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水之韵:我们与水有缘|三峡工程科技馆设计文案①

句子大全 2015-04-22 00:15:37
相关推荐

【展馆主题】水之韵:三峡壮歌

【展馆定位】水资源认知 水资源开发

【设计理念】与水为伴 逐水兴利 人水和谐

【展馆品质】亲和力 震撼力 凝聚力

独特性 观赏性 权威性

高科技 高层次 高品位

【展示手法】平面立体交叉 多媒体互助 全方位拓展

【参展对象】高层管理者 智识人群 青少年学生

【追求目标】认知水资源 感悟母亲河 理解三峡工程

【特别说明】1.主题名和各章节版块名乃设计文案需要,便于理念提升和领导审阅,实际是不存在的。2.画面展示乃设计思路及版块内容考量,均属提示性文字推介与解读, 看似很长,实际演示所占空间不大。

序曲:龙图腾

【画面展示】古老长江是条龙:龙头是上海,龙尾是重庆,两只龙爪是洞庭湖和鄱阳湖(整个展厅地底呈现)。龙翔华夏,山河巨变——

龙脊:三峡拦洪,“水涨船高”;三峡泄洪,“狂龙奔江”

龙尾:山城重庆的“前世今生”

龙腹:“九省通衢”的“昨日今天”

龙头:大上海之“旧貌新颜”

导言:我们与水有缘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图腾是炎黄子孙骄傲与梦想。

发源于唐古拉山脉宛若飞天狂龙的长江,奔青藏,跑滇川、入湘鄂……千迴百转流经11个省市,浩浩荡荡注入东海。

它呈现在您面前的雄姿,正是“中华龙”的逼真形象。

长江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它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

同黄河一样,长江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太一生水”,水哺育人类繁衍生息。

“濒水而居”,水见证人类文明进步。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水患频仍。人们享受水之恩惠,亦感悟水之危害。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有关中国洪灾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297年。

千百年來,黄河决口之害,令人触目惊心。

长江是一条雨洪河流,上、中、下游均有洪水灾害。长江干流上,两千多年来可考证的特大洪水便有4次。其中,1870年洪灾最为惨重。

管子云:“善为国者必先除五害。水一害也,旱一害也,风雾雹霜一害也,厉一害也,火一害也,此谓五害。五害之属水为大。”

泱泱中华,在历代帝王眼里,“治水”犹如治国,民族忧患意识强烈。

浩浩大江,在历代政治家心中,“治水”已成符号,“治水文明”由此生焉。

第一篇章:水之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太一生水,水哺育人类繁衍生息

我国古代思想家创立之“五行”说,水列五行之首。水的象征意义是混沌,“阴阳五行生于水”, “水为万物之先,水是生命之源。文化是生命的表征,水也是文化之源”。

【设计理念】全息图,太极阴阳鱼演化宇宙混沌初开。

【画面展示】shàng shàn ruò shuǐ(拼音“上善若水”)

1993年10月,湖北荆门市郭店村楚墓,出土了18篇竹简。其中一篇楚简仅305字,被定名为《 太一生水》 ,其内涵丰富而深奥。开篇写道:“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

《太一生水》 反映了水在“天地”生成过程中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

濒水而居,水见证人类文明进步

在江之浒,在河之滨,每一个水系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都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于是,中华文化学上有了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三星堆文化、大溪文化、良渚文化……

【设计理念】以科技手段,展开古籍文献,诠释立体长江。

【画面展示】追溯中华民族文明史,古代原始民族部落大多起源于水。

我国第一部介绍水系的专著是《水经》,隋朝郦道元顷毕生精力阐释这部《水经》。

《国语·晋语》称:“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山海经·海内经》载:黄帝之子昌意“娶于蜀山氏”, “降居若水”而生颛顼;炎帝之玄孙“祝融降处于江水”; “三苗之居,左有彭螽之波,右有洞庭之水”;

《史记·楚世家》曰:先楚王“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立所生之子为王,三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

穿越,神奇的黄陵背斜(地质)

古代的长江向西流,是当时的地质构造决定的。距今大约2亿年前,三峡地区曾是古地中海的西部海湾,现今的秭归就位于地中海海滨,我国整个地势是东高西低,与现在完全相反。

【设计理念】追寻长江历史走向,丈量人类文明脚步。

【画面展示】古藉故事:“鳖灵尸亡,溯江而上,到岷山下苏起,蜀人神之,尊立为王”。

荆人鳖灵之尸随江水西上至蜀而活,后为蜀开明帝。试想,舟船可溯水上行,鳖灵之尸怎能逆江水而上?殊不知斯时长江非今日长江,它是向西流去的,所谓“鳖灵尸亡,溯江而上”,正好是顺水漂流,而并非“溯江而上”……

古老三峡的形成,缘自距今七千万年左右的那场“燕山运动”。斯时,这里的地壳向上凸成“黄陵背斜”,使黄牛岩、天柱山矗成我国早期之“珠穆朗玛峰”,成为古长江之发源地:其西脉沿着东高西低的地形大势,经四川、云南一带盆地底部滚滚西流,在云南西南部的南涧海峡流入古地中海;东脉则注入洞庭湖,逐渐形成今日长江的中、下游。

古长江东西走向,经过了漫长岁月,终于导致了三峡的诞生。黄牛岩之北,天柱山以东地质为花岗岩。这种颗粒结构的岩石虽坚硬无比,但却怕晒,尤其害怕风霜雪雨袭击。越是怕越是经不住风化崩解,久而久之,便流水下切而成为低岩。约在距今二千万年左右,此花岗岩地带终于形成宽谷……

一条伟大河流——长江,就这样神奇诞生!

