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如何轻松写出一篇好的历史文章:掌握5个基本原则(4种写作模式)

句子大全 2020-11-11 12:39:22
相关推荐

对于历史领域的作者来说,想要写出一篇优秀的、高质量的历史文章,是每一位作者的愿望。可是,有很多朋友在面对一堆史料和信息时,想写,却常常感到无从下手。

也有许多朋友羡慕我在头条上获得了很多次青云奖,问我是否有什么秘诀。今天,我就通过《历史写作简明指南》这本书,再结合自己一年来在头条上写作的经验,告诉大家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高质量的历史文章。

《历史写作简明指南》这本书的原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小说家理查德·马里厄斯,后来美国东田纳西州立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梅尔文·E.佩吉在后面增加了一些新技术、新科学应用方面的部分。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则是:教大家如何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和写作。

相信大多数朋友在开始学习写历史方面的文章时,肯定跟我一样都去看过这本书。不过,虽然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关于历史写作的入门书,但是,由于这本书当时是针对大学历史系的学生来写的,所以,对于历史写作小白来说,还是会有许多朋友会跟我当初一样,即使看了也不知道如何写。毕竟,许多爱好写作的朋友,并不具有历史或其它专业的大学学历。

经过我一年来在头条上的写作经验,如今重新再来看这本书,发现作者理查德·马里厄期在书中提出的5个基本原则,4种写作模式,如果我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它,那么,即使是写作小白,也可以写出一篇好的历史文章来。

接下来,有兴趣的写作小白可以跟我来一起来学一学这5个基本原则,4种写作模式:

第一个基本原则:每一篇好的历史文章应该紧紧围绕着一个主题

“主题”是什么?我们在小学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每次在读完一篇课文以后,都会要求我们提炼出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而这个中心思想,就是这篇课文的主题。

我们写作也是一样,在我们开始打算写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第一步就要确立一个主题,也就是我们要准备写哪方面的主要内容。就像以前我们上学老师在作文课堂上,通常会指定一个题目让我们去写,而这个题目就是这篇作文的主题。

明白了什么是主题,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确定一个好的主题呢?

对于以前老师给我们的作文题目,我们总是期望能写出一篇让老师十分赞赏的文章来,同样,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历史学中找到一个有趣的话题来写。

比如,我们湖南人喜欢吃辣椒,我们就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是什么时候有辣椒的?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再比如,我们看历史影视剧的时候,会看到很多漂亮的古装,由此,我们也可以思考:古代服装是如何变迁的?各个朝代的服装又有什么区别?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可以想象出很多。

对于我们写作者来说,对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历史文献资料等,都应该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而这颗好奇心会促使你自然而然地想出很多问题。

当然,对于能否找到自己的话题与你对材料所了解的程度有很大关系。所以,写作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你掌握的材料越多,所写的话题也就会更多。

另外,在选择一个主题的时候,写作小白同时也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选择的问题不能过于宽泛,二就是选择的问题不能太大众化。

比如,对于中国经济史,就是一个很宽泛的主题,涉及的各个朝代很多,所以,我们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个朝代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写出一篇文章。

再比如,宋代著名的才女李清照,关于她的历史很多人都已经了解了,也有很多人写过了,如果你现在还选择写她的一般经历,就不是一个很新颖的话题了,也不会再受欢迎。但如果我们以李清照的经历,重新思考一下她所处的宋代女性的地位、文化水平方面的问题,就又会是一个新颖的话题了。

所以,确定一个好的主题将是你写出一篇好的历史文章的开始。而且,保持一个清晰的关注点,也有利于你在文章的结尾有一个呼应。

第二个基本原则:历史文章应该有一个清楚陈述的论点

读者在知道了你的大体主题以后,接下来,你就应该让他们知道你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和你的论点。

因为,历史事件它只发生一次,由于年代久远,所以,我们在写历史文章时,为了要让读者知道这件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就必须要提供一些数据,提出一个论点,来解决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即主题)。

所以,为了让你的论点使读者可信,那么,你就需要展示出一些能够支撑你观点的证据。当然,文章中简单的史料堆积罗列,是很难写成一篇好的历史文章,也不会形成一个论点。我们应当把所了解的信息资料,通过一种好的方式,把它们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清晰论点,而这个论点也是你文章的主题。

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写作方式把历史资料串联起来呢?作者在《历史写简明指南》这本书中提出了4种写作模式,你可以任选一种适合自己的模式,从而展开论述。

