徨的痛心与悲怆,更是对衰败国度的忧伤与怨愤。

从宋玉之后,悲秋就一直是诗文家喜爱的题材。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曹植的《秋思赋》,曹丕的《燕歌行》等等,此后,历经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诗词、文章中悲秋之风始终弥漫不散。

比如:悲秋自然也少不了“诗圣”杜甫,这位常年旅居他乡、客死他乡的不幸诗人,他含泪写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沉重的悲秋情愫呼之欲出。他的悲秋之中有“多病之悲”、“旅居他乡之悲”、“忧国忧民之悲”……最终,都是“秋”背下了“悲伤”的锅。

悲秋的文豪还有很多,暂且放一放,多了怕自己也跟着“伤秋”起来。

一起来看看“喜秋”。

刘禹锡的那首脍炙人口的《秋词》一定是第一时间涌上心头: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自古以来秋天就是悲凉寂寥的代名词,而刘禹锡却认为:秋天的朝气和生机要胜过春天。你看那万里晴空,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看看,这是何等的胸怀与气概,一个阳光、具有浪漫情怀的男人形象立即展现在了世人面前。据史料记载,《秋词》还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这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个阳光诗人的乐观向上的待人处世之道。

南宋文学家杨万里的《秋凉晚步》写道: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人们以为秋气让人悲哀,其实未必是这样。轻微有一点寒意,正是宜人的季节。绿池中的荷花虽然已经落尽,但却还长出了新的如同小铜钱的叶片来。整首诗洋溢着对秋的赞美之情。读者感受到的是秋天的勃勃生机和孕育的新的希望。

感触最深的,还是偶像苏轼的《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他劝慰朋友刘景文,竟是从自古有着悲情色彩的秋之景入手,写出了秋的“荷尽”、“菊残“萧瑟残败之景,更写出了秋的傲骨铮铮、秋的硕果累累。通过描写秋之收获、坚强与希望,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乐观豁达、努力向上。

大文豪王维也坐不住了。他吟唱起了《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当然,关于“喜秋“,依然还有很多名篇名句。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看着大文豪们这些作品,觉得甚是可爱。

这场关于“悲秋“与”喜秋“的pk赛,注定难定输赢,难分伯仲。无论怎样,对于秋,古人的情感是丰富的,就像那层林尽染,五彩缤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