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芒种话农桑︱古代文人的这10幅耕织图(展现了农民一年的辛劳)

句子大全 2019-12-19 19:10:41
相关推荐

明天是农历4月13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这是一个与农业息息相关的节日。芒种当天温度升高,降水充足,如果此时没有及时种下作物,一年的收成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才有“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的谚语,农民才会这这天忙于耕种,“芒种”一词也由此而来。

中国古代的帝王历来重视农业,受此影响,中国古代的文人虽不大多不会从事农业生产,但在文学和书画中,常常会出现与农业相关的作品,耕织图就是其中之一。

清乾隆 顾绣渔《樵耕读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耕织图是南宋初年所创,当时的临安府于潜县令按照江南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情景,绘制一套《耕织图》,并以此劝勉宋高宗赵构要勤于政事、劝课农桑。宋高宗对此十分喜爱,还将它传给大臣们一起鉴赏。

此后的元、明、清朝的历代帝王对《耕织图》都十分推崇,雍正皇帝继位之前还曾亲自扮演农民,成了《耕织图》中的主角。本文将从23幅《耕织图》中选取10幅画面,让读者一起感受农民们的辛勤劳作。

场景一:耕地浸种,准备耕种

每逢春季到来,随着气温逐渐上升,植物也开始生长。此时,休息了一个冬天的农民也开始了忙碌的劳动。他们从地窖中取出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种子,放入温暖的河水中浸泡,使其恢复活性。同时,农民也开始驱赶家养的耕牛,将耕地重新翻整一新,这些工作看似有些琐碎,但对于春耕来说,却是必不可缺的步骤。

在这两幅画作中,画作以工笔手法勾勒出农民的劳作情形,构图也十分细致。在这两幅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画面近处有正忙于浸种赶牛的农民,远处则有茂盛的果树、犁好的耕田和依稀可见的房屋。我们在观看这种画作时,也能感受到由远及近之感,这都是源于作者本人高超的构图技巧。

场景二:平整土地,开始播种

农民们将土地翻整一遍后,还要将土地重新平整,并开始播种。这一过程中,耕牛发挥了很大作用。人们之所以会驯养牛,是因为他们体型较大,又性情温顺,容易驯服,可以帮助人们完成很多劳动,因此也成了农业生产的重要帮手。

《耕织图》的主题虽然是农民耕种的场景,但也不乏对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刻画。穿着蓑衣平整土地的农民,正专注地凝视着地面,观察土地的平整情况。而在描绘播种的画面中,有一个年幼的孩子正手持木桶前行,眼光还注视着身边的小狗,似乎想与它一起玩耍。这些生动的细节,正是画作的魅力所在。

场景三:初秧施肥,柳暗花明

农民在春季种植的秧苗,到了春末夏初之际逐渐长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势。此时的秧苗正需要肥料的浇灌,此时农民就会用草木灰、粪土等肥料为他们施肥,让它们长得更为茂盛。

在这组耕织图中,画家融入了古诗中的意象。南宋诗人陆游曾在《游山西村》写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在描绘初秧的画面中,画家描绘出路人正在向一对父子问路,正好与诗意享福,秧苗则被放在右下角不起眼的位置,这也体现出农村淳朴的民风。

场景四:拔秧插秧,农事繁忙

初夏时节,春季的秧苗基本生长成熟。此时农民就需要将秧苗拔出,移栽到田地之中。这是因为春季栽种时,气温较低,秧苗无法充分生长。待到气温升高后,这些秧苗就可以栽到田地中。

这组耕织图中,画家花了很多笔墨来刻画周围的环境。农田周围种满了树木,此时已经是夏天,正是树木生长旺盛的时候,因此树木也是枝繁叶茂,这些都与画面所处的季节相符,

场景五:灌溉收割,春华秋实

夏末秋初,江南地区正处于伏旱时节,容易造成干旱。为了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农民需要从水井中打水,浇灌正在生长的秧苗。而到了秋天,作物已经成熟,收割作物又成了他们的工作。

从春天到秋天,这些勤劳的农民为了保证收成,一直在不停地奔忙。但正所谓“春华秋实”,他们忙碌了将近一年,为的不就是收获时的喜悦吗?

流传了一千多年的《耕织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民耕种时的情形。春季刚刚到来,农民就要为一年的收成而忙碌。而到了芒种时节,他们既然要忙于抢收油菜、小麦、大豆、豌豆等春季作物,又要尽快将夏天的水稻种好,忙得不亦乐乎。但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是因为他们每年的忙碌,我们才能拥有衣食无忧的生活。你说是不是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