这4种写作模式就是:叙述、描述、说明、说服。

1,叙述:叙述一般包括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叙述就是按照这六大要素,把发生的事情按照发展的顺序,一个事件接着另一个事件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

其实讲故事也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一个好的叙述通常有一个好的开头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你可以使用一个短小精悍的引文,让读者在这个小故事中得到一些信息。当然,如果你接下来不打算引用的材料,文章的开始就不必引入它。

所有的叙述都应该有一个高潮部分,而这个故事的高潮部分将所有的线索都融合到一起,使文章前面提出的问题得到了解释,让读者感觉得你兑现了你许在前面的承诺。

而通常,故事的高潮也接近了故事的结尾,因为,历史文章它不同于其它故事,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去渲染背景,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可以去除掉,我们只需要很清楚地阐明了事件的事实,达到想要的结论就可以了。

叙述写作模式是我们最基本、最直白、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描述:描述就是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叙述,使人或物显得更加形象生动,给人在感官上一种体验,以点燃读者的想象力,把他们吸引到你要讲的事件当中去。

比如,史景迁在他研究17世纪乡村人生存状况的著作《王氏之死》中就有一段描述:

“1668年7月25日,郯城县发生了地震……城镇里的房屋开始晃动,树木先是有节奏地摇摆,然后是更厉害地甩来甩去,树梢都快碰到了地上……街道和房屋地下开了很大的裂口,水从地下喷射出来,高达二十多英尺……地震如同来时的那样突然走了,大地静止下来。水退了,地上留着边缘带着泥沙的裂缝……”

史景迁这段生动的描述,仿佛地震发生后,像放电视一样清晰地展现在你的眼前。

但要记住,在你描述的时候,千万不能捏造事实制造奇幻情景来吸引读者,对于历史来说,那是不真诚的表现。

3.说明:所谓说明,就是解释和分析。

比如,哲学的观点、事件的起因、决定的意义、参与者的动机等等。

当你在文中开始解释原因和影响或一个事件与思想的意义时,你就是在使用一种说明的写作模式了。

当然,说明的写作模式也会与其他很多写作模式共同存在于一篇文章当中。

比如,一些历史文章,在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的同时,也会告诉读者为什么会发生。

说明性写作一般运用在“史学史”上,它对于理解史学家们在思考一个话题和它的推论时,所使用的证据与论据有很大的帮助。

这类文章我们在很多论文中可以看到,大家可以去网上找些看看。

4,说服:就是当其中一个话题需要选择一个立场时,你可以用证据来说服你的读者接受你的观点。

大家在使用这个写作模式时,所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史料论据时,不能把你所知道的史料知识一股脑地全写进文章里。

就像作者在文中说的:只有没有经验的作者才会将他们知道的所有东西都写进文章当中,就像煲汤一样,放的食材越多越好。

所以,抓住主题,用最少的文字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的文章才更有说服力。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发现:论点是写作模式的基础,也是一篇文章的重中之重。

而且,我们的论点始终不能离题,要紧紧围绕着主题,确定文章中的所有部分都为主题而服务,并且确定读者知道文中的内容与主题的联系。

第三个基本原则:历史文章是建立在公认的史据上的。

美国历史学家J.H.赫克斯特说:“历史是一种程序化的、自洽的对于人类过去的解释,并且力求准确无误。”

只要你开始从事历史写作了,大家都会知道,历史是真实的,它不同于虚构小说,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你必须给读者一个相信你的理由,而一个可信的史据,可以让你获得写好文章的自信。

在引用史据的同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必须在所有能够获得的史料中做出选择,判断出哪些是可靠的,哪些是不可靠的。

2,当你在写历史文章时,注意一定要给你在文章当中所有引用的史料做出合适的注明。

比如,2000年,美国贝里尔教授写了一本书《武装化的美国:一个国家枪文化的起源》,这本书的主题就是:“美国的"枪文化"是来自一个内战后发展的产物”,获得了当时美国史学界的一个最高奖项“班克罗夫特”奖。但是,许多历史学家并不同意贝里尔教授的这个观点,于是找出了许多不正确的档案文献中的不正确引用,史据不充分。最终,奖项被班克罗夫特奖的委员们撤销了。

所以,从贝里尔教授的这个事例当中,我们明白了对史料进行正确地引用是多么地重要,对于任何一个历史课题我们都应该要严谨地对待。

对于历史资料获得的方式我们有两种,一种就是“原始资料”,另一种就是“二手资料”。

原始资料就是指调查某件事物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通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所谓二手资料则是历史学家或其他某个人的作品。通过阅读二手资料,我们可以看看历史学家们是怎样来佐证史料的,但我们通常要注意判断它的真实可靠性。

很多人也会问,我该怎样去获得那些“原始资料”和“二手资料”?