【补充说明】由于“黄陵背斜”的客观存在,使它成了中国西部与中部的分水岭。向西流的长江,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三峡以上的江段。

古长江西流,地脉佐证:一是自西陵峡新滩至重庆的航片显示,川江两侧共有支流30多条,其中14条支流呈现倒插状(即手臂倒向西方伸去),经地质历史恢复可达22条倒插支流,这些向西伸展的“手臂”便是古川江西流的最好证明;二是对巫山——奉节——故陵镇82公里的河流阶地测量发现,古河流阶地呈自东向西的梯形,现代长江的阶地才是西高东低。河流阶地是河流留下的脚印,古老的阶地在这里留下了它西流的古老脚印。

远眺,万里长江水流长(远古)

【画面展示】立体长江之雄奇画卷

仰望,巍巍三峡锁大江(地理)

【设计理念】自然三峡,“鬼斧神工”

【画面展示】立体三峡之雄奇画卷

神奇三峡,两岸连山,重峦叠嶂:西陵峡迂回曲折、险象环生;巫峡姿态秀丽、妩媚动人;瞿塘峡悬岩壁立、雄伟险峻。

倾听,一江波涛三峡诗(人文)

【设计理念】文明三峡的历史观照,文化三峡的珍贵典藏。

先人们在大自然赐予的三峡险恶环境里生存繁衍,其心智和勇气,令后辈景仰。老态龙钟的小城,蕴涵丰富的文物古迹,在历史的风雨中,在现实的呼喚中,以“吊脚楼”和《竹技词》的伫立与歌吟,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三峡两岸,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更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游人至此,仿佛置身诗林画廊,定会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画面展示】经典人文景观环屏

鬼 城:丰都名山,古称“平都山”,位于长江北岸,是集儒、道、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宝库。

白鹤梁:举世闻名的白鹤梁水下石铭,位于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仅在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石梁上刻有自唐广德元年(763年)至当代的石刻题记164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图14尾,其中作水文标志者3尾。题刻、图像断续记录了1200余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石宝寨: 重庆忠县境内长江北岸,临江有一爿陡峭巨石,相传为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尊五彩石,故称“石宝”。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谭宏起义,据此为寨,“石宝寨”名由此而来。石宝寨塔楼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耸势,飞檐展翼,造型十分奇异。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组成,共12层,高56米,全系木质结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经康熙、乾隆年间修建完善。原建9层,隐含“九重天”之意。顶上3层为1956年修补建筑时所建,它是中国目前仅存的几座木结构建筑之一,被誉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

张飞庙: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位于江南,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始建于蜀汉末期,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建筑宏伟,现存面积1400平方米。张飞庙依山座岩临江,山水园林与庙祠建筑浑然一体。庙外黄桷梯道、石桥涧流、瀑潭藤萝、临溪茅亭、峻岩古木等景场,秀美清幽。庙内结义楼、书画廊、正殿、助风阁、望云轩、杜鹃亭、听涛亭等古建筑,布局严谨、层叠错落、独具一格,素有“巴蜀胜境”之美称。

白帝庙: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北岸,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三面环水,雄踞水陆要津,被称为川东门户。 据传西汉末年,公孙述割据四川,自称蜀王,因见此地一口井中常有白色烟雾升腾,形似白龙,故自称白帝,遂于此建都,并将紫阳城名改为白帝城。现存白帝城乃明、清两代修复。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屈原祠:屈原祠,又称清烈公祠,为纪念屈原而建。唐元和十五年(820),归州刺史王茂元首建屈原祠于州城东5里之屈原沱,并作《楚三闾大夫屈先祠堂铭并序》。宋元丰三年(1080)宋神宗赵顼封屈原为“清烈公”,归州百姓集资在屈原沱建清烈公祠。元、明、清各朝均相继维修。新中国建立后的1963年和1965年亦曾两次维修。葛洲坝水利工程兴建,屈原祠1976年7月迁建于县城东3里之向家坪。三峡蓄水175米时现址将再度被淹,屈原祠已迁往秭归新县城所在地凤凰山。

昭君宅:香溪发源于神农架,全长193.5公里,于西陵峡入江。香溪之名始于唐陆羽《茶经》:“天下水名列前茅者有二十种,以归州香溪水为十四品。”香溪因昭君而得名,香溪也如同昭君一样秀美,溪水湛蓝碧透,清澈洁净。香溪河河道一波三折,蜿蜒曲回,深潭与险滩相间,急流与缓沱相连。河床上五光十色的鹅卵石,琳琅满目。香溪河畔昭君宅,始建于西汉。因几千年风雨剥蚀,仅存遗址。目今之昭君宅,是1994年仿汉原图恢复建造的。

黄陵庙:黄陵庙座落三峡大坝下游南岸黄牛岩下,古称黄牛庙、黄牛祠,又称黄牛灵应庙,是长江三峡地区保存较好的唯一一座古代建筑群。

黄陵庙由山门、禹王殿、屈原殿、祖师殿、武侯祠组成。禹王殿是黄陵庙现存建筑群的主体建筑,修建在比山门地基高19米的台地上,为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殿内三十六根楠木立柱均保存有1870年水平一致的洪水澄江泥痕迹,且高达37米。水淹波及阑额,下檐“玄功万古”匾被淹浸47公分,立柱黑黄分明。1870年长江特大洪水的水位为海拔81.16米,秒流量11万立方米。

三游洞:三游洞位于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相传唐元和14年(819年),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夷陵(今宜昌),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题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后三游”。

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

#创作五月天·文史# #长江三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