当我们确定了一篇文章的主题以后,我们就不得为阅读重新拟定一个方向。但是,我们在阅读这些资料时,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并随时写下你自己的评论和观点。图书馆、历史类公众号、历史类期刊、各种网络平台……等,都是你获得历史史料的最佳途径。

作者在书中说:“好的历史学家总是先阅读,根据阅读提出问题,再次阅读,然后再试着将思路捋顺。”

当你心中开始有了主要的论点时,你的直觉便会指引你构建出一个结构大纲,完成一篇初具雏形的草稿。

第四个基本原则:历史文章中应该要反映出作者客观公正的思想。

具有公正客观的思想则是指作者在写历史的时候,不能只简单地找些资料,做些拼凑。而应当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人云亦云,经常会提出一些新鲜有趣的东西。

比如,有些人在准备写一篇历史文章时,就只是从各个不同的地方摘抄些资料,然后进行一些简单的文字加工,复述着别人已经讲了上百次的故事,没有一个崭新的观点。所以,这样的文章当然是没有任何思想的。

我们在阅读许多历史学家的著作时,可以发现,不同的作家对历史就会有不同的解释方式,这种对同一事件,具有不同的看法的原因,有时也许是因为一个新的史据,有时会因为他们对于史据持有不同的思考。

美国历史作家玛格丽特·雅格布曾经说:“与其说史家经常修改历史知识,不如说他们将当代的看法注入到了历史之中。”

比如:美国卡米拉·汤森有一篇文章《埋葬白色之神:对于征服墨西哥的新观点》发表在《美国历史评论上》,说的是,一位名叫弗朗西斯科·洛佩兹·戈马拉的牧师,1552年,出版了一本解释征服墨西哥事件的书,书里面声称“墨西哥人曾相信征服者是神。”这个观点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被许多人重述。但是,又出现另一个版本得到了大家的信服:说墨西哥一直信仰“羽蛇神”,而且羽蛇神很久以前就消失在东方了,但承诺某一天会从东方回来,而正好“科尔特斯”那一年从东海岸出现,征服了那里,被虔诚的印第安人当作了羽蛇神。

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那些土著的墨西哥人认为新来的征服者是神,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在征服墨西哥之前,有一个羽蛇神会从东方再次出现的传说。但这种解释至今还存在,并受到大家的认可。

汤森教授在这篇文章里说明了,历史学家是怎样将自己的新观点带到文章当中的,并肯定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这样。因为,承认学界当中存在不同的观点并不会削弱你的观点,向读者展示与学界不同的观点,同样也不会让你失去读者。

相反,具有客观公正的思想,诚实地对待相反的观点,更能得到读者们的信任。

第五个基本原则:将历史文章明确地写给心中预期的读者。

在你开始写一篇历史文章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意味着读者们将参与你的这场历史对话。所以,我们也要考虑读者的感受。

对于我们的读者对象,他们并不是历史领域的专家,我们主要的原则,就是要不停的思考你需要告诉读者什么,以及什么已经是读者知道的知识。

比如,你不必告诉他们李白是唐朝的著名诗人,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这样会让他们感到无聊。另外,对于文章中所引用的人物,如果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都应该给出解释,好让他们得到更好的理解。

如果你确定了你心中预期的读者是一些历史爱好者,那么,你就不能写关于情感类、育儿类、职场类等其它领域类的文章,这也是每一位写作者对自己,同时也是对读者负责的一种态度。

最后,当我们的观点被证实以后,请别忘了:一个与开头相呼应的关于此事件或思想的意义的总结是唯一必需的了。

在文章写完以后,我们还要再次问自己:这是否能代表我自己原创的作品?那么,对照本书的作者理查德·马里厄斯教给我们的五个基本原则再仔细修改几遍,从而写出一篇优质的历史文章来。

对于这一篇关于历史领域方面的写作方法,其实也是适合其它领域的,而写作本身也是一场修行,所有美好的结局都需要我们坚持和努力,只有在经历过无数失败、积累,你才有可能在某一天厚积薄发,一飞冲天!

我们始终要明白:报无数个写作班,学无数种写作方法,都不如我们自己的行动来得更有效!别人的方法只是让你少走一些弯路,自己坚持不断地写下去,才是让你成功的最好